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对了,上回我说给你取表字,我已经选好了,你看维安二字如何?”
    人不经念叨,晏卿刚想起这茬,溱王就提到了。
    “维安?不错不错,这个字我很喜欢,多谢元仲。”晏卿高兴道。
    溱王摆摆手道,“你又跟我客气?以后我便叫你维安了。”
    “自当如此。”
    -
    杨家的琉璃盘、琉璃碗、琉璃杯面世的时候,溱王的玻璃窗户也开始销售了。
    他先让春风楼停业,将酒楼的纸窗,连夜换上了玻璃窗。
    再开张的时候,客人们就惊奇了。
    “原来琉璃还能这样用?装在窗子上,房间里竟然如此亮堂!”
    “从里面还能看到外头街上人来人往!”
    “太阳也能透进来,冬日里晒太阳倒是挺好的。”
    ……
    春风楼是京城第一酒楼,开在最繁华的街头,人来人往都能看见。这一波广告打出去,自然就有人想跟风装琉璃窗。现在市面上仅溱王一家卖琉璃窗,他这里价格定的又不贵,于是便有不少人去买。
    杨家的琉璃碗碟也打出了名号,他家也是打定主意要薄利多销,因此价格同样定的不高,普通人家也买的起。
    这碗碟漂亮又新奇,自然不少人去买。
    杨家还将他们卖到了外地,同样大受欢迎。
    等到其他人也研究出来琉璃,开始做碗碟做酒杯,做琉璃窗的时候,这股琉璃之风刮的更急更猛了,很快席卷了大梁朝上下。
    溱王瞅准时机,又适时推出新产品——水银镜。
    没错,就是水银镜!他让工匠挨个实验镜子背后镀的东西,最终发现镀水银制出来的镜子效果最好。准确的来说是水银和锡箔,他手中的工匠误打误撞将这两样东西放在琉璃上,然后才得到了水银镜。
    镜子的出现让京城里的夫人小姐们,全都狂热起来,恨不得派人守在溱王的店铺门口,每到一批都能被人抢破头。
    照的这样清楚的镜子,简直是就是个奇迹。这个世界的人,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百姓,第一次看清自己长什么样子,连脸上的毛孔都能清晰可见!这是模糊的铜镜绝对无法达到的体验。
    溱王的琉璃坊,日夜赶工,仍然供不应求。
    而且这个东西可不像琉璃窗那样,人人都能仿制。别看只有薄薄一层镀膜,如何紧密的镀上去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溱王可不像晏卿,需要点亮科技树,所以他完全没有公布出去的打算,甚至将镜子工坊严密的防守起来,连一只苍蝇都别想飞进去。
    连晏卿也没想到,在二十一世纪司空见惯又普通至极的玻璃镜,能在古代社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果然,科技改变世界。
    第8章 在古代刷淘宝8
    最近这几个月,琉璃一事闹的沸沸扬扬,整个大梁朝兴起了一股琉璃热。最终连皇室也忍不住了,在琉璃行业插了一脚。
    朝廷建了琉璃工坊,开始生产琉璃制品,供宫里专用。
    琉璃方子自然是晏卿献上去的——没献之前,文帝问他,他若用了琉璃方子,晏卿是不是也要堵到皇宫门口骂?
    晏卿连说不敢,然后十分自觉的把方子献上去了。
    开了新的工坊,自然又多了一批就业岗位。
    新上任的琉璃工坊管事刘焦最近春风得意,他升官加职成了最抢手的琉璃坊的管事,走路都带起了风。尤其是看到老对头如今混的不如他,这种得意就更甚了。
    “这不是宗管事吗?别来无恙啊。宗管事来我琉璃坊有何贵干?莫不是铸造坊待不下去了,来我这里讨口饭吃?好说好说,宗管事开口,刘某必定帮这个忙!”
    宗禄是一个精瘦的小老头,面容古板严肃,是铸造坊的一个小管事。刘焦与他,就是因为竞争这个小管事之位,结下梁子的。
    如今刘焦成了炙手可热的琉璃坊管事,宗禄最近却因为铸造之事屡次被上头斥责,因此刘焦遇上他,顿觉扬眉吐气。
    宗禄淡淡的瞥他一眼,扔下“不必”两个字,背着手走进了铸造坊。
    刘焦却当他嘴硬,盯着他的背影冷笑了一声。
    “姓宗的来琉璃坊干什么?”琉璃坊虽然与铸造坊紧挨着,但却井水不犯河水,从无交集。
    手下人回答,“并未做什么,只不过看了一圈就走了。”
    刘焦想着,琉璃方子已经传的满大街都是,让他看看也没什么,也就没在意。
    朝廷铸造局下有十二个铸造坊,宗禄负责的只是其中一个。所做之事,便是炼铁、锻铁,铸造各种铁器。
    他们如今炼铁用的是木炭,炼出的生铁杂质多,易脆。需要通过人力锤炼,最终百炼成钢。
    这种方法效率极低,又极为耗费人力,得到的铁杂质又多。连续三个月,宗禄所负责的铸造十一坊,生产的铁器质量都有一部分不达标,因此受到了上司的斥责。
    如今还被老对头讥讽,宗禄尚没有如何,他的徒弟倒先为他叫屈了。
    “一朝得势便张狂,从前还是师父将他带进门,他不说感激,如今竟还出言讥讽!”
    宗禄淡声道,“由他去吧。眼下咱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师父要做什么?”
    “我刚才从他们烧制琉璃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或许咱们可以学习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