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女官_分节阅读_33

      霍贵妃笑道:“还恼呢?回去把生米煮成熟饭不就行了?你最拿手的。”
    殷少昊勾起嘴角,“母妃又拿儿子取笑了。”
    罢了,也不必为了昨儿的事烦恼。
    反正自己和东宫一派注定是死敌,今生不死不休,多一道梁子、少一道梁子,其实分别也不大,不过是胜者王、败者寇罢了。
    至于汾国长公主那边,呵呵……,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她还当现在,是从前的老黄历呢?先帝死了,隐太子死了,赵太后也死了。父皇忍她不是一天两天,她再多做点封城找猫的事,闹得父皇忍无可忍就更好了。
    太极殿内,九尺长的明黄色金龙帷幔高高垂下。
    皇帝刚刚批阅完了一叠奏折,正在品茶歇息,神色放松,褪却了几分朝堂上的凌厉帝王之气。他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正值盛年,加上平时有习武练剑的习惯,身量高大、颇有气势,被明黄色的五爪龙袍衬得尊贵非凡。
    “父皇!”一声少女呼喊,打断了殿内的幽宁静谧。
    皇帝跟前的大太监周进德不用抬头看,甚至不用分辩声音,都知道肯定是无忧公主,除了她,别人不敢这么咋咋呼呼的闯进来。白皇后死得早,只留下昭怀太子和无忧公主,她年纪又比较小,皇上不免对其多纵容疼爱几分,待之颇为宽和。
    果不其然,皇帝放下茶盏抬头笑道:“无忧,你怎么来了。”
    在不忙的时候,他并反感儿女们陪着说说笑笑。
    “给父皇请安。”无忧公主上前福了福,甜甜一笑,“儿臣过来看看父皇,有没有累着?别的帮不上,端茶倒水还是行的。”
    皇帝笑道:“坐罢。”
    无忧公主说笑了几句,然后不客气的在小杌子上面坐下,然后皱眉,“对了”她一脸担忧之色,迟疑道:“父皇,有件事……,儿臣很是担心呐。”
    “哦?”皇帝挑眉,打趣了一句,“我们无忧也开始有忧了?”
    “父皇……”无忧公主拉长了声调,“你还取笑儿臣。”嘟了嘟嘴,“是太子哥哥,有件事我很担心他,真的!要紧事呢。”
    大抵是因为事关一国储君,皇帝笑容微敛,“你说。”
    无忧公主脸色十分认真,说道:“太子妃有个玩得熟惯的表妹,因为家里没落了,就在司乐司做了女史。前几日,她那表妹去东宫以后,就一直留着在太子妃身边没走。”
    皇帝眼皮轻轻一跳,“太子妃的表妹?”
    ☆、第22章 人心
    ?“是啊。”无忧公主急着把长孙曦弄出东宫,并没有留意父亲的脸色,继续道:“虽然说太子妃和她表妹亲近,有体己话要说,可也说的太久了一些。到底是宫中登基在册的女官,总是滞留东宫多不好啊。”一副担心的样子,“万一让御史们知道,借此弹劾太子哥哥,可怎办?”
    她并非完全没有脑子,当日在东宫不过因为平时从没受过气,一时气急了,就爆竹似的炸开了。眼下虽然专门给长孙曦上眼药,却把太子和太子妃给摘了出去。那是她嫡亲的哥哥嫂嫂,前者不愿意伤害,后者不能在御前抹黑。
    皇帝已经恢复了如常神色,颔首道:“朕知道了。”
    “父皇。”无忧公主见他反应平淡,拿不准是听进去了,还是不在意,有点着急,“不行啊,还是让那女史赶紧回司乐司罢。”
    皇帝笑道:“放心,若是真的有御史弹劾太子,朕会留中不发。”
    “那……,那也不行。”无忧公主有些词穷,她的目的就是要弄走长孙曦,只要对方出了东宫,就可以狠狠的收拾了。偏生又不能明说,只能苍白辩解,“天长日久,总归不是一个事儿。”
    “好了。”皇帝登基御极几十年,什么阴谋诡计没见过?女儿的那点小小算计一眼就能看穿,明显是太子妃的表妹得罪了她,在东宫又不好下手, 所以这才编了理由要把人弄出东宫。只是并不揭穿,转而朝周进德道:“赶紧仔细查查,到底怎么回事?若是真有司乐司的女官滞留东宫,就让人回去。”
    周进德一听“赶紧”“仔细”,就是心头乱跳,当即退后下去。
    这些年,但凡皇帝让“赶紧”查的,就是他在意的,再“仔细”查的,那就是要祖宗十八代都得查清楚,到最后多半闹出惊涛骇浪!心下生出一阵刺骨寒意,不知道这次又要掀起什么风浪?又要牵扯进去多少人了。
