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集贤楼小聚

      四月的金陵皇都,春暖花开,十分的漂亮。
    来到京城之后,杨广孝打算先去拜访自己的恩师徐茂。
    徐茂,字元长,乃是武元朝内阁四大臣之一。
    曾经有段时间在曲阜文庙任职。
    也是杨广孝当年的主考官。
    徐茂为杨广孝座师。
    所以杨广孝走的乃是徐茂的关系,只是自从新帝登基之后。
    徐茂徐阁老还有另外两位阁老,都被罢黜,闲赋在家。
    至于第四位阁老。
    此人的身份可不简单。
    这位阁老,姓陈,名康贤,字颂之。
    这个人乃是大儒陈康盛的胞弟。
    这位陈阁老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当朝皇太后的姨母,便是陈康贤的发妻。
    所以皇太后(其实年纪并不大,只有三十岁左右),还要唤陈康贤为一声姨夫。
    先皇去世之后。
    新帝十岁登基。
    一个十岁的孩子懂什么?
    皇太后垂帘听政。
    在朝廷之中,依赖陈康贤。
    排除异己。
    这也是徐茂等名臣被排挤出朝廷的主要原因。
    至于现在的内阁,也是四位阁老主事。
    但谁都知道,另外补进的三位阁老,都是陈康贤一手提把起来的。
    所以现在陈康贤,可谓权倾朝野。
    徐茂担任阁老的时候,府邸前,门庭若市,不过如今则是十分清冷,看到这番场景,杨广孝也不由十分的感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大概就是如此吧。
    杨广孝让随从递上了拜帖,没有多久,徐府的管家到来。
    杨广孝是认识徐府管家的,双方见了礼,管家带着杨广孝还有杨广孝的随从进入了徐府之中。
    随从自有人安排。
    管家带着杨广孝来到了书房。
    “老爷,杨大人来了”。管家在书房外面说道。
    “是君正来了啊!速速进来吧!”。里面传来一名老者的声音。
    这老者声音洪亮,看来身子骨还是很硬朗的。
    杨广孝进入了书房之中,便看到一名七十多岁的老者。
    这老者骨架很大,哪怕坐在那里,也给人一种很强的压迫感。
    正在看书,看到杨广孝进来,老者将书籍放下。
    “学生拜见恩师!”。
    杨广孝向老者行礼。
    “免礼吧”。徐茂笑着说道。
    杨广孝这才起身。
    “算算时间,你去余杭府也有三年了,此番进京,是为了去三省六部述职吧?”,徐茂说道。
    “是”。杨广孝应道。
    随即说道,“今日刚刚到,思念恩师,因此提前来拜见恩师”。
    徐茂说道,“你有心了”。
    他站了起来,渡步而出,说道,“这几年余杭府还算平静,你在余杭府做的不错,朝廷对你的评价,应该还是不错的,若为师在朝的话,或许可以将你调到京城三省六部来,可惜,为师现在已经被罢黜,这一次你怕是难以升迁!”。
    杨广孝说道,“学生是否升迁倒是小事,只是大权掌握在奸佞手中,让学生心中难安”。
    徐茂说道,“这话在徐府还可以说,出了徐府,万万不可乱说”。
    “学生知道!”,杨广孝说道。
    从徐府出来之后,杨广孝回到驿馆,换好官服,便前往三省六部之中进行述职。
    整个过程,倒也不是特别的麻烦,主要就是审核一下这三年来的政绩。
    这三年杨广孝在余杭府做的其实相当不错,余杭府三年来,没有发生过妖魔入侵之事。
    治下一片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
    由于朝廷三年一考核,政绩好的有升迁的希望。
    但具体能不能升迁。
    当然要看是不是有足够的后台。
    现在杨广孝的座师徐茂被贬为庶民。
    杨广孝,自然也不指望着能够得到升迁。
    保住现在的职位,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结果。
    在三省六部述职的时候,见到了两名同样来述职的同年。
    都是武元十年的进士。
    这二人,一人叫做高孑,字文光,此人三十八岁,看着很是文雅。
    一人叫做赵焕,字伯仲,三十六岁,此人身材消瘦,不过目光炯炯有神,看着就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物。
    这二人,也都外放一府,担任知府。
    如今见面,相约晚上一起去集贤楼小聚。
    这集贤楼可是金陵城之中著名的酒楼。
    晚上。
    杨广孝带着一名随从来到了集贤楼。
    高孑与赵焕已经到来。
    二人的随从在外面等待着杨广孝。
    看到杨广孝到来,二人的随从向杨广孝行礼。
    然后带着杨广孝来到了包厢之中。
    点好酒菜,屏退随从。
    三人便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时政。
    谈到朝廷内权臣一手遮天,诸多忠心耿耿的老臣被罢黜这件事情。
    三人连连叹息。
    “杨胜军老元帅听说也被罢黜了”。杨广孝叹息一声说道。
    “什么?”。高孑与赵焕的脸色猛然一变。
    杨胜军乃是大武王朝有名的武将,如今已经七十多岁,一直镇守北方,防止北方蛮族入侵。
    自二十年前,杨胜军镇守北方,蛮族数次入侵,都损失惨重,所以杨胜军被称为军神。
    深受北方诸军的爱戴。
    杨广孝与杨胜军乃是本家。
    血脉上虽然出了五服。
    不过这个时代,宗族血缘联系紧密,一荣俱荣,一辱俱辱,所以杨广孝与杨胜军联系还是颇为紧密的。
    杨家不是名门。
    实则上,杨胜军也是从小兵一步步走到北方七路大军元帅这一职位的。
    但是军人的地位相对于读书人而言差太远了。
    再加上,如果掌握军权之人,背后没有大家族撑腰的话,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所以杨家子弟,都比较低调。
    直到杨广孝考中进士,在外出任一州知府。
    杨家子弟才比以往活跃了许多。
    高孑脸色阴沉的说道,“如果没有杨胜军元帅镇守北方,北方蛮族,必将蠢蠢欲动,不知道那些阁老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罢黜杨胜军老元帅?”。
    赵焕神色阴沉的说道,“还能是什么原因?铁定是因为想要将自己的人安插上去”。
    “不谈正事了,越说越窝火,还是喝酒吧!”,杨广孝说道。
    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骚动声。
    三人诧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便将随从唤入包厢之中询问了一番。
    方才知道,原来金陵城内的学子今日要在集贤楼举办诗会。
    并且邀请了刑部侍郎朱向高,以及礼部侍郎沈从哲来担任此次的评委。
    这朱向高乃是当今内阁首辅陈康贤的女婿,而沈从哲乃是当初陈康贤担任主考官的时候,考中的进士,所以陈康贤乃是此人的座师。
    “都是陈狗的人,一群沽名钓誉之辈而已”。高孑冷冷的说道。
    高孑此人虽然看着是一个文雅之士,但实则上为人十分的刚直,嫉恶如仇。
    他一直觉得,现如今大武王朝内部纷争不断,就是陈康贤一手促成的。
    因此私底下,经常用陈狗来辱骂陈康贤,许多朋友劝他,但是他依然未曾改过对陈康贤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