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政治风暴?(第一更)

      捷报沿着河西快速朝内地送去。
    胜利的声音在各镇传开。
    五月一日一大早,八百里加急的捷报进入北京,引起了无数人的注意。
    早上八点的时候,这份捷报就放在了皇帝的桌案上。
    老实说,崇祯从未担心过敦煌的问题。
    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遇到阶段性的挫折都太正常不过了。
    即便敦煌暂时沦陷了,只要他强行摁住朝堂上的反对声,西部战区也能在冰雪消融后,将敦煌重新拿回来。
    只要他能把控住大方向,控制住全局,以目前大明朝的赫赫武功,要拿回敦煌,不是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吗?
    只是,这场风雪,的确造成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被孤立的敦煌城,死守数月之久,那里的守备军一定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他立刻给洪承畴写一封信,让洪承畴亲自走一趟敦煌,去慰问敦煌城。
    与此同时,着军委会派特使前往,安抚军心。
    再让军委会立刻筹备后续安抚之事。
    还给礼部下了一道指令,《大明日报》通报歌颂敦煌之战。
    最后,让工部协助西部战区,在敦煌为战死的士兵修建一座纪念碑。
    崇祯将这份捷报放下,诸位御前大臣在下面。
    他说道:“苏里唐发兵十万侵犯我大明,此仇朕记下来了,你们也都要记着,等朕收拾完辽北,朝廷王师西出玉门关,朕定要灭了叶尔羌!”
    诸位大臣不说话。
    事实上,这一次是真的有惊无险,一大批人已经想着必须劝皇帝从敦煌撤回来了。
    这些人会因为现在曹文诏解了敦煌之围就闭嘴吗?
    当然不会。
    人的屁股一旦坐下,是很难轻易站起来的。
    他们会先自我说服,让自己继续相信屯兵敦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然后再开始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别人。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
    难道真的是吃饱了没事干吗?
    当然不是。
    政治的背后都是利益。
    政治博弈说到底也是在赌博。
    例如朝廷在敦煌屯兵,刚开始大家都没说什么,在节节胜利的时候,全部高呼皇帝圣明。
    但遇到了一丢丢挫折,就有投机分子意识到机会来了。
    等等,为啥这个时候投机分子们认为机会来了?
    难道他们反对皇帝,还认为这是机会?
    这个逻辑不通啊!
    不不不,他们不是为了反对皇帝。
    例如敦煌被围,战事吃紧,随时有兵败可能。
    那这个时候就得找人出来背锅吧,就得有人未敦煌屯兵一事负责吧?
    总不能皇帝负责,那就得找背锅侠。
    他们认为这个时候皇帝心里其实也是想找背锅侠的,所以站出来反对敦煌屯兵,不是在反对皇帝,是在帮皇帝找背锅侠,给皇帝颜面下。
    这些都是政治游戏里的潜规则。
    而御前大臣们不会就此事表态,到了他们这个级别,不会轻易先说话。
    要说话也是下面的人说,最后皇帝才问他们意见。
    这是常规套路。
    不信?
    即便捷报送来了,此时许多官员也在奋笔疾书写弹劾信。
    弹劾谁?
    还能有谁?
    现在军委会谁是元帅,就弹劾谁。
    顺便将洪承畴也弹劾一遍。
    这特么的其实还是利益之争,一大帮子人都想着让袁崇焕上位的,这就是个绝佳时机。
    而且除了敦煌这件事,还有另一件事足以在这个时候搞事情了。
    另外一件什么事?
    就是皇帝桌上还有另一份汇报。
    这份汇报是李自成写的。
    军队贪污!
    这绝对是天大的事。
    从唐以后,文臣防武将,就和防贼一样。
    军队贪污,这放在历朝历代,放任下去,都是有亡国暴乱的风险的。
    军队永远是最敏感的存在。
    好的时候,军队保家卫国,是太平盛世的基础保障。
    但一旦监管不力,军队就成了内乱的根源。
    例如东汉末年,例如西晋八王之乱,例如五胡乱华,例如大唐繁镇割据,例如五代十国。
    这些都是军阀们粉墨登场的年代。
    他们不但不浪漫,反而民不聊生,简直是人间地狱。
    赤地千里,十室九空。
    什么叫赤地千里?
    就是千里大地是荒凉一片,白骨暴露在路上,野狗们吃得一个个眼睛发红。
    这是末日般的惨象。
    十室九空也绝不是夸张的说法。
    例如安史之乱,后人就有人提出一共死亡人数高达3300万人,直接导致关中和中原的衰弱。
    当然,这些数据不可靠。
    但死的人肯定不少。
    军队如果私自做生意、贪污,这都是失控的征兆。
    如果不严加管制,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出现,他们最开始还会担心,害怕被查到。
    当熟练后,他们就会用钱拉拢其他人入伙,迅速壮大。
    当许多人都参与进来后,他们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和曾经东南的利益集团不一样。
    东南的利益集团至少没有强大的武装,而这个利益集团他们有了钱,就可以培养私军。
    最后真的会锐变成军阀头子。
    当然,贺守义贪污一事,还没有证据确凿。
    为什么这么说?
    目前还只是杨广名的一面之词。
    李开文还在路上。
    而且武威城的宪兵司也暂时没有动静。
    仅凭这些,立刻将一个军长级别的军官拿下治罪,这是非常草率的。
    万一贺守义没有贪污呢?
    岂不是要寒了将士们的心?
    所以,这件事,皇帝暂时压着,等李开文和杨广名被押送回京师后,再着手审查。
    可这件事太具有政治武器属性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崇祯正在和汤若望核对火车的事情,内阁就送来了一大批奏疏。
    突然送这么多奏疏过来,实在有点奇怪。
    崇祯简单翻阅了一下,好家伙,都是在谈贺守义贪污一事。
    这事的李自成写密报过来的,就是担心此事在京师被有心之人利用,以此掀起政治斗争。
    但没想到,还是走漏风声了。
    很显然,从政治层面来谈,贺守义案和敦煌之战被他们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