    这边无忧公主还一脸高兴,开心道:“有父皇做主,太子哥哥就不用担心啦。”
    皇帝笑了笑,“你呀。”满目溺爱和纵容的神色,说笑了几句,顺便问起一些太子的日常琐碎,然后打发女儿走,“回去歇着罢。”
    无忧公主心里清楚,父皇说这话就是不想被人打扰了。
    父皇日理万机,不可能整天在这儿聊些家常。反正目的已经达到,等周进德查出长孙曦是司乐司的女史,再禀告父皇,肯定会被撵回司乐司的!到时候,自己就让人传她当面问话。
    哼……,那还不是想怎么辱骂,就怎么辱骂?她只能忍受着了。
    “儿臣告退。”无忧公主开开心心的告辞,出了太极殿。
    皇帝脸上的笑容像是潮水一般悉数褪尽。
    幽深高阔的太极殿内,因为龙椅上帝王的心情不好,气压骤然降低,周围的宫人们都跟雨天的蜻蜓一般,在窒息气氛中低了头。
    周进德悄无声息的折了回来,手上捧着一本册子,摒退其他宫人。
    他是皇帝身边最心腹的大太监,手下徒子徒孙无数。对宫内宫外,大大小小的事情可谓了如指掌。否则御前的大太监什么都不知道,两眼一抹黑,皇帝岂不跟着成了瞎子?因此根本就用不着现查,直接找了负责东宫的徒弟询问。
    当日傅祯和长孙曦去了东宫,长孙曦在东宫落水,太子救人,太子妃过来解围,之后无忧公主和许嫱去过东宫,所有一切都是一清二楚。
    可以说,除了太子的书房内和太子妃的寝阁内,就没有不清楚的。
    这种事即便昭怀太子知道,也不敢怎样。
    总要让君父放心。
    于是周进德听完了徒弟回报,又等司乐司的人送了女史册子过来,便赶紧回了御前,细细回禀道:“奴才让人查了,的确有一位司乐司女史滞留东宫。那位女史复姓长孙,出自早年夺爵的靖国公府……”
    说到此处,一颗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
    皇帝伸手道:“拿来,朕自己看。”
    周进德心里喊了一声糟!果不其然,只要一涉及到靖国公府就要生事端,但脸上分毫不敢露,赶紧毕恭毕敬,把新进女史的册子递了上去。
    皇帝脸上没有表情,一行一行的看下去。等看完了,仿佛有几分不可置信一样,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然后静默起来。
    周进德用眼角余光瞟了一下。
    皇帝手上拿着册子,像是走神,竟然忘了放下去。
    周进德立马头更低了。
    大殿里,皇帝若有若无的叹息了一声,仿佛是幻觉。过了片刻,才道:“再查,看这长孙氏是怎么进宫的?谁让她进来的?汾国长公主和驸马、许家是何用意?”接着,“啪”的一声将册子摔在御案上,“赶紧去!别叫朕等得心烦。”
    心烦?周进德好些年没听皇帝说过心烦,吓得不轻,立马麻溜的去了。
    皇帝也站了起来,“起驾,泛秀宫。”
    ******
    长孙曦还不知道,自己出宫的事儿已经直达天听,惊动的皇帝都关心起来。这会儿,正在和太子妃一起吃红豆汤圆,又甜又糯,“……好吃。”
    太子妃像是哄小孩儿一样,劝道:“好吃是好吃,不能多吃,当心回头不消化。”
    这些天,太子妃从来没有提过昭怀太子,仿佛那天的夫妻交底,再平常不过,并没有让她有一丝一毫难过。每天和表妹在一起的时候,都是笑容满面的。见她如此,长孙曦自然也不会哪壶不开提哪壶,只陪着她一起说笑。
    因为有心让她高兴高兴,故意撒娇道:“放心,我不多吃。往后每天尝一样,今儿吃红豆的,明儿吃桂花的,少说吃个十七、八种,那才有意思呢。”
    太子妃却当了真,点头道:“唔,是挺有意思的。”闲着无事,和她商议起来还有什么可以做馅儿,弄在元宵里头,“桂花不错,这个时节又正当季,满树桂花飘香……”
    过后几日,还真的让人每天包些小元宵,一天一种馅儿。表姐妹两个吃吃喝喝,再说说笑笑,日子过得舒心又惬意。太子妃感慨道:“真好,就好像又回到了出嫁前,要是日子永远这样下去就好了。”
    如此温馨平静的日子,转眼即逝。
    长孙曦吃了红豆元宵、桂花元宵、枣泥元宵,这天正准备吃莲蓉馅儿的,正在吹着,就见瞅着栀香从外面进来,手上捧着一个盒子。
    “什么东西?”太子妃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