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

      祖师爷的儿媳妇 作者:桒陌

    分卷阅读54

    们召开紧急会议。

    她说:“这个来应聘的人叫闫振南,他把他创作的剧本带来了。”她扬了扬手边一沓厚厚的稿纸,“就是这个。他说我们看过剧本之后若是觉得满意,大可以加以排练,酬金他收取演出收入的百分之五。若是结果令他满意的话,以后还会再为我们创作剧本。”

    这个提议标新立异,但这不是丁建业的关键。丁建业不屑地嗤之以鼻,“这男人好自负。”

    毓敏秀扫了他一眼,“但凡有点本事的男人都有点自负,文人更是脾气怪异。不过剧本我粗略看过了,我觉得还不错。”她将剧本递给丁建业,接着说道:“百分之五的酬金我也大致想过了。虽然从没有过这种先例,而且戏班租用场地、购置道具等等都需要大量经费,但我觉得可以答应他的要求。一来可以说他不花我们戏班一分一毫,自行创作;二来好剧本千金难求,若他真的能创作出观众喜爱的剧本,这点酬劳也不算过分。明叔,你觉得呢?”

    在我们大家心目中,能得到毓敏秀赞赏的剧本自然不会低劣到不能忍受。明叔是掌管戏班财务的人,酬劳的问题还得征询他的意见。

    “乍一听来好像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不如你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故事梗概吧。”明叔说。

    “大家先了解一下也好。”她说,“这个故事叫做《梨花颂》,是讲一个名为殷梨花的女子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追求爱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多数女人都是盲婚哑嫁,幸福在媒妁之言之中靠运气。爱情两字也许一辈子都不曾听说过,更不要说亲身感受过了。一直到这个世纪四五十年代,都是这样。但到现代社会女权主义渐渐深入女性的思想,自由恋爱以及享受爱情的甜蜜成为多数女人一种不可企及的迟到的幸福。人们努力地想要掌握未来就是因为想要改变过去的既成事实。因为遗憾之深,所以想要弥补的想法就更强烈,相信一定能引起很多女性观众的共鸣。”

    “有别于大多传统歌仔戏称颂男人的忠孝仁义,这个故事的着笔点新颖别致,而且不同于《白蛇传》,不再依托于神话故事,更真实化,更触动人心。我个人觉得未尝不可一试。”她停下来,双手交叉放在身前的桌子上,殷切地看着大家。她跃跃欲试的表情和大加赞赏的言辞,几乎已经不容拒绝。

    “主题听来倒是有别于其他的歌仔戏。”明叔平静地说道。

    “他一个大男人写这样的故事……”丁建业的眼光似乎总与大家有别。

    毓敏秀反驳:“好故事不关乎作者是男人还是女人。”

    “但是我担心如果一味地颂扬女性的智慧和勇气,是不是对男权的一种挑战?这样会不会引起更多男性的反对呢?”明叔说。

    “不会的,”毓敏秀坚定地说,“这是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歌颂的是自由恋爱,不是一味地颂扬女性,所以不用担心男权和女权的问题。”她望向我们——我和林佳喜,问道:“你们呢?有什么看法?这个故事既然讲述的是一个勇敢与命运和世俗抗争的女子,旦角自然至关重要。”

    林佳喜无谓地一耸肩:“反正我们现在也没有更多的选择,既有新戏,一试无妨啊。”

    毓敏秀看着我,我只能顺着林佳喜的话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其实想知道观众的反应如何,只要把自己带入观众的角色中就可以了。”

    “既然你们都支持,我们改改戏路也好。这个阶段我们正在打响百变小生的名号,既然是百变小生,我看花旦还是你来演吧。”明叔说。

    毓敏秀拒绝了,“我这嗓子,一开口都比小生还粗,哪里行呢。而且我演花旦,谁来演这个小生?一出好戏光有一个出色的小生是不够的,必须要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把戏的主题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泡沫效果,那些虽然光彩,但毕竟不能长久。有时候松弛有道,未必是坏事。”

    明叔还在辩解:“生角的戏份在本剧并不多,我怕突出不了你。嗓音低沉,我们可以用人在后台假唱。”

    这话却是触到了毓敏秀的禁忌,她义正言辞地再次拒绝了。有时候她就是这样霸道的一个人,但霸道之余却处处显露出她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每一个决定她都是在全面权衡利弊后选择的最优值。散会之后我又和她讨论了故事的具体情节。

    殷梨花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五岁诵诗书,六岁弹箜篌,时时勤劳作,日日不得闲。梨花的相公季卿是衙门的小吏,结婚三年余,夫妻感情很好。季卿因公出差,婆婆贪图荣华,意欲为季卿休妻,重新赢娶富家千金,百般刁难梨花,将她遣退娘家。亲大哥殷禟嫌她被遣退,败坏家门,急欲将她另配他人。走投无路求救无门,她本欲一死了之,又想起与季卿坚如磐石韧如蒲苇的誓言,不甘孤独死去。于是她女扮男装逃出家门,千辛万苦寻得季卿,最后与季卿出谋献策,改变了大哥殷禟和婆婆的偏见,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故事情节老套,但毫无疑问,花旦的戏才是整出戏的连线,几乎是一夜成名的最佳时机。

    生角丑角再明显不过,没有更多的人代替他们,但我和林佳喜却是势均力敌,孰输孰赢还很值得商榷。是我向毓敏秀提议找一个编剧,是我亲手促成这一切,我怎么允许自己眼睁睁看着别人披上我的嫁衣。那天,我整夜难眠。我躺在黑暗中,眼望着月光刺穿黑暗,在墙壁上投射出一片银光。在那片摇曳明晃的光影里,我看见毓敏秀穿着那件后背深v的蓝色连衣裙,蹲下[身子和小黄打招呼,露出后背优雅的蝴蝶骨。她轻声对我说,担心我着凉,水帮我热好了。她拉着旅行箱离开,在人群中张望,深深地回眸一瞥。所有的经历都匆匆地告别我们而去,来不及归档就被存进时光深处,一层一层地被重叠覆盖。我们以为我们忘记了,却原来只是蒙上时光的纱,在某一时刻,我们揭开那件熟识的旧外衣,它们就跃进我们的脑海。一样不落。

    我决定去找王玉桂。丁永昌走了之后,她退隐后方。我们经常见面,但很少再交谈。她消瘦和苍老了许多。别人说夫妻本是连体儿,来到人世之前才被分开,所以每个人生来都寻求另一半的欲望和需求。找到正确的另一半,就会相得益彰,找到错误的另一半,就会受到惩罚。因为错误的结合会妨碍另外一个人找到正确的另一半,是一种孽障。我看着她,心里想,这就是我的原罪。

    我说不清我为什么没有找丁建业而找她,也许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在她的铺就中,她撮合我和丁建业在一起,给我们时间谈所谓的恋爱,为丁建业提亲,这条路一步一步走来,就只差

    分卷阅读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