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

      那华服男子的面前。
    “我叫吕益,吕家老三……你叫什么。”那位公子先报了姓名,然后问他,但话音刚落便剧烈咳嗽了起来,急忙摆手示意他稍等再说。
    许白张嘴震动了一下声带,试试能不能发出声音,发现尚可,便答道:“……许白。”
    公子点点头,手在胸口拍了两下,想平复一下方才的难受:“……许白,我买了你,你便是我的人……”他说着的时候似乎又喘不上气了,只得顿停一下,深吸了几口气再接着说:“我让你学什么……你便学什么,我让你做什么,你便做什么……做得好有赏……做不好有罚……你不按我说的做……我便杀了你……明白吗?”
    这似乎是威胁的话语被他轻飘飘地说出来,中间断断续续喘了好几次,像说一段遗言一般。可能是一次说了太多,耗费了他很大的力气。他扶着座位,靠在车帏上,慢慢闭上了眼睛,鼻翼翕动,仿佛睡着了。
    又过了很久,他慢慢睁开眼,直起身子,重新打量着许白,伸手示意他过来。
    许白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但似乎无法抗拒,只得挪到了他的脚边。
    他伸手在许白脸上摩挲着。那手指很凉,划过的地方仿佛会结上一层冰。
    “你真美……”他说,眼睛眯了一下,仿若笑意:“明珠蒙尘……”
    马车行驶了很久很久,三少爷又闭上了眼睛,缓慢地呼吸着。
    终于停下来了的时候,他伸出一只手示意许白扶着,然后款步下车。下车时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我来帮你擦干净。”
    吕家的屋宅大而气派,但门口既没有匾,也没有门牌。大门在他们一行人进去之后便关上了,发出一声闷响。
    接着往里走是华美的庭院与曲折的回廊,新翠伴枯荣,城春草木深。许白打量着四围景色,美则美矣,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走到一处大屋前,三少爷松开了抓着他的手,示意下人带他去洗澡。他被伺候着洗澡,梳理,换了身体面的白袍,接着又被带到了三少爷的面前。
    三少爷正在洗脚,铜盆里的水没过白皙的脚背,见他进来了,便招手让他过来。
    “帮我洗脚……”三少爷吩咐道,他的语气轻轻的,绵软无力。
    许白没做过伺候人的事,显得有些笨拙。他挽起袖子刚把手放进水里去捉三少爷的脚踝,袖子就垮了下来,被沾湿了。
    三少爷倒并不恼火,也不嫌他做事笨拙,倒是轻笑了一下:“一看就是没做过活的人……罢了,罢了……”他挥挥手示意许白站起来,然后吩咐站着旁边的下人道:“带他去骆叔那里学着看帐吧……”
    许白觉得自己似乎是被嫌弃了。他依旧记得在马车之中,三少爷轻声慢语地对他说过,让做什么便做什么,做得好会赏,做不好会罚,不听话会死。刚才那么笨手笨脚的样子,会不会被罚呢?他有些不安。
    在昏暗的帐房里,他见到了埋头打算盘的骆叔。领他过来的下人介绍道:“这是吕少爷买来的小童,让带来跟您学看帐。”
    骆叔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去。手里的算盘并没有停,似乎忘记了这件事一样。他不说话,领他来的人也不敢跨进门去,静静在门口候着。又过了一会,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停了下来,骆叔在账簿上记了两笔之后,吩咐道:“带进来吧。”
    许白又坐着等了会儿,骆叔整理了一下手头的东西,然后抱着几厚本的账簿放在他面前。
    “字都识得?”骆叔问道。他点了下头。
    “数都认得?”骆叔又问。他又点了点头。
    骆叔把几厚本的帐摊开,开始教他,何为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何为旧额、见额、岁入和岁出。
    晚上他被带回了三少爷的房间,三少爷卧在软榻上,好像睡着了的样子。见他来了,缓缓睁开眼,似乎是被吵醒了。
    “过来……”他朝许白抬了抬手:“上来……”
    许白听话便脱了鞋,爬上软榻,小心翼翼地跪在三少爷身边。
    “学得怎样了?”三少爷看着他的眸子依旧是温和的,但笑没笑却看得不真切。
    “能识得收支,懂得入出。”许白谨慎得答道。
    “骆叔为难你了吗?”三少爷又问。
    许白摇摇头:“讲了很多,想问的也都解答了。”
    三少爷的脸上微微浮了笑意:“如此甚好……”
    接着又吩咐道:“去沐浴吧……换了衣服之后……来帮我暖床……”
    、13 下策
    吕益看完了一日的账目之后,觉得眼睛有些干涩。
    吕家世代辅佐朝廷,到吕老爷这一辈更是官运亨通做到了六部之首,独宰相一人之下,可谓一时风头无二。
    吕家二爷是吕老爷的亲弟弟,掌管吕家向下的商贾关系,与吕老爷官商勾结,垄断了朝廷的买办事宜。
    但天有不测风云,去年二月的时候,吕二爷喝完酒竟中了风,三天之后不治身亡。紧接着吕老爷也突发疾病,百天之后去世,去世前立了遗嘱,将粮茶绸布酒的生意全部交给了吕益这个自幼生病被养在别府的小儿子。
    倒也不是吕老爷特别偏爱,只是吕老爷去世的时候,大儿子和二儿子皆在都城为官,秉着官商不能勾结的原则,不便出面打理生意。而吕益由于身体不好,基本无人认识,此时出面打理吕家的生意是在好不过的了。
    他上要打点与两位哥哥的关系,下要全盘掌握钱财的动向,不可不操心。
    大哥吕衡在户部,官列三品,每年逢祭祀、庆典和岁末岁初之时,要置办茶、盐、矾、丝绸、绢织乃至香料等各种物品。
    当年吕老爷任户部尚书之时,这里面九成的供给,都能通过弯弯绕绕的途径,经吕家之手进奉朝廷,而朝廷的置办经费也多数落入了吕家囊中。
    吕老爷去世之后,吕衡由于资历尚浅,无法直接继承官位,只得继续做着金部和仓部的差事。但吕家在户部大权独揽的局面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每年的采办依旧由吕家经办了七成。这些具体事宜,通通由吕益负责中转调运。
    二哥吕储与大哥同在户部,官列从三品,负责税赋的征收。由于看不惯吕父中饱私囊的种种恶行,早早与吕家划清了界限。他幼时与吕益私交甚好,得知吕益竟继承了吕家二爷的衣钵开始执掌生意,并且与大哥里应外合,侵吞朝廷买办专款之时,便与他一刀两断了。
    除了对上边要操心的事宜之外,最令吕益头疼的是下边的各个生意,乃至各个环节的具体负责人。这些人多少都和吕家二爷脱不了关系。比如掌管漕运调粮的仓场衙门的人,是吕二爷遗孀的弟弟。比如掌管绸庄生意的人,是吕二爷的小儿子。这些人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