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劫后

      ?蒙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
    腊月初九。
    宋相文天祥,于大都慷慨赴义,其首,面如生,向犹南。
    而后,文妻为文天祥收殓时,自其衣带内发现了遗书一封。
    其中,有这样一席话: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有如陆公等忠贞至尽,仁义方可至。读圣贤书,所图者何——若能为国尽忠贞,传承仁义,此生方无憾矣!”
    时人感慨,赞曰:
    “捧日者,陆秀夫,擎天者,文天祥!”
    数日后,蒙元灭宋首功者,张弘范亲自登上崖山观海。
    望着波澜壮阔的海面,张弘范不禁有些感慨。
    “想当初,几度留君留不住,伤情——君实兄,文宋瑞(即文天祥)竟与你一样,最终还是做了绊脚石啊,悲哉!”
    此时,旁边一侍从献媚道:
    “这等投机的乱臣贼子,自寻死路而已,再者,他们哪能与大将军您相比,您可是平定崖山,再造中华的一代英雄哪!”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等奉承话,已拍入了张弘范的心窝子里,他自然是极为享用。
    随即,张弘范豪情大发,拔出佩剑在旁侧的一块崖石上,刻上了一行醒目的大字:
    “大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而后,他举剑向天,纵声大喝道:
    “在这个时代,唯有我张仲畴,方能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哈哈哈……”
    ……
    与此同时,离崖山数百里的海面,正站着一男一女两名修真者。
    他们正是魏征和陆贞儿。
    “师妹,方圆千里我们都找遍了,并没有发现师弟的丝毫踪迹,估计应是挡劫时——算了,我们回去吧,唉……”
    听得此话,陆贞儿顿时美眸一红,哭成了一个泪人儿。
    作为昆仑掌门,她岂会不知吸收了合璧之力的挡劫者是何结局,之所以苦苦寻觅,无非是放不下心中的执念。
    并没有发现尸骸,万一他还活着呢?!
    “别找了,我大哥已经死了!”
    突然,一道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陆贞儿赶紧看了过去。
    来人乃一个少年修真者,他的形貌竟与江枫月有七八分相似,不过,陆贞儿并不认识他。
    “敢问阁下是……”
    “什么阁下——陆贞儿,我是大皇,今日才化得人形!”
    听到此话,陆贞儿方才恍悟,怪不得听声音熟悉,原来是江枫月收的猫精小弟,大皇。
    随即,那大皇解释道:
    “那日,我正在替死在昆仑的众修真者收尸,却突然发现我大哥留在我心中的魂念没了,故而才敢确定他已经死了!”
    听到此话,陆贞儿顿时有些头晕目眩,差点沉入了海中。
    修真者通常会与自己喜爱的精灵签下魂魄契约,契约一成,双方的心中便会自动留下对方的魂念,以方便知晓对方的生死。
    重新站稳后,陆贞儿急切问道:
    “大皇,当时月哥哥可曾留下什么话?!”
    “没有。”
    听见此话,陆贞儿不禁黯然神伤。
    原来,他什么也没留下吗……
    “但是,他给你留下了一件物事!”
    一听此话,陆贞儿不由得美眸一亮。
    随即,只见大皇抛过来一把龙泉剑。
    陆贞儿接住后,疑惑问道:
    “这是……”
    “这是我大哥为你准备的贺礼,本来是打算在你继掌门位时送的,结果没想到昆仑遭逢大难,这事也就搁下了——娘的,我大哥还真是没品位,哪有贺礼送‘贱’的,啧啧!”
    随即,大皇嘟囔着离开了。
    可是,陆贞儿却郑重地打量起这把剑来,虽然外观普通,但质地却不错。
    “锵——”
    陆贞儿将剑拔了出来,居然发现剑背上铭刻有两个大篆。
    “倾心!”
