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大燕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第92章
    方定远张大的嘴巴可以吞下一颗鸭蛋。
    是呐,我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还不是张怀阳同我说的,你言之凿凿说庄义生不会写诗。
    还特么这是他唯一的弱点。
    张怀阳也很无辜,我也没有错,我看过他答的考题,远看灯笼大……还有他在青楼做的诗。
    这都是铁板钉钉的事。
    二人对视一眼,互相无语,最后只能猜测:庄义生的确不会写诗,这首诗是他提前找的代笔。
    只有这种猜测,最容易被接受。
    可知道这一点,也没有啥子用。场上诸人,谁不是提前准备好的,又有几个是现场写诗。
    而且,文相,李太师几人此刻笑逐颜开。
    此诗一出,便没人能说南燕都是一群燕蛮子。南燕的诗才,凭空升高三丈。
    他们愿意相信这首诗是庄义生所写,他们也觉得事实必须是这样。如果这个时候,谁说些不中听的话,挑一些格律意境的问题,那便当场打死。
    南燕需要这首诗。
    堂上宾客,尚未从诗词构造的情绪中走出,仍然不断咀嚼着。
    此诗开篇气魄宏伟,少年郎直抒胸臆,气吞寰宇。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九乡,气魄甚大。”
    似乎都沉浸诗中,胸腔中的热血被点燃。
    “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呐。”
    “感觉像是三首诗揉到一起似的。”
    “妙极,妙极。”
    庄义生搁下笔回到原来座位,以李白续杜甫,应该可以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今日高朋满座,文官武将都在。文官都喜前半阙,武将都爱后半阙。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诸人缓缓重复,似乎在外厮杀,兵马连天的苦楚与辛酸,都在诗中。
    诸多武将看向庄义生的眼神充满欣赏,就连兵部方尚书都不理我。
    知音呐。
    而逍遥王细细咀嚼的只有一句,最后一句。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逍遥王道:“庄公子,不知这最后一句,该当何解?”
    庄义生拱手行礼,道:“既是不得已而用之,也是不得不用。”
    逍遥王脸色一变,艰难地挤出一丝笑意:“庄公子悲天悯人,好心肠。”
    自从大辛皇权崩落,一国分为六国,便连年征战不休。
    如今六国虽然暂时和平,可谁都知道,这份和平维持不易。北凉,南燕,东卢,西屠,大辛,南楚谁不是秣兵历马,想着统一玄州。
    在六国之中,南燕又属于国力较弱的。
    这次东卢使团来犯,看似其乐融融,其实也别有目的。
    这句诗像是提醒东卢,南燕不愿动刀兵,但到不得已的时候,也不惧怕动刀兵。
    其间杀意,在场只有寥寥几个人明白。
    “慕流云,还不向庄公子敬酒,你好大福气,将会随这首诗传名千古。”逍遥王道。
    慕流云面红耳赤,端起酒杯,送到庄义生面前。
    “东卢美人在燕京。”逍遥王打趣道:“好字好诗好酒,公子正青春,不可辜负。”
    慕流云以水袖遮面,看向庄义生的眼神,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方尚书此刻有些糊涂,听自己儿子说,庄义生只是太书院一名普通学生。可看他与逍遥王对谈,不卑不亢,仿佛早已熟络。
    “王爷,似乎早就认识这位庄公子?”方尚书道。
    “这个自然,堂堂梧桐派掌门,是本王特意送去的请柬?”
    梧桐派掌门?
    方定远,梁苍,唐小霜几人都吃惊地皱起眉头。
    从未听庄义生提起过。
    文相呵呵而笑:“还是由我向大家介绍。他当年与陛下一块在山中避祸,这次陛下登基,他便一起入京。”
    “现在是梧桐派掌门,已经挖出星耀矿,如今京城最盛行的戏目《侠义白蛇传》也是出自庄公子的手笔。”文相微微迟疑,道:“当然都是陛下的安排。”
    原来是他!
    竟然是他。
    有人早就知道女帝有位师弟,不过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今日才将名字和真人对上。
    祖彦操道:“庄公子不久前进入太书院读书,在术算,符箓,铭文上都展现出极佳的天赋。”
    “当真?”文相还不知道这件事。
    李太师抚掌笑道:“年少有为,仍不忘读书修行,真是我大燕之福。”
    唐小霜错愕地看着庄义生。
    方定远心中有些苦涩,本来以为庄义生只是有些天赋,至多家里有些钱罢了。
    现在才知道,论背景,他是当今女帝的师弟,碾压所有特长生。
    论学问,他屡屡登先,比得过多少勤学苦练的正规生。
    论财富,他年纪轻轻,已经是一派掌门,手中握着一座星耀矿,又超过所有超级生。
    这个人简直各方面都强呐。
    “庄公子……”角落中的秦守诚开口:“此事开篇格局很大,可后半阙与前半阙格格不入,而且沙场上的生死萧索,似乎不是你这个年纪能感悟到的?”
    文相和李太师都看了过去,心想这人谁呐,怎么这么不会说话。
    现在大家都希望捧庄义生的场,捧庄义生便是捧女帝,便是捧南燕。
    谁不希望南燕出现一位各方面都强的天才。
    只有你鸡蛋里挑骨头,说话十分不中听。
    秦守诚悄悄来到京城,并未知会南燕朝廷。
    现在他就质疑庄义生,不提前后两阙意境格格不入。只是说后半阙沙场点兵的感怀,就不是庄义生能有的。
    要压一压这位南燕才子的风头。
    诸人也不免为庄义生捏了把汗,哪怕庄义生这首诗是请人捉刀代笔,也没有关系。
    但不能被人拆穿啊。
    庄义生拱手行礼,道:“大燕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秦守诚的眼睛下意识眯成一条线。
    “好。”
    文相忍不住激赏出声,南燕乃是苦寒之地,比不得中原江南的风调雨顺。大家都是守着这样的土地,一代代耕耘才有今日繁华。
    慷慨悲歌……八百年苦楚和豪迈尽在其中。
    逍遥王似乎也被其中的气魄震慑,像是看到一道道身影挺直脊背,耕耘着贫瘠的土地。
    这不是一个轻易就能小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