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3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作者:浮云素

    分卷阅读673

    蒙骗他,让他颜面扫地,简直就是国家的耻辱!

    别说是召回韩非了,估计现在的韩王不死,他都没有办法回国,一回国被砍头的概率几乎就是百分之百啊!

    韩王气愤成这样,又有谁会劝说他,又有谁敢劝说他。

    果然,这时候只要跟着他一起骂韩非就好了啊!

    最终赢家,只有秦国。

    不知不觉间就扬名七大国的韩非一脸懵逼。

    他现在已经不借住在叶孤城家里了,因为他写的书,秦国的政府给了一笔丰厚的稿费。

    一开始确实是有秦国的政府不向除了军队以及农业之外的各方补助的铁律,但人世间的所有事都有缺口,一开始的渭南建设是由上头掏钱,后来的文学推广则是走嬴政的私人小金库,在适当的时候将纸张制造收归国有,甚至专门建立起了研究新生事务的机构。

    “研究所”,如此新式的名字偏偏在经书中能够找到合理的解释,这就是秦国新的科技开发中心。

    第一任所长理所当然是公输盘,他已经开发出了不少对战争有益,或者对民生有益的武器,秦国也在投入量产之中,只要全面统一战争一开始,这些玩意儿定然能打个外国措手不及。

    纸张制造属于民用,顺便还能给秦国创收,没有人会禁止他们研究纸张,即使是最老派的宗室。

    在秦国上下已经出现如此惊人改变的现在,将所有的国有收入统一,并且开放对其他项目的支援,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了。

    如果不是还轮不上这一茬,叶孤城简直像把出版业也弄出来,纸张普及之后,书本的造价就变低了,因为他们有量产纸张的方法,还有配套的活字印刷术,这两项技术让秦国几乎一跃成为了文化中心。

    没办法,文化输出的力量很强大啊。

    但很可惜,现在秦国的义务教育还没有彻底普及,也不是大部分人都具有最基础的阅读能力,所以他的想法只能暂时搁置。

    但这并不妨碍秦国给有名的学者研究者发放经费。

    话题扯回来,韩非实在是不知道,就短短几个月,他怎么就成为可以容自己老师相提并论的大学者了。

    最重要的是,虽然秦国采用了他的学说为了政治方略,但他本人却没有登上秦国朝堂啊!

    他已经见便了秦国的大人物,比如说是嬴政吕不韦之类的,本人的想法也开始在秦国逐步实现,这对于绝大部分的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实现了人生至高理想,但韩非就是很憋屈。

    你都用我了为什么不让我上朝堂啊!

    说秦国偏见也不像,但就是很憋屈啊。

    然而,在韩非摸不透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时候,叶孤城又给他带来了新的消息。

    这消息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

    他终于快要摆脱无业游民的窘状了。

    韩非道:“这是?”

    叶孤城道:“灞下学宫的邀请书。”

    他郑重其事道:“你是否愿意担任灞下学宫的祭酒?”

    因为缺少人才,法家的支持者一直没有在灞下学宫中担任要职,无论是嬴政还是叶孤城都不愿意找一个名气与治学能力都不够的人讲究。

    韩非,可以说是目下最合适的人选了。

    韩非道:“灞下学宫?”

    他傻了,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任命书竟然是去学宫当老师的。

    并不是说他不喜欢这工作,事实上能与自己老师荀子相提并论,干一样的工作,对他来说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褒奖了,而韩非本人其实还挺傲气的,他虽然尊敬荀子,却也认为自己的研究未必到不了自己老师的境界。

    但你们秦国是不是太不按常理出牌了一点?

    他的心情微妙无极限。

    说好的进入朝堂成就一番事业呢?

    还没等他回答,叶孤城就叹了一口气道;“以你身份,入秦国朝堂是不可能的。”

    韩非震惊又愤怒,这是嫌弃她的身份还是嫌弃他结巴?

    说好秦国什么人都接受,怎么轮到他就不行了?

    他刚想愤怒地开口,嬴政就道:“这安排,并不是因为你的身份,而是单纯处于爱惜人才,不想你死罢了。”

    韩非一愣道:“什么意思?”

    叶孤城道:“你以为我不了解你?”

    韩非一窒。

    叶孤城道:“入秦虽然是被迫,但若韩国同你传信,你也定然会奋不顾身,献上保韩计策。”

    考虑到秦国预定第一个动手的国家都是韩国,这一天不会太远。

    叶孤城道;“你可知那时候没有人能够保住你?”

    韩非僵着脸不说话了。

    叶孤城道:“先治学去吧。”

    远离朝廷,起码能让他活得更久一些,至于如果韩国真的王国,他会不会殉国,这就不是叶孤城能够管住的了。

    能多活一天就多活一天吧,毕竟韩非可是历史盖章认证的人才啊。

    可下来,秦国迎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平稳期。

    或者说是,内部发展期。

    对外战争还在继续,但都是对秦国而言小规模的战争,比如说同赵国打仗,用来磨练新兵,而他们已经改良到9.0版的新式武器依旧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让秦国的军队不懈怠,以及让外界其他国家产生他们军队疲软的错觉,就算是嬴政的目的。

    内务还在整顿,经济与科技还在发展,研究所的研究范围变得很大,甚至在叶孤城的提议下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从胡人那里来的种子在西北种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稍微让人有点失望的就是土豆番薯和玉米依旧没有在亚洲存在,且不说水军的概念还没有诞生,美洲现在有没有这些作物都很难说。

    还好战国的人口并不是很多,改良后的水稻小麦足够国人富足地生活下去,甚至还能堆满许多米仓。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山东六国,在那场死了无数人的干旱之后,这些国家的农业正在慢慢复苏,但占据了天然肥沃土地的他们产量依旧不高,在发现无论建立几个谷仓都无法堆满前几个季度收获的粮食起,长久以来一直缺少米粮的秦国终于做起了粮食生意。

    10年前还无大商的秦国商人,终于成为大商的代名词,其他国家的商人也意识到,如果想要挣钱,就来秦国好了,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

    就在这时,几年之前被叶孤城打发到南海建造城池的人终于有了消息。

    没有城池能够保留千年,他派人到南海当然不是为了建立白云城,公输家的族人在南海弄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型船只,这才是他们到南海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

    可以承载一座城的巨型船只,简直就像是秦时明月中才有的超玄幻科技,虽然这个秦朝本来就不太一般。

    这里要说

    分卷阅读6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