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是我最大对手

      “知道吗?三天前大朝会,有官员被打死了!”
    “这事儿京城传得沸沸扬扬,谁还不知道!”
    “唉,皇上如此苛责官员,非天下之幸运也!”
    京城某处客栈内,结束了上午的温习,举子们围坐在了一起。
    这种时候多用来放松,所以他们基本不会讨论学问,而是商讨些时事新闻。
    而京城最不缺的就是新闻。
    近期清查税赋,朝廷安置流民,官府丈量田地……时政可谓不胜枚举。
    而近两天,炒得最热的话题,便是关于二月十五大朝会的事。
    “你们可知,皇上为何罢朝?”
    虽说话题很热,但演变的版本却很多。
    西北起了战端,太后训斥皇帝,皇帝睡了懒觉……各种版本铺天盖地。
    众人正列举间,先前说话那人直摇头:“假的,你们听到的都是假的!”
    此刻院子里,聚集了几十号举子,听到这话众人目光都扫了过来。
    “难不成你知道内情?”
    “哎,还真被你说找了,杨某叔父乃是礼部主事,你说我知不知道?”
    听到这话,立时有人笑道:“你叔父是吏部主事,为何却与我们挤在一起?”
    真要是有当官儿的做亲戚,怎么也得安排家中去,不会在外面住客栈。
    杨安被挤兑得脸色难看,却挺直腰杆道:“我叔父为官清廉,自己一家挤在小院里,我如何忍心前去叨扰?”
    实打实的说,很大一批京官日子拮据,尤其是清廉一些的官员。
    “若是你们觉得,为官清廉就该被耻笑,那你们就笑吧!”杨安面带怒容道。
    在场众人都是要脸的,自然不可能再耻笑杨安。
    讥讽杨安那人, 更是弯腰作揖道:“杨兄, 在下冒犯, 请勿怪罪!”
    对此,杨安只是点了点头,此事就算揭过了。
    几息之后, 立马有人问道:“杨兄,当日朝会, 究竟有何内情?”
    这个问题, 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杨兄, 跟诸位说说吧!”
    在所有人期盼的目光下,杨安终于开口:“当日大朝会, 公主哭闹,皇上前去安抚,随即罢朝!”
    “啥?竟只因此等小事?”
    “这事儿我也听过, 之前还觉得太假, 哪知真是因此罢朝!”
    “杨兄, 你所言可是真的?”
    众人七嘴八舌, 听到最后这一句,杨安当即道:“叔父亲口所言, 那会有假!”
    “万万没想到,皇上竟会做出此等荒唐事!”
    “如今乱世,天下不安, 亿兆臣民盼望明君,哪知……唉!”
    众人又开始议论起来, 虽未有人明着骂赵延洵,但言语间已将其定为昏君。
    “其实, 我觉得皇上此行,也未必是坏事!”
    听到这话, 众人目光全都扫向杨安,都是一副要听他说出个道理的模样。
    “皇上为君父,天下臣民都是的儿女,若皇上爱天下子民也如公主一把,岂不为天下之幸!”杨安满脸认真道。
    乍一听这话,好像确实有道理,可细细一想总会发现不对劲。
    至少顺着这个思路,在场众人无法反驳杨安。
    几息之后,有人说道:“可是……官员谏言,亦是无辜,皇上下令将其打死,未免也太过了些!”
    在场这些人来考试,过了之后就会被授官,自然会站在官员的立场思考问题。
    对此,众人亦是点头,显然对此颇为认同。
    “诸位,为官为何进谏?”
    杨安抛出这个问题,让在场所有人感到疑惑,这个问题还需要回答吗?
    “自然是为了向皇上尽忠,然否?”
    在场众人虽未言语,但还是有几人点了点头。
    “可若有人以进谏为名,行胁迫君父之实,他的进谏还称得上忠吗?”
    还是一样的套路,这番话乍一听有道理,可细想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这一次,众人可就不再惯着杨安。
    “杨兄, 皇上荒唐罢朝,官员进谏自然是忠, 又岂能说是胁迫!”
    “正是,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照你这种说法, 比干微子也都是胁迫君父奸臣了?”
    谁知杨安却问道:“比干微子所谏为纣王, 当今圣上是纣王吗?”
    这一问,众人只得哑火。
    他们可不敢说,皇帝是纣王一样的暴虐之君,虽然确实是那么回事。
    可众人始终不服气,于是又引出其他理由,与杨安辩论起来。
    院子里的人争吵不休,而楼上窗户边却有人在看热闹。
    “这个杨安,倒是有些歪理!”陈鸿青忍不住道。
    陈鸿青的语气满是戏谑,看得出他并不赞同杨安的歪理。
    谁知一旁的王歆却道:“此人……有一甲之望!”
    “啥?就他?”陈鸿青满脸惊讶。
    对于王歆的才学见识,陈鸿青极为认可,对他的意见自然重视。
    王歆点了点头,却没有多说话。
    他一心想考取状元,所以费尽了心思钻营施政,以紧贴皇帝的思路和意志。
    但相比之下,杨安自然而然的“媚上”之举,看起来更加浑然天成,或许效果还会更好些。
    “此人,或许是我最大对手!”王歆心中暗道。
    少年中举名传乡里,王歆却能戒骄戒躁,只因他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相较而言所谓中举不值一提。
    “听说大朝会当日,御史程季延被打死后,几位阁臣一同觐见,却被皇上一通怒斥而出……”
    陈鸿青却叹息道:“皇上如此刚愎自用,只怕咱们入仕之后,日子也不会好过!”
    谁知王歆却笑道:“也得看你如何做官!”
    “若跟那被打死的御史一样,那确实是自找苦吃!”
    陈鸿青反问道:“难不成不该直言进谏?”
    王歆只是笑了笑,却没有再说下去,他怕被人听到成为众矢之的。
    陈鸿青接着说道:“难怪你认可杨安,原来你们所想相似!”
    王歆转过身往屋内走去,不再理会外面的争论。
    “你若想榜上有名,最好也有如此想法!”
    听到这话,陈鸿青略显迟疑,说道:“这不成了攀附小人?只怕到时候,连会试考官都过不了!”
    “那可不一定!”王歆笑道。
    端起茶杯,王歆接着说道:“据我所知,礼部内阁拟出的考题,一连几次都被皇上否了!”
    “最后会事考题,是由皇上亲拟,这是有科考以来头一遭!”
    通常来说,皇帝只拟殿试的题目,甚至很多时候,殿试题目也是礼部来拟。
    “这又如何?”陈鸿青面带不解。
    王歆平静说道:“这说明,此番科考皇上极为重视,他想要寻出能用的人才!”
    “若不投其所好,以当今圣上的个性,又岂会让你榜上有名?”
    陈鸿青真的惊讶了,之前他就觉得王歆想得深,哪知他还是小看了人家。
    “皇上亲拟考题,这事你如何得知?”陈鸿青狐疑问道。
    王歆笑了笑,说道:“你忘了,杨安的叔父,是礼部官员!”
    一句话,让陈鸿青顿时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