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

      庶女薛瓷 作者:吃饱喝足的狗蛋

    分卷阅读35

    薛瓷并没有接这句话,而是笑道:“那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便来问范姐姐,还请范姐姐不要嫌弃我愚笨才好。”

    范女史微微一笑,也不在惠妃上面多说什么,便顺着薛瓷的话道:“既然如此,你这几日便先把这间屋子里面留下的彤史一一看过,但尤其记得,这个屋子里面的任何纸张都不能带出去,否则的话……后果自负。”

    .

    这样一间小小的不起眼的屋子,里面装满了彤史。

    薛瓷第一天进去的时候,先是硬着头皮翻着最近记下的那些看了,看了整整一天,中间许多面红耳赤的记载她几乎都快要看不下去,只是想一想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又只好硬着头皮往下看。

    第一天看下来,她只觉得头晕眼花,从那小屋里面出来的时候,都快要站不稳,等到晚上跟着范女史去张皇后身边伺候的时候,脑海里面情不自禁浮现的都是彤史里面记载的那些。

    第二天再继续去看的时候,便是几年的记录,她也不再像第一天那样看着看着就开始脸红心跳,总算是能以一个正常的心态看待这些事情,也不会随随便便就浮想联翩了。

    她翻过了这些密密麻麻的记载,有心翻找一下薛璎进宫以后的事情,却让她琢磨出了一些规律:

    皇帝赵玄宠幸薛璎的时候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只要薛春回出征前后和凯旋前后,赵玄一定是宠幸薛璎的。

    但在这些日子之外,却是比较少,偶尔有记下的,也大多是和丽妃等人一起,最后赵玄就和丽妃等人一起上了床,并没有薛璎的什么事。

    合上书页,薛瓷有些疑惑,这样明显的规律,难道薛璎从来都没有发现么?

    她既然心有疑惑,自然想找到答案。

    等到晚上时候与范女史一起歇下,她便旁敲侧击地开了口问道:“在后宫当中,圣上宠幸妃子,也是有规律的吗?”

    范女史仿佛并不意外她会这么问,只语气平常地笑道:“初一十五的时候一定是要到我们承香殿来的,其余的时候,便是圣上的喜好了。不过我们圣上的后宫意义比喜好更重要,你看过彤史也能发现的——之前是太后娘娘摄政,太后娘娘想把朝内外都安稳好,也就只能用这种法子,把那些朝廷重臣家的女儿都纳入了圣上的后宫,以换得朝中重臣们的忠心。”

    薛瓷点了点头,这道理她从薛璎的身上就已经看明白了。

    “所以你如果有心的话,就能微妙地把圣上宠幸后宫的日子,和前朝那些大事给联系起来。”范女史笑了一声,“这些你应该知道,将来安排这些侍寝的事情,都还得你来呢!”

    薛瓷捂着脸笑了一声,道:“安排这些,将来范姐姐再教,现在先说那个……那个侍寝的事情。”

    范女史顺手摸了摸薛瓷的脸颊,笑道:“这有什么好捂脸的?不过是男女之事,人之常情,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顿了顿,她又道,“既然是有规律可循,也就大约能知道,我们圣上对后宫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了。”

    薛瓷想了想,问道:“那……丽妃算是圣上喜欢的吗?我看丽妃侍寝的时候特别多。”

    范女史笑了一声,道:“你当然也可以这么认为,不过你明天再继续看,便能知道缘由了。”

    薛瓷“咦”了一声,问道:“这难道还有内|幕?”

    范女史神秘地一笑,道:“那一屋子都是真相,你何不自己去找来看呢?”

    .

    再去那间小屋翻看彤史的时候,薛瓷便着重翻了翻关于丽妃的记录。

    从记录上看,丽妃自才人入宫开始,的确是很得赵玄的喜欢,一路升迁都很快。薛瓷想着范女史之前说过的话语,又着重看了看那些时间,这倒是真让她看出了一些端倪:丽妃承宠的次数大约是薛璎的两倍,时间几乎都是集中在了薛璎承宠之前或者之后,两人几乎就是纠缠在一起,只要薛璎有过了,之后或者之前,丽妃就会有更多次。

    薛瓷忽然想起来之前在家里面的时候薛春回说徐家的话语,说徐家现在老弱病残,连个撑门户的人都没有,而他们卫国公府则不一样。

    想到这里,薛瓷忽然汗毛倒竖,她有个十分荒谬又很大胆的想法:丽妃的得宠是因为薛璎,是因为圣上要打压薛璎。

    前朝的薛春回已经大权在握,后宫怎么能还出个偏宠的薛璎呢?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更来啦~~~

    文中女史彤史设定是架空的,大部分设定不符合史实且会因为方便写作而进行二次加工,所以大家不要太较真(〃'▽'〃)

    为了回馈大家的支持,本章24小时内留言会有红包掉落哟~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嫌弃呀么么哒~~~

    以及感谢

    读者“端木素颜”,灌溉营养液+110

    爱你们么么哒~~~~

    ☆、太后

    蓬莱殿中薛璎做了惠妃一心一意养胎的时候, 承香殿中薛瓷安安分分地跟着范女史学习怎么做一个女史的时候, 薛春回带着兵马回到了京城。

    这一仗他打得甚为狼狈,生平第一次, 他不仅被敌人刷得团团转,最后还折损了不少兵马,兵败而回。

    作为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 他的态度算得上是稀奇了, 他十分坦然地进了宫,然后听着赵玄和满朝文武对他这次带兵的结果冷嘲热讽指手画脚。

    朝中的文臣们却叽叽喳喳个不停,他们历数着薛春回的罪状, 仿佛想借着这次机会,把薛春回踩进泥里面,让他再也翻不了身。

    这文臣与武将的争斗从来都没有停过,文臣总认为武将没有脑子, 都是莽夫,只会用蛮力,又手握大权, 是朝中的巨大隐患;武将也总认为文臣们纸上谈兵,对大局毫无把握, 除了会耍嘴皮子,暗中伤人以外, 什么都不会做,简直是专业拖后腿。

    薛春回静静地听着旁边的礼部侍郎邹孝侃侃而谈。

    邹孝道:“卫国公大意轻敌,才有了这次的惨败。从前卫国公不也是这样的么?带兵在外头的时候, 朝中就算有旨意,也是从来都不听从的,这次只不过是之前种种恶劣行径累计之下,终于尝到了恶果!”

    不等薛春回自己反驳,旁边的兵部尚书田疆便开了口,道:“邹侍郎难道没有听说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吗?”

    邹孝阴阳怪气道:“这句话我自然听过,只是如今卫国公打了败仗,还要拿这句话来抵赖,便十分难看了。”

    这时,龙椅上的赵玄轻咳了一声,殿中顿时安静了下来。

    赵玄看了一眼一直沉默着的薛春回,问道:“卫国公自己是如何觉得的呢?”

    薛春回抬眼看向了赵玄,语气倒是坦然:“这次是臣大意轻敌了,还请陛下责罚。”

    分卷阅读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