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小胖子苏轼

      ?在赵玦离开宴席回到后院的时候,一群小孩刚好从王府的另一边跑到前院来。这群孩子大概有七八个,年龄最小的估计七八岁往上,大一点的也不会超过十五岁,其中甚至还有两名梳着辫子的小姑娘。他们都是今晚赴宴的几大家族的子女,毕竟赵玦是以赵仡三岁生日为由,宴请乡绅名士,带上家眷子女也都是应该的。
    但正所谓书生牛犊不怕虎,小孩子并不理解王府是什么样的场所,王爷又是多么厉害的人物。虽然来赴宴之前大人们都已经交代要守规矩,但即便是这样,也改变不了一帮孩子脸上那兴奋的神情,毕竟玩闹才是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在跟众多同龄人相处的情况下。
    庞华看见这群叽叽咋咋的孩童们,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冲其中一个小男孩喊道:“庞博!过来。”
    庞博是庞华的第三个儿子,今年刚刚八岁,正是爱玩闹的年纪。这时候听见自己的父亲叫自己,不由得感觉到了害怕,连忙跑了过来,低下头不敢说话。
    “《论语》学而篇第六条,背!”庞华板着脸说道。
    这个时候的四大家族并没有卖药的吴家,而是魏家。习米魏三家世代姻亲,浑如铁桶一般。庞家虽然说没有被孤立起来,但多少还是有些危机感,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堂妹被封为贵妃,恐怕早就被赶出襄阳城了。所以庞家一直对教育十分重视,只有让更多的子孙后代考试做官,才能巩固自己在襄阳城的地位,而且现在朝廷中也确实有不少官宦是庞家人。
    庞博听到父亲要当着这么多人校考自己《论语》,顿时紧张起来,哆哆嗦嗦的背道:“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泛爱众而……”
    庞博背道最后一句突然想不起来了,看着自己父亲严肃的脸吓得都快哭出来了,脑子顿时一片空白,更是背不出来,不断的重复着“泛爱众而”这几个字。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几名小孩见庞博被自己的父亲校考,也都吓得不敢再玩闹。这时候其中一个十四五岁的小胖子见庞博一时紧张背不出来,便在一旁将剩下一句背了出来。
    庞华顺着声音瞥了一眼这名小胖子,扭头对着自己儿子问道:“你觉得你刚才有注意到你的言行了吗?”
    这是很严厉的训斥了,庞博吓得只敢点头称是,旁边的习炼却是笑了笑:“勿需说得这么严重,今晚乃是王爷小公子的三岁生日,让孩子们放松一晚上又有何妨。”
    庞华冲自己儿子冷哼一声,训斥道:“今晚若不是习家主替你求情,为父定要狠狠的惩罚于你。让人送你回去,将《论语》学而篇抄写十遍。”
    这毕竟是庞家的家事,而且父亲教育子女,其他人也确实没有插嘴的资格。
    习炼见气氛被庞华一搅有些冷场,笑呵呵的对刚才说话的小胖子问道:“这位后生不错嘛,以你的年纪能背诵《论语》也不为过,但是在这种情景下也敢扶危救困,老朽倒是佩服你的胆识。不知道是哪家的娃娃啊?”
    小胖子深施一礼,还未等回答,坐席上的苏洵先站了起来,也施了一礼,说道:“习家主不要见怪,这是在下的犬子苏轼,如有冲撞之处还望各位海涵,权当童言无忌哈。”
    “哦?原来是明允兄家的公子啊,嗯,果然一表人才,”米荣虽然和苏洵交往多年,但也是第一次见到他的子女,随即结下腰带上的玉佩,朝苏轼说道:“来来来,让叔父看看。初次见面也没准备什么礼物,这个小玩意跟了我好些年了,今天就送给你吧。”
    苏轼来到米荣跟前落落大方的行了个晚辈礼,也不征求苏洵的意见,说了声多谢便将玉佩收下了。
    苏洵一皱眉说道:“不可无理,这位是为父多次跟你提起的米叔父。这玉佩太贵重了,赶紧还给人家。”
    苏轼转过身对着苏洵说道:“长者赐,不敢辞。而且我知道这位是米叔父才收下的,父亲您看重的是这玉佩的价值,而我看重的则是两位长辈之间深厚的友谊。”
    “好好好,哈哈哈,果然虎父无犬子啊,看来假以时日,文坛又将出现一位新星了。”米荣拍着手大笑道。
    苏洵毕竟是外来的客人,不便当着众人教训自己的孩子,只好用手点指苏轼问道:“你之前从未见过你米叔父,怎么一上来就知道是他?不要以为狡辩就能蒙混过去,快把玉佩还给人家。”
    苏轼见父亲有点生气了,却依然没有显出害怕的样子。把米荣送给的玉佩递到苏洵面前,说道:“父亲您看,这块玉佩上有一个篆书‘米’字,而且今晚高朋满座,都是王爷宴请的贵人。早就听说襄阳城的几大家族了,那我想这位一定就是父亲常常提起的米家主了。既然你们这么好的交情,收下这块玉佩只会增进你们的关系嘛。”
    苏洵接过玉佩一看,上面果然用阳刻法雕了个篆书的“米”字,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米荣见苏洵一脸纠结,不由得开心的笑道:“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能写出《六国论》的明允兄竟然被自己的儿子辩的说不出话来。哈哈哈,真是大快人心,老夫今晚可要多喝几杯了。”
    这时候又有一名少年从孩子堆里跳了出来,指着米荣大骂道:“好你个老东西,这块玉佩我找你要了多少年,你竟然给一个外人都不给我!”
    米荣被这少年骂的面红耳赤,却又不知道为什么不去反驳。
    虽然被骂的是米荣,但是苏洵作为受赠方更是觉得尴尬,连忙朝米荣问道:“这位莫非是您的公子?”
    “呸,谁是他儿子,”这名少年其实不是别人,正是被称为米颠的米芾,“我是他弟弟!”
    米荣尴尬的点点头,侧身对着苏洵附耳说道:“这是家母去世后,家父又续娶所生之子,所以比我年岁相差较大。”
    米荣说完咳嗽一声,转身对米芾说道:“这么多人不许胡闹,父亲当年不是给了我们九兄弟一人一块嘛,你自己已经有了,何必在要为兄的!”
    “哼,你那块大一些嘛,”米芾撇撇嘴回了一句,又冲苏轼说道:“嘿,你能看出这是篆书的‘米’字,可干与我比试一下挥毫?输了你就把这块玉佩给我!”
    挥毫就是指的写书法,米芾这时候也已经十二岁了,学习书法也有几年,自信在这个方面没人能胜过自己。
    苏轼并不因为是外地人而胆怯,反而饶有兴致的问道:“那你要是输了呢?”
    “哈哈哈,”米芾大笑三声,说道:“我米芾会输?好,我要是输了我就把我的这块玉佩给你。”
    苏轼看了看米芾掏出来的玉佩,不屑的说道:“我已经有米叔父送的大玉佩了,还要你的干嘛。不如这样,你要是输了就跟米叔父道歉,长兄如父,你刚才怎么能辱骂兄长呢?”
    “行啊,管的还挺宽,”米芾冷哼一声,说道:“你先赢了我再说吧,来人,准备文房四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