穿越之长嫂如母_分节阅读_74

      待走近了些,季歌略有些哽咽的喊着人,招呼着说。“都不知道你们要过来,怎么还推着板车呢,客栈找好了没?平安媳妇我记得你家的娃都能走路了吧。”说话有些语无论次,情绪翻腾的厉害,都不用想便知道,定是福伯他们回来了,福大娘她们得知了县城这边的情况,特意凑一块过来看她的。
    “刘姐放心吧,阿水去负责这事了。”阿河在旁边接了句。
    平安媳妇在清岩洞时,就好喜欢和大郎媳妇唠家常,她这么一走啊,还真是寂寞呢,这会见着了,很是兴奋。“这板车上的,都是给你们的。有麦子有糙米还有些各种杂粮等等,这些木啊,都是顶好的主干,特耐烧,听说县城连柴和水都要买,是不是这样的啊?那也太惨了,还有木炭呢,刚出的窑,好着呢,还有板粟鸡蛋菜干等等,好多好多数不清了。”
    “对啊,大郎媳妇啊,你甭去买菜了,我们啊,把菜都带来了,瞧瞧还只鸡呢,杀好了拿过来的,记得你爱吃那火焙鱼,虽说我手艺没你好,尝尝味也是好的,这县城看着是好看,可真繁华,就是太烧钱了,而且热热闹闹了,可真吵,还是咱清岩洞好。”有根婶也在旁吧啦吧啦的说着。
    福大娘和顺大娘时不时的接两句,倒是福伯和顺伯老老实实的推着板车,阿河帮着余婶推摊车。
    三个女人一台戏,六个女人凑一块,又是情性极好的,气场都特别合,这说起话来就乐乐哈哈的,别提有多热闹了。这时候,正是收摊回家的时辰,猫儿胡同来来往往的人还挺多,见着了就好奇的问了句,季歌笑着回答她们,从清岩洞过来的几个都是唠话的好手,就算不认识,也能搭着侃两句家常来。
    这一晚过去后,周边都知道,这刘家啊,人缘真心的好啊!都搬出村了,知道刘家在县城出事后,巴巴儿的就送一板车的东西过来,亮瞎狗眼了,瞧着又是腥又是荤又是粮食又是柴炭,粗粗一数值不少银子啊!简直就没法相信!可事实摆在眼前,容不得不相信。
    有些人家见刘家人缘如此好,就起了结交的心思,想来,这刘家人的品性也是极好的,虽说出了那档子事,名声有损,细细想来却是被严家的贪心给拖累。没多久,冷冷清清的刘家门前,莫名其妙的就变的门庭若市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清岩洞过来的乡亲们,在刘家吃过晚饭后,就回了客栈住着。第二日,季歌特意停了摊,让余婶跟想在买糕点的顾客说声抱歉。她领着三朵和阿桃带着乡亲们去了天青巷,花伯和花大娘见着福伯他们,高兴的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在花家吃过午饭,下午一伙人浩浩荡荡的逛街。
    福大娘她们带来了这么多东西,这回礼自是得好好琢磨,买了布匹红枣桂圆等干果,还搭了些糕点,都是寓意比较好的吃食。十八的早晨,送他们到了城门口,才把回礼拿出来,推脱了好一会,她们才接下回礼,瞅了瞅时辰,没多耽搁,坐着牛车缓缓离开。
    往回走的路上,花大娘喃喃的道。“其实啊,我还是喜欢呆在清岩洞,日子过的要舒坦多了,虽说吃穿上粗了些,可心里啊自在,哪像这县城,看着热热闹闹和和气气,都是表面的,背里不知道是什么模样呢。”
