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随便怀疑一下

      道政坊,还是那座气派的府宅。
    赤须虬髯之人听完手下的汇报,然后沉声说道:“皇城司的人也去了那座破庙?”
    手下道:“是,一个副使,三个随从。不过他们在破庙停留的时间不长,很快就离开了,应该是没什么收获。”
    虬髯之人冷哼一声道:“除了我想让他们知道的,他们还能得到什么?”
    言下相当自信。
    接着他似乎又突然想到什么,问道:“适才你说的皇城司副使,可是那人?”
    他问得没头没脑,但手下心领神会,回道:“正是原剡国公府的那小子。”
    “又是此人。”虬髯之人目光一冷。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不过是坐享父辈拿命换来的荣华富贵而已,竟敢挡自己的路,当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手下察言观色,试探的道:“要不要属下……”他做了一个下切的手势。
    “蠢材!”
    虬髯之人斥道:“如此紧要关头,动他岂不是不打自招?
    若是处理干净还好,一旦落下把柄,满盘皆落索矣!”
    手下自知言语有失,连连俯首。
    虬髯之人又道:“况且此人蒙陛下关照,区区不良人众岂能与之相提并论?不良人杀再多,还可以托称除暴安良。敢动此人?哼!”他冷笑一声,“你可知天威之下,安有完卵?”
    “属下不敢!”手下惶恐。
    “我不让你等在罗府周围安排眼线,就是为了避免引起陛下的警觉。”
    虬髯之人慢慢放缓语气:“切记不要打草惊蛇,静观其变即可。”
    “遵命!”
    ……
    “张亮?”
    皇城司官署内,李丽质面带讶色的看着王孝杰。
    罗太岁如此直白的让大理寺调查此人,想必是有一定的把握。
    难道右卫将军张亮才是覆灭不良人的元凶?
    然则,他如此作为,动机又是什么?
    除暴安良?为民除害?
    这时王孝杰道:“罗副使只是让大理寺协助调查张亮将军,但并未给出理由,不知……大理寺能否照办。”
    关于这点,李丽质也表示怀疑。
    若果真是张亮出的手,大理寺怎么可能去拆他的台?
    毕竟都是为朝廷办事……
    不对不对!
    若张亮是为朝廷办事,完全可以大张旗鼓,何至于杀人抛尸?
    难道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一时间李丽质陷入深思。
    “既然牵扯到朝廷三品大员,那我们……”王孝杰悄悄打起了退堂鼓。
    毕竟皇城司不具备三法司的职权,如此强出头,只会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
    “或许罗副使是对的,不良人一案的背后,恐怕隐藏着针对某人的栽赃陷害。”李丽质突然如是说道。
    呃,什么意思?
    王孝杰一愣。
    李丽质又想了想,再点点头。
    “这桩案子的确有些诡异,可能性很多,但眼下只有罗副使的推断能说得通了……”
    一般人遇到这种重大案件,都会有扑朔迷离的感觉。
    罗太岁竟然能将种种线索串联起来,迅速打开局面,甚至给出一个明确的指向……
    关键他接手案件也不过才过去区区半天而已!
    罗大头到底是罗大头,还是有点小聪明的。
    想到这里,李丽质忍不住抿嘴一笑。
    不过话说回来,父皇不让皇城司牵扯进这个案子,难道他也察觉到了什么?
    “王知事。”
    王孝杰听到她唤自己,应道:“但凭公主吩咐。”
    “告诉罗副使,继续追查下去。”李丽质神情自若的道:“我倒要看看背后那些牛鬼蛇神,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是……是!”
    ……
    罗太岁回到罗府,脑子里已经没在想案子的事了。
    说白了他并非什么专业人士,只是看过一些侦探片而已……例如一千多集名侦探柯南之类的,还算是“见多识广”、“脑洞清奇”。
    不过,线索搜集和提取方面他完全就是个门外汉。
    这点还得依靠大理寺提供支持。
    他很明白,大理寺在利用他,因而有求必应。
    而他又何尝不是在利用大理寺?
    不良人一案,于公,皇城司必须善始善终,于私,他也需要给乞丐张和圣手等人一个交代。
    总之,尽力而为吧。
    至于右卫将军张亮,他之所以让大理寺调查此人,并非神机妙算,又或者掌握了什么有力的证据。
    但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有个很特殊的技能,那就是“以史为鉴”。
    纵观张亮之生平,早年以务农为业,后投靠瓦岗,隶属于徐世绩部下,李密倒台后随徐世绩降唐,又经房玄龄推荐,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
    玄武门之变前,他奉李世民之命到洛阳秘密联结山东豪杰,被告发下狱,但拒不招供,因而有功,及李世民登上帝位,被封为右卫将军、怀州总管、长平郡公。
    此后历任御史大夫、光禄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长史、工部尚书、太子詹事、洛州都督,册封郧国公。
    因善于行政,颇得李世民信任,曾任沧海道行军大总管,随李世民远征高句丽。
    不过此人晚年宠信术士,萌生异志,并收有养子五百人,结果被人告发谋反,处死于西市。
    很讽刺的是,之前他还曾揭发过侯君集谋反。
    根据这段历史叙述,罗太岁发现三个关键点。
    一,张亮并非出身于名门世家。
    二,张亮有过招揽死士养为义子的行径。
    三,张亮揭发过侯君集谋反。
    其中第二点尤为关键。
    不良人曾被大人物招揽,而张亮又有招揽死士并养为义子的行径。
    难道两者之间只是巧合这么简单?
    再说说第一点,张亮也是寻常人家出身,如今身居高位,光耀门楣,衣锦还乡总得有吧?
    但此人却是年年“衣锦还乡”。
    罗太岁就听说,每次年禄发放下来,张亮都会凑上一个车队,送回荥阳老家,破庙附近的官道则是其必经之路……
    至于第三点。
    后面张亮出任洛州都督时,满腹牢骚的侯君集曾和他戏言一起造反,结果转过头就被他告发到李世民面前。
    此人的人品还是值得商榷的。
    既然他可以出卖侯君集,那么嫁祸他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罗太岁随便怀疑他一下,应该没啥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