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4

      嫁人就嫁羽林郎 作者:衣青箬

    分卷阅读134

    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之中,清薇便悄悄起身,离开了。

    灶上还炖着一道菜呢,她离开的时间不能太久,否则就不是那个味道了;老爷子还在三楼等着,他近来已经将自家的书翻遍了,开始去崇文馆那边翻皇家库藏,今儿据说带来了一道从未见过的的菜谱;方才过来的时候似乎瞧见了孙胜,应该是赵瑾之让他过来的,清薇还想着同他说几句话……

    这红尘烟火的生活,琐碎且真实,她很喜欢。

    第58章 飞黄腾达

    孙胜的确是赵瑾之派来的, 主要目的是采购午餐, 顺便问候一下清薇。

    当然在孙胜看来, 问候清薇才是重点, 其他是顺带。

    大概是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而且来的次数也不少了,所以孙胜现在跟十二楼的人也混得很熟悉了。清薇过来时, 他正在跟姚老八说话。说的自然是自己这一趟去江南的见闻——此前虞景决意从江南迁人前往西南垦荒,派遣羽林卫随行护送,领队的人就是孙胜。

    去的时候,孙胜原以为这一趟要耗费很长时间。毕竟朝臣中有不少人并不赞同这个政策, 只是暂时引而不发。

    却没想到, 到了江南, 事情却顺利得不可思议。

    水患之后的难民安置问题,是当地官府手头最大的难题。这些灾民闲着没事,就总是跑到衙门门口来,三天一吵五天一闹, 偏偏又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安置, 衙门里的官员们头发都要愁掉了。所以朝廷有办法安置他们, 官府自然也乐见其成。

    至于灾民们,有许多的确是并不想离开江南, 但没办法, 日子过不下去,不走又能怎么样?在朝廷出这个政策之前,已经有心思活络的人自己走了, 剩下的这些,不少正在观望。现在连朝廷都出面了,他们也愿意去搏一下。大部分人同意了,剩下的少部分,也就不费什么功夫了。

    于是很快队伍就拉了起来,孙胜带着人把他们送到西南去。至于具体的安置,则由西南当地的官府来完成。

    而现在孙胜正在跟姚老八说的,就是自己这一路的见闻。姚老八自己从江南出来,虽然现在跟着清薇,日子好过多了,对这件事却还是十分关注,孙胜也是知道他感兴趣,这才说。

    清薇过来的时候,他正说到有本来已经离开的灾民,听说了消息之后,自己带着干粮和铺盖一路追上来,要跟着一起到西南去。

    “我从前单是听人说江南如何富庶,是天下间难得的好去处。这一趟过去本来还想见识一番,到了地方才发现,大概去的都是受灾之地,实在看不出什么富丽繁华来。城里虽然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但街上行人寥落,倒是角落里的乞丐增加了不少。不过倒是有不少富户施粥赈济,倒也算得上为富而仁……”孙胜说得滔滔不绝,忽然看见清薇,便闭上嘴,站直了身体。

    姚老八听到他这番话,面上讥诮之色一闪而逝,本来要开口说话,看见清薇,便收敛了神色,“东家来了。”

    清薇朝他点头,然后才问孙胜,“怎么在这里站着?到里头坐着等吧。”

    “不必不必。”孙胜连忙道,“我在这里站着就很好。还能跟姚兄说说话。”其实是因为这时候生意正好,大堂里坐满了客人,后面的雅间自然也供不应求,孙胜自然不会再去占一间,给清薇添麻烦。

    清薇道,“进来吧,且还得等一会儿呢。再说,我还有事情找你帮忙。”

    听说有事情要帮忙,孙胜立刻精神一震。他这么积极的每天往这里跑是为什么?固然是赵瑾之的命令,也是大家对“将军夫人”着实好奇,想同她处好关系。而孙胜作为赵瑾之麾下第一员大将,又跟清薇接触过,自然被作为代表推了出来。这会儿清薇开口求助,怎么也得把事情办漂亮了。

    因此他也不再推辞,而是道,“既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两人转入了后面的花厅坐下,孙胜将酒楼夸了又夸,这才问清薇,“赵姑娘有什么事,只管吩咐便是。但凡是我能办到,自然义不容辞。就是我办不到,我们将军也不会看着的。”

    清薇对他事情还没办就开始邀功的做法不予置评,只一笑,然后道,“从前我在前面摆卤肉摊子,是赵将军介绍了一位许主簿帮忙办的,你认不认识?”

    “自然是认识的。”孙胜道,“都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情分,这几年越发亲近了。赵姑娘要找他做什么?”

    “有些事找他帮忙。”清薇道,“若是方便的话,想请他到店里来吃顿便饭。一来是谢他之前的照顾,二来也好说这一次的事。”

    “姑娘为何不找我们将军,什么事还办不来?”孙胜道。

    “你们将军贵人事忙,我如今难得见他一面。何况这件事,他还真办不来。就是找他,也不过再去托人。”清薇道,“你帮忙把人请来,我自己来说便是。”

    孙胜一想也是,但于他自己而言,这件事肯定不能越过赵瑾之去办,便道,“这会儿怕是他也不得空,我先去问问,定下了日子再来回赵姑娘的话。”

    清薇于人情上十分通透,见他犹豫,已经猜到了□□分,但这件事本来也没有瞒着赵瑾之的地方,因此道,“也好,那就多劳你。天气越发热了,店里有井水镇的绿豆汤,待会儿你带一桶回去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孙胜闻言一喜,随口感叹道,“今年的天气实在热得很。”

    清薇闻言,转头往窗外看了一眼,眉头微微蹙了起来。的确,今年的天气要比往年热得多。去年冬天没下多少雪,春天的雨水也少,这样一来,地里的收成自然就不会好。这对整个大魏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这样反常的天气,总让人心里不安,是否又会是另一场灾祸的先兆?

    清薇听赵训说,赵定方最近正在翻阅史书和农书,想来也是在找这方面的记载。而清薇清楚的记得,历史上的确是有过类似气候出现的。唐高宗永徽元年,春夏间数月不雨,然后……蝗灾肆虐。当年有足足九个州受灾,覆盖近四分之一的国土。另外四分之三也没好多少,大半陷于水患之中。

    在所有自然灾害之中,蝗灾其实并不起眼,而且往往作为旱灾的附属出现。但它的危害却是最大的。水灾也好旱灾也好,就算会影响收成,也不至于颗粒无收,但蝗灾过处,却是能做到寸草不生的,一根青苗都不留下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旱灾都可能带来蝗灾,但加上去年冬天的反常,就足够令人警惕了。

    想到这里,以清薇的城府都有些坐不住。这件事如果是真的,不早作防范,恐怕会带来比去年水患更可怕和恶劣的结果。现在的大魏已经承担不起这样的灾害,到时候势必又会生出

    分卷阅读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