    见状,陆贞儿的心瞬间融化了。
    “月哥哥,原来,这一把剑的名儿,叫做‘倾心’吗,呜呜呜……”
    见到陆贞儿哭得梨花带雨,楚楚动人,旁侧的魏征也是感慨万分道:
    “儿女情长,儿女情长啊,哎……”
    ……
    蒙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
    义军攻占大都,将元廷逐回大漠。
    至此,以帝国皇统自居的元王朝,正式宣告灭亡,国祚九十八年。
    ……
    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
    在新帝登基之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朝官纷纷弹冠相庆,百姓纷纷焚香告祖,或喜极而泣,或状若疯狂。
    因为,他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入夜。
    云层上,陆贞儿和魏征看着灯火辉煌的应天,无不是感慨万分。
    魏征微笑道:
    “师妹,你看,天机子师叔留下的预言,终于应验了啊,呵呵!”
    陆贞儿点了点头。
    “元酋失道,堪比桀纣,那帝鸿家孩子此举,自然是顺应天命!”
    说至最后,陆贞儿的脑海里,也浮现出了师尊天机子留在白灵眼珠里的最后一番话。
    “元主无道,人心尽丧,故而国运不及百年,浩浩神州,终归于明!”
    随即,陆贞儿笑了笑,与魏征离开了。
    ……
    大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
    三月。
    崖山。
    一儒生至此观海,感慨说道:
    “余观卷中所载,陆宰执便是在此负帝投海,唉,公之举实乃忠贞至尽,足以壮义士,丑小人——嗯,这是!?”
    忽然,儒生发现了一崖石上铭刻的一行大字,虽年深日久,仍依稀可辨。
    “大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见状,儒生勃然大怒。
    “汉奸败类,当真恬不知耻!”
    言罢,儒生立马拔出佩剑,欲毁去字迹。
    不过,眼珠一转后,他改变了想法。
    而后,儒生请来石匠对这一行大字做了修改,满意以后方才扬长而去。
    只见那一崖石上,留下了这一行醒目大字:
    “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
    公元20xx年,七月初七。
    神州修真界,昆仑派,大殿。
    一位身着褙子褶裙,佩着龙泉剑的古典美人,正在与一位身着紫色道袍,背负长剑的老年人,神情肃然地商议着什么。
    他们是刚出关的陆贞儿和魏征,此刻正在商议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魏师兄,本门禁地内又传出预言了——还是当初那句话,也是指向神州,不过这次是……四雷大劫!”
    听到最后,魏征的面色立即凝重到了极点。
    所谓“四雷大劫”,是指大劫征兆出现前,有四道惊天巨响。
    之前的落日劫只是一雷大劫,都如此恐怖,那这次的四雷大劫,岂不是……
    念及此,魏征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随即,他肃然问道:
    “师妹,神州渡劫之地在哪里,另外,此次预言批注写的什么?!”
    “渡劫之地在s省x市,批注为‘受命于天,既寿且昌’!”
    此话一出,魏征惊诧道:
    “这不是传国玉玺的印文吗,难道是说,这次渡劫的关键在于传国玉玺?!”
    “可是,传国玉玺随着我爹爹身故,已经下落不明了啊!”
    魏征思索了一会儿,正色答道:
    “先不管传国玉玺的下落——既然这一代昆仑双子仍未出现,那我们只有先做好最坏的打算!”
    “什么打算?!”
    “不阻挡大劫了,选择劫后救世——先去日月那边,商定方案后,一齐找寻天明子,只要天明子仍旧活着,纵使神州受劫,日后也定能转危为安!”
    听到此话,陆贞儿方才松了口气,随后呢声喃喃道:
    “这能救世的天明子,究竟是谁呢?!”
    ……
    与此同时,中国s省z市,一个普通家庭。
    一对小夫妻正逗弄着襁褓中的孩子,沉浸在温馨之中。
    “他爸,儿子都快满月了,名儿还没想好吗?!”
    “哎呀,催什么催,我这不是正在想吗!”
    言罢,烦恼的丈夫走到了阳台,不停地来回踱步。
    “取名咋会这么困难,究竟取什么名好呢——嗯!?”
    忽然,丈夫注意到了天上的月亮。
    只见,玉盘如镜,光华夺目,瞬间吸引住了他。
    “咦,不如就叫‘月’吧——老婆,我想好了,儿子就叫‘周月’!”
    妻子思索了一下,点头道:
    “嗯,有寄思团圆之意,还算不错,老公有心了——啊,你快过来,月笑了,周月笑了!”
    本书,终。
    敬请期待下一部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