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4

      帝侧女史官 作者:东君做主

    分卷阅读134

    也能理解帝很不爽此人,毕竟是我朝的一大祸患,一直觊觎我朝国土,只是他来汴京是因为没仗打太闲了?司马史官觉得也有可能,又问:“他既然不同意契丹国跟我朝和平相处,那为何不劝说契丹国主继续南侵我朝呢?”

    “契丹王室关系微妙,南院北院也有矛盾。契丹国主不会只听他的话,他现在也无可奈何。”

    原来如此,司马抚儿点点头,“可南院大王依旧权利很大。”

    “那又如何,契丹不是他当家,他说了不算,所以地妖虽然很能打仗,但要对付契丹,不一定要除掉他才可以,契丹弱点很多。”

    当初帝要攻打南吴,就派了使者前去契丹议和,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就把契丹国主给稳住了,签下了和平条约,这个南院大王怕是再心痒也不能轻举妄动。有这个地妖在北边,也难怪帝在稳住契丹之前不敢贸然攻打南吴呢,就怕他在北边乘机生事。“现在北方的幽州、蓟州等十六个州全在契丹人手里,他还要怎样?难道他还想侵占整个中原不成?”

    源流的语气更加的不屑:“中原富庶,大好河山哪是他们那个穷山恶水之地可比,穷则生变,他眼红嫉妒所以要南侵。”

    幽蓟十六州一直在他们手里,而且听说那里汉人的日子很不好过,以契丹人的野心,怕是幽蓟十六州也是喂不饱他们的,契丹铁骑要是真的南侵中原了可如何是好,想着到时候兵荒马乱流离失所的样子,司马史官担忧道:“但我朝能稳住契丹一时稳不住一世,若是哪天契丹国主再度想要南侵,那该怎么办?”

    源流眸色变深,声音有些冷沉:“朕也没想就这么稳住他们一世,到时候就算他们不想开战朕也要把幽蓟十六州给夺回来,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朕只需要稳住他们一时,至少在北燕未灭之前不能跟契丹动干戈,否则会让北燕坐收渔利。”

    原来陛下一直打算夺回幽蓟十六州的,这十六个州早在三十年前就割给了契丹,当时割地的那位为了当皇帝就将幽州、蓟州等十六个州割给了契丹,以此得到契丹的支持,这三十年来中原政局多次变动,但没有一朝能从契丹人手里夺回幽蓟十六州的。

    陛下现在要先灭北燕,灭北燕以后才能跟契丹开战,才能夺回幽蓟十六州,而北燕,它的背后可是契丹,“陛下,您要灭北燕,只怕契丹不会答应的,而且刘信不似刘尚,北燕现在国力也很强。”

    提到刘信,源流语带讥讽,轻笑道:“刘信事契丹若父,契丹自然不会坐视他被我朝灭掉,但论国力,北燕远不及我朝,所以要稳住契丹,而且刘信就一个儿皇帝,早失了民心,北燕若是问鼎中原,只怕半壁江山都得奉送给契丹。”

    那个儿皇帝的事迹司马史官自然知道,为了取得契丹的支持,对契丹年年进贡,言听必从,都快成了契丹的干儿子了,真跟三十年前那个把幽蓟十六州奉送给契丹的皇帝有的一拼,这样的人,岂能让他入主中原?

    “那,”她试探着问:“您打算什么时候征讨北燕?”

    他幽幽一叹:“不可操之过急,我朝年年征战,需要恢复,而且朕想——”他一下子顿住,司马抚儿看他敛眸沉思,正奇怪他想什么,就见他起身走到窗边,今儿天气颇为阴沉,云层似是染了墨似的沉甸甸的落在半空中,说不好就会来一场雨,他唤了声抚儿,司马抚儿走到他身边,他转过身拉过她的手:“其实我早有一个打算,但怕是会遭到很多反对。”

    “什么打算?”

    默了默,他说出两个字:“迁都。”

    司马抚儿惊讶异常:“迁都?”

    “对,迁都。”

    “往哪儿迁?”

    “长安。”

    第84章 第84章 迁都

    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可经历了前朝末年的战乱,长安就已经繁华不再,再加之之后五代更迭,直到现在大寰建立,前后近百年的时间,长安早已不是曾经那个繁华富庶的长安了,现在的长安城根本不能跟汴京比。

    之前五代全部以汴京为都城,帝全盘接收吉朝,自然依旧以汴京为都城,汴京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早已取代长安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整个寰朝最繁华富庶的地域,帝现在怎么起了迁都的心思?现在全国上下哪还有比汴京更繁华的地方?

    “汴京现在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而长安,早已繁华不再,您怎么想起来要迁都了?”哦,对了,帝是长安人,该不会是念着故乡所以想把都城迁到长安去吧。

    他叹息:“汴京城因为四通八达的漕运,所以现在极为繁华富庶,可汴京却处在四战之地,东南西北无险可守,无险可守就得加派兵力来守,而养兵是需要花费大量钱财的,现在汴京的漕运可以解决京城数十万禁军和百万居民的粮食供给,可以后呢,这种状况能维持多久?只怕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就凋敝了,而迁都长安,依山带河,有四塞之险,我朝就可以裁去冗兵,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帝说得没错,汴京确实无险可守,可长安?司马抚儿思忖道:“但现在的长安城并不适合做都城啊。”

    他说是,“如今长安繁华不再,宫阙残缺,已经不适合做都城,但为了长久考虑,长安依旧比汴京合适,汴京现在是很繁华,但朕不能不考虑以后,冗兵耗费财力太多,长此以往,汴京会被拖垮,一旦民生凋敝之际北狄来犯,汴京又无险可守,该如何?而长安现在虽然京邑凋敝,但只要不再有战乱,还是能够恢复到以前的,朕迁都以后可以艰苦些,但几十年后就不一样了,迁都长安和留在汴京会是相反的状况,朕不能只考虑眼前。”

    司马抚儿听他这么一说,也顿时感到了危机,汴京地处四塞是比较危险的,现在国力还算强大,所以北狄不会贸然来犯,可一旦百年以后国力衰微,面对无险可守的汴京,北狄岂不是可以一马平川直捣黄龙?

    而长安在地理条件上要好过汴京许多,迁都长安就不需要养那么多兵了,那也就不需要花那么多钱财了,从长久来考虑确实是好事,只是,身为史官,她认为:“一国是否可以长治久安并不能只看山河险要,曾经定都长安的十三朝不是照样灭亡了,西蜀有蜀道之险,南吴有长江天堑,不也照样灭亡了。”

    源流笑道:“不能只看山河险要并不等于不需考虑山河险要,两者也并不矛盾,山河险要、德政仁政缺一不可。”

    司马史官琢磨帝的话,觉得甚是有道理,德政仁政可保内部稳定,可对抗外敌还是需要山河险要的。现在想来确实是早些迁都比较好,早些迁都那么再次作为京城的长安就可以早些得到发展。

    只是迁都可不是

    分卷阅读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