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一章 皇上,请您下课

      ?岳飞从守卫北宋皇陵的驻地西京hn府回到开封后,杜充立即命令他去消灭张用一部。
    岳飞道:“宗将军在位时,匪可为兵,极大地壮大了抗金力量,为何宗将军去世不久,兵反而成了匪呢?”
    杜充怒道:“叫你去你就去,哪来那么多话问?”
    张用本是岳飞的同乡,岳飞不愿与他兵戎相见,便道:“末将愿意前去规劝张用,让他摒弃叛离之心,再度听从留守调遣。”
    杜充道:“你是要与匪盗同伍吗?”
    岳飞道:“张用有数万兵力,我部不到千人,如何能够与之作战?”
    杜充道:“你敢违抗军令,那便军法从事!”
    “违抗军令”四字令岳飞登时想起宗泽的教诲,只得说道:“末将不敢违抗军令。”
    张用部驻扎在城南,并且有王善相助,兵力数万。岳飞驻扎在城西,两军在南薰门交战,岳飞以八百人击退张用、王善部数万人。杜充又派马皋等继续追击张、王部,却被打败。王善攻打淮宁,张用不从,引军离去,自此成为游寇。岳飞多次与王善作战,王善率部东流西窜,最后降金。
    李纲被赶出朝廷,宗泽离世,以汪伯彦、黄潜善为代表的“乞和派”掌握了大权。汪伯彦对宋高宗赵构说:“陛下,金人兵强马壮,咱们不可强硬相对,眼下之势,咱们只能放弃中原了!”
    赵构惊道:“放弃中原?那咱们能去哪里?”
    汪伯彦道:“江南!那里富庶,咱们不妨偏安一方,避敌锋芒。”
    赵构道:“如此可使得?”
    黄潜善道:“咱们不妨移去扬州!”
    赵构叹道:“就由两位爱卿处理吧。”
    就这样,宋高宗的南宋政权从南京应天府转移到了扬州。
    金人听到“大楚皇帝”张邦昌被赐死的消息,极度愤怒。“咱们处心积虑扶持起傀儡政权,还没给咱们送来金银,你赵构小儿竟敢给咱们毁了。这还了得?”
    金人决定出兵兴师问罪。
    上年八月开始南侵的金军,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准备向扬州进袭。
    听到金兵前来的消息,高宗仓皇渡江出逃。这次护驾的是御营都统制王渊和内侍康履。
    这个王渊是大有来头的人物。
    徽宗时,王渊应招入伍,在对西夏的战斗中屡立战功,被朝廷授以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权知巩州宁远寨。西夏诸羌入侵,王渊随经略使讨伐获胜,升任湟州番兵总领兼知临宗寨。公元1123年,刘延庆讨伐方腊,王渊为先锋,立下军功,被授予閤门宣赞舍人,代理京畿提举保甲兼提点刑狱公事。后来,王渊跟随刘延庆攻打契丹,他率兵数千护道,战败被俘,最终逃了回来。朝廷没有怪罪王渊,授他武功大夫、果州团练使,跟随扬维忠、辛兴宗平定匪盗高托山,高宗擢升他为拱卫大夫,宁州观察使。
    奉****节度使刘光世由于没能赶上保护高宗渡江,深怕获罪,就向高宗说王渊专管江sh船,却不给他所带领的护驾军队船只渡江。王渊为求自保,下令将江北都巡检皇甫佐斩首。他的这个行为,使得不少将领对他产生了厌恶。王渊手下的统制官苗傅自负时代为将,见王渊被高宗重用,对王渊产生了嫉妒。由于宦官康履是高宗的心腹,而王渊又与他交往密厚,苗傅就认为王渊之所以能得到高宗的重任是因为康履说了好话,因此对康履一并怀恨在心。
    宋高宗赵构经过镇江逃到临安(今杭州)。此时,反对的声音出现了。迫于压力,赵构只好罢免了汪伯彦、黄潜善,拜朱胜非为相。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平息一些人心中的怒火。更有甚者要借题发挥,以图私欲了。
    1129年3月26日,是宋神宗的祭日,高宗率领百官祭祀。事后,百官入朝听朝廷任命刘光世为检校太尉、殿前都指挥例的宣制。苗傅和刘正彦派人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王渊退朝出来,被伏兵拖下马,苗傅宣称他交结宦官谋反,刘正彦亲手将他杀死。
    随后,苗傅和刘正彦领兵包围了康履的住处,大肆捕杀宦官,并用长戟挂著王渊的首级,率军进逼皇宫。
    把守城门的中军统制吴湛打开城门,引苗傅的手下进城。
    杭州知州康允之带着百官,请求宋高宗赵构到城楼上安定军民,否则无法制止叛乱。
    构登上城楼,伏在城垛口,大声问道:“苗傅,朝廷待你不薄,你为何带兵造反?”
    苗傅当即跪地,山呼万岁,拜了三拜,这才厉声道:“陛下信任宦官,结交宦官就可获得高位,王渊因结交康履得到枢密的高位,末将立功不少,却只在偏远的郡担任团练,是以有所不服。”顿了一顿,继道:“我军已经杀了王渊,并捕杀了在外的宦官,希望陛下将康履、蓝圭、曾择三个最亲近的宦官处死,以谢三军。”
    赵构回道:“如果宦官有过错,朕会他们流放海岛,请将军们赶快回营吧。”
    苗傅道:“今天的事都是臣一人所为,与其他人没有关系,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杀掉那些危害社稷的宦官。如果不杀掉他们,我们绝不会离去。”反正主动权掌握在手中,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顺便笼络下人心,有何不可?
    赵构说道:“朕知道将军们忠义,朕现在就任命苗傅为承宣使及御营都统制,任命刘正彦为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其他军士一律无罪。”
    苗傅还高喊道:“我们如果只想升官,只要连络宦官就好了,何必来此?”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不想升官,那还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出来闹事?
    赵构急忙询问身边近臣的意见,安抚司主管时希孟说灾祸是由宦官造成的,若不把宦官全杀了就无法平息。赵构下不决心,军器监叶宗谔说:“陛下何必珍惜康履?”
    情势紧急,赵构只好命人用竹篮将康履垂吊下城交给叛军。叛军抓住康履,不容分说,立刻将他腰斩了。
    赵构派宰相朱胜非下城和叛军谈判,苗傅提出要孟皇后(现在已经是太后)出来垂念听政。赵构只好答应,下诏请孟太后垂帘听政。苗、刘二人进一步要求赵构退位,策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
    站在城楼上的宋高宗面对叛军首领咄咄逼人,想要发作,却又不敢,正气急败坏的时候,只听近臣张逵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望陛下今日之事应以社稷百姓为重,况且已有宋徽宗的先例。”
    群臣纷纷议论起来,有的支持赵构接受退位的条件,有的大力斥责叛军。
    孟太后很快赶来了她不愿登楼,希望直接出城安抚叛军,百官都认为此举危险,担心叛军挟持太后。宰相朱胜非独力排众议,说叛军必不敢如此,反而可借此看出他们的企图。
    孟太后后乘轿出城,苗、刘二人见到她,下拜说:“百姓无辜,生灵涂炭,希望太后出来稳定局面。”
    孟太后缓缓点头,说道:“徽宗皇帝任用奸臣,随意更改祖宗