    听着大娘这话,季歌心里忽的好惆怅,瞬间,特别的想念清岩洞的日子。在县城的生活看着是好,却累的慌,不是身体是精神。
    ☆、92|092
    下午飘起了瑟瑟秋雨,气温忽的降了好几度。
    余氏趁着没生意,凑到了刘家糕点摊,拎了个凳子坐着。“想什么呢。”搓着手又说。“说冷就冷了,好在咱俩穿的还在厚实,甭管能不能卖完,咱们今天早些收摊吧。”临近傍晚寒气就更重了。
    “福伯他们还在路上呢,下着雨,也不知天黑前能不能赶回家。”季歌微微蹙眉。“这雨落的不是时候啊,就是稍晚些也好。”想起每回下雨,有乡亲没着家时,村里会组织人进山接应,多少放心些了。
    “这雨细着呢,赶路回家,烧碗姜汤喝下,再洗个热水澡,出不了什么事,庄稼汉底子厚实,这点寒不算什么。”余氏笑着宽她的心。“倒是你二哥,今个娶媳妇,天公就有点不作美了。”
    经这么一提醒季歌才想起今天二哥成亲呢,她沉默了下,小声的说。“余婶我琢磨着,清岩洞那边真把蘑菇培育成功,我想让他们把这技术教给我爹娘,好歹也是条出路,能挣几个钱。”
    “这你可得想明白了。”余氏看着她,神色透着严肃。“毕竟是清岩洞琢磨出来的法子,虽说里头有你的功劳,你想要孝敬你爹娘可以,但你得想想,一朵还好本是刘家人,可季家还有三个儿媳,这技术多稀罕,万一被儿媳带回了娘家,也想让娘家沾沾光,一传十十传百,这样一来,你就成清岩洞的罪人了。”
    顿了顿,余氏又继续说。“你别觉的我想太多,一般的姑娘家,都会向着娘,娘家是靠山,当然大部分也会拎的清,不会婆娘不分,知道要把握好度。就拿你自己说,眼下家里宽松些了,瞅着娘家就有点心软想拉一把,这样的心态很正常,别人也会有这样的心态。所以,这事你要做,还得细细想透,想妥当了才能做。”
    “清岩洞里的乡亲们品性不错,把刘家的恩情记在心里,对刘家很是看重,千里迢迢的过来送粮支援你。我不说你也明白,他们凭啥热乎乎的和左右邻居说话打招呼,还不是为着刘家着想,就怕山长水远真出了什么事,远亲比不得近邻,再者,也是告诉别人,刘家在县城看着单薄,在身后还是有大波人在呢,你可别一个疏忽坏了这难得的情分。”说着余氏叹了口气。“就像柳家,好好的情分,说没就没了,多可惜。”
    余氏说的这些,季歌都粗粗的想过,此时听着她说出来,心里头暖暖的。“这些啊,我都想过了。会先寻问村长和里正的意见,得了他们的同意,才会和爹娘说起这事,然后,告诉他们,这技术只能捏在他俩手里,谁也不能说,等老了,也不会说出来,就当是借一下清岩洞的财路,给家里攒些家底,让日子好过些。”
    “我知我娘的性子,她很是拎的清,就因这样,我才想到这法子。到时清岩洞都富起来了,娘家却还紧巴巴的过着,我心里也不好受。还有,往后家里日子越过越好,大郎他们几兄妹看着一朵在季家过的寒酸,肯定会想着拉一把,如果只单独拉一朵,季家又没有分家,我又是季家的出嫁女,这样一来,季家必定会乱起来。”季歌记着季母说的话,觉的她说的挺对。
    余氏听着连连点头。“你想的周全,这换亲比一般的姻亲要复杂些,两面都要顾好,稍有不妥,就容易生间隙。”说完,叹了口气。“倘若不是穷,谁家愿意换亲?”
    “后面还有三弟四弟没有成亲呢,等着他们到了成亲的年岁,我大哥二哥生的孩子都能喊爹,到处乱跑乱跳了,你也常说,有了自个的小家,都会先紧着自个,挣的钱要上交,定会生小心思。若我爹娘有挣钱的门路,这就不一样了,日子得过的安宁不少。”季歌越想越觉的,这是一箭数雕的好事,就是不知道清岩洞那边能不能同意。
    余氏很认同。“这话说的在理,就这么办吧,到时候定要商量好了再行事,免的出了岔子,可不是闹着玩的。”
    “嗯嗯嗯。”季歌笑着应。暗暗感叹着,能遇着余婶,也是她的福气。余婶经的事多,看的透,和她处着特省心也很轻松自在。
    俗话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她这算是寻着了一个知己了呢。
    绵绵细雨断断续续的飘了两天,进十月下旬后,这天才放晴,太阳也就中午出来露露脸,气温依旧很低,寒风有一阵没一阵的刮着,空气里透着浸骨的凉意。
    吃饭的时候,季歌三句不离定要好好注意保暖,别一个没留神就染了风寒。三孩子听她念叨多了,倒也不觉的烦躁,只会乐呵呵的笑啊笑,很是开心,把话都听耳朵里了,穿的厚厚实实,连鞋子都是纳了厚厚的鞋底,很是舒服暖和。
    见着阿河和阿水来帮着收摊时,季歌也没忍住,碎碎念的道。“你俩怎么穿这么少?这衣裳薄了些,得换个厚实点的,是不是手里缺钱?缺多少?我补些给你们,快去把这衣裳换厚实点。”好像怀了孕后,她这性子就越来越大妈了。
    “刘姐我们手里有钱,上回你给的银子还留了不少,我们两个向来是这么穿的,都成习惯了,看着是薄了点,可一点都不冷,皮厚实着。”阿河笑嘻嘻的应。
    阿水也道。“不冷,穿厚了热的慌,不舒服。”
    “年轻人火气旺。”余氏笑着应话。
    四人一路有说有笑的进了猫儿胡同,这回阿河和阿水没有留下来吃饭,说是今个晚上有吃饭地儿,人都没有进院落,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俩孩子品性都好,怎么就成乞丐了。”相处这么久,余氏还是不知道,他俩是从小被遗弃的,还是中途成的乞丐。
    季歌倒是没琢磨这事。“谁知道呢,大概是命罢。等大郎他们回来了,介绍他们认识认识,往后有事没事也关照一二,跑商挣的钱够了,要开个店铺啥的,总得要招伙计吧?看着去,真有这个需要了,就让这俩过来帮把手,吃穿不愁了,再攒点银子,过个几年咱们帮着张罗张罗,给寻摸个好媳妇。”
    “你想的比我想的还要远。”余氏忍不住笑了出了声。“你这怀了孩子后,瞅瞅这说话,比我还要显老气。”
    季歌听着抿着嘴笑,没有接话。腹诽着想,她两世加起活的年岁,还真比余婶要大一点点呢。
    十月二十二,季母领着新婚夫妇来了县城,还带着妞妞,他们到的时候,快要吃午饭了,正好都在家,没让季歌出门,余氏拿了钱急急的买了卤肉和烧鸡添菜,又在周边的饭馆喊了条鱼,外加小盆饭,交了压金,回头再送碗给饭馆。好在就算是他们自个吃,伙食也不差,有个骨头汤,两个炒菜,这么一凑六个菜,也算丰盛了。
    招弟姓刘,长的眉清目秀,是健康的小麦肤色,性子温和又不失爽朗,初次见面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妞妞有一岁多了,看着瘦了些,脸蛋有些粗糙,一双眼睛又圆又亮,特别的爱笑,季歌喊她时,她就笑,笑的很是灿烂,季母在旁边提醒她,说这是舅娘,她听着奶声奶气的直喊娘娘娘,听的季歌心坎都软了。
    季歌特意给妞妞蒸了个鸡蛋,又挑了软糯的吃食喂她,小家伙吃饭很老实,吧唧吧唧吃的特别欢实特别认真,完全没有三心二意。饭后,三朵和阿桃带着妞妞玩,妞妞可欢喜了,院落里尽是她的笑声,乐乐哈哈的,三朵和阿桃受了她的影响,也笑的格外开怀,坐在堂屋说话的大人们听着她们的笑声,眉角眼梢都有了笑意。
    “听娘说,你怀了孩子,这是我自个绣的一双虎头鞋和一个虎头帽,匆忙了些,手艺上有些糙了。”招弟把鞋子和帽子递了过去,眼里带着盈盈笑意。
    季歌接过鞋子,露出惊喜。“二嫂怪谦虚的,这手艺还叫糙啊?那我的手艺就更拿不出手了,看这针脚多密实,摸着舒服极了。”
    “阿杏喜欢就好,倒也没白费我的功夫了。”招弟笑着应。
    季母在旁边接了句。“这些日子过的怎么样?”
    “挺好的,清岩洞来人了,还有同个村的两侄子,也在这县城,时常过来帮把手。”季歌把鞋帽搁进了针线笸箩里,想着一会再收进箱子里。
    季母一下就听出了话音。“那就好。大郎那边来信没?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听娘说起,妹夫是跟着人在外面做生意?这可了不得呢。”招弟夸了句。
    季歌笑笑道。“来信了,十月中旬来的信,说一切都好,具体什么时候回来,还得等下个月的信,约摸是年底吧。也不算是跟着人做生意,是帮着打下手,顺便自己带点货做做小买卖。”
    “那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别说本钱拿不出来,一个没主意连命都没了。”季母没留情面的刺了句。
    招弟笑的一脸尴尬,红着脸垂了头,讷讷的说。“我就是有点好奇。”
    “娘,问问能有啥。”季有粮嘻皮笑脸的接了句,对着季歌道。“大妹你说是吧,满足一下好奇心呗,都是在地里刨食过日子,只听说过谁家做生意,自家人里还是头一份呢。”
    季歌看着这新婚夫妇,抿着嘴笑,温温和和的说。“二嫂别介,娘说话就是这么个味儿,却是没有说错的,这事不仅要本金,还得交给商队一成的纯利,然后,遇上了山贼水匪得头一个冲上去,想躲起来也成,得交一百两保命钱,也不知谁都能进,要身强力壮的年轻汉子,不服管教的,半路随时会丢出商队,也是县城日子太艰难,烧柴用水都得要钱,没了办法,才冒这风险的。”
    “这一趟就是好几个月呢,命不好的,就身死他乡了,都不能落叶归根。”季母冷不丁的又冒了句。
    季歌想,这才多久,婆媳俩就撞上了?
    “我知道娘是好的,刀子嘴豆腐心。”招弟抬头笑着说话,很快就收了笑脸,略有些惆怅的说。“这过日子啊,都是不容易,我底下弟弟多,年岁也近,一个接一个的,我爹娘也是愁白了头呢。”
    余氏听着听着,算是听出点味来了。“谁家日子不都是慢慢熬过来的,扛过了就好了。”
    “都说的甚呢,就你家那点子破事,把苦水还倒这里来了?”季母特不痛快。
    招弟冲着季歌歉意的笑。“不好意思啊阿杏,我这人啊,就这毛病,嘴里没个把门的,娘也总念叨我,我也知道这样不对,可一时半会的有些改不过来。”
    “……”季歌不知道接什么好,她算是看出来了,这新进门的二嫂不是个简单的,压根就没把娘那张嘴当回事,还能稳稳当当的反击,难怪娘火气这么大。想了想,她回道。“是有些交浅言深了,在这我还好,倒也没啥,在外人面前这样就不太妥当了。”
    让季歌没有想到的是,这招弟立即顺着杆就往上爬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们都是一家人,我叨两嘴也没甚,就没太注意了。”
    “……”原来说好的温和是指这种温和麽?季歌也是无言以对了。
    季母腾的一下起了身,拉长着一张脸。“这时辰也不早了,就别耽搁了,还得赶在天黑前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