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那倒不是。”
    纪初霖在设计陷阱的时候就考虑过了。
    他家的南面是大门,既然是“盗贼”,既然是干坏事的人,脑子进水了才从南面进来!
    东面与邻居只有一墙之隔。也可以排除。
    那么就剩西、北两面墙。
    又要如何判断那伙人会怎样进来?
    纪初霖想,既然是盗贼,按照电视剧和小说中写的,那伙人怎么着都会先来踩个点吧?
    “故而,您的草民我就在紧靠着做得最牛逼的陷阱的墙外堆了土,以降低进我家的墙的高度。为了不被看出破绽,我还在上面种了一棵小白菜。这种方式,若干年后被称为——钓鱼执法。”
    包拯和师爷面面相觑。
    “何为钓鱼执法,何为脑子进水?”
    纪初霖张了张嘴,眼珠子一个劲转。“我是疯子,大人就别问了。”
    纪慎原本缓和的面色又凝固起来。
    包拯却接连摇头。“纪公子虽说行为乖张,却颇有些智谋。不像是街头巷尾所议论的疯子。”
    闻言,纪慎面色稍解。
    包拯面向纪慎:“令公子行为虽有些乖张,也曾作出让人不解之事。为何被逐出家门?”
    纪慎面色微变。
    纪初霖抓耳饶腮,慌忙替纪慎解围。“不过是因为我习惯不好,身为读书人却流连在秦楼楚馆,家中的漂亮小妞十个睡了七八个。”
    “原是这般。”包拯捻须。
    “但我现在已经改了!”纪初霖慌忙说道,他看向纪慎。
    纪慎只是品茶,并不回应。
    包拯目光掠过这对父子,颔首道:“父子间,倒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包大人说的是。”纪慎道。依旧不想看纪初霖一眼。
    耆正端着茶盏,看看这个,又望望那个。放下茶盏,笑容中带着一切了然于心的神态。
    包拯又问了一些关于盗贼的事。耆正都对答如流,说不出来的自然由纪初霖补充。至始至终,包拯从未涉及吸引那伙贼人来纪初霖家的流言。他不说,耆正自然不提,这让纪初霖沉沉放下心来。
    快到正午,包拯留三人在府中用饭。
    桌上两荤一素一汤,饭菜清淡,一壶清酒。包拯同耆正说起旱灾,谈起受苦的乡民,颇有些忧愁。
    “会好的,会好的。不是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吗?”纪初霖安慰。
    “纪公子倒是个善心人。”包拯又同纪初霖说起各种先贤文章,纪初霖回答得结结巴巴。
    纪慎满脸怒色。
    耆正一个劲打圆场。
    包拯问起纪慎。“听说纪老爷将幼子送去了汴京?”
    纪初霖略惊。
    纪慎的幼子是他的七弟,名为纪思明。今年也不过十三,是纪慎续弦夫人的孩子。纪慎五十有六才得到这个孩儿,分外疼惜。没想到既然会送去汴京。
    “小民在开封给幼子租了一间房子。京城里有不少博学大儒,明儿若是有不知晓的,自然可向那些大儒求教。”
    “纪老爷倒是有心。”
    “大人谬赞。”纪慎微瞥了一眼纪初霖。“我家是书香世家,总得有人考取功名。”
    纪初霖颔首。“父亲考虑得很好。”
    纪慎也不看纪初霖,只问:“多日不见,也不知吾儿是否有长进。圣人的书学得如何。”
    “关关雎鸠还是会的。”
    纪慎变了脸色,却也没有发难。
    包拯说起天长县的治安,纪慎不再呵斥纪初霖,两人同耆正一道聊了起来。
    纪初霖闷头只管吃饭,彻底沉默。
    “六少爷看似顽劣,却总有奇怪的主意。同本官见过的其他公子相比还略胜一筹。”临别前,包拯如此说。
    纪慎笑着点头。
    离开县衙作别纪慎和包拯后,纪初霖如蒙大赦。
    耆正在天长县有亲戚,也就不同纪初霖一道回客栈。
    纪初霖见街上逛了片刻,见有糖果卖,便给春和买了一些芝麻糖和五色糖。又给她买了一小面铜镜,本打算再给春和买几件成衣,又不知她喜欢什么花色面料,也就作罢。
    春和一直在客栈等纪初霖回来。
    “春和有礼物想要给相公。”她小心翼翼拿出绣出的成品。那是一条手绢,绣绢上是一簇茉莉花,几只蝴蝶被花香所迷,围绕着花瓣舞动,不离不弃。
    “春和怎么想到绣条手绢给我?”
    “有一日,相公不是唱道‘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我想,相公定然分外喜欢这花,故而……”她说不下去了。
    纪初霖轻笑着,将手绢放入怀中。“我说手机你就养鸡,我唱的歌里有茉莉花你就给我绣花吗?还好当时我没唱《半兽人》。”
    “半兽人是何物?”
    “一首歌。我爸特喜欢,他更喜欢唱歌的那个人。”
    “《半兽人》又是哪家戏班的小曲儿?春和去学。”
    纪初霖轻轻捏捏春和的小脸,笑着叹了一口气。“似乎最近,我更喜欢叹气了。”
    “相公可是有烦心事?”
    “没什么。只是今天被包拯大老爷叫进二堂的时候,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也算是不错。被人重视,能为这个社会做一些事情。我越发想去汴梁看看了。”
    他忽又笑了。
    “春和你能体会到亲眼见到传说中的人物的心情吗?其实你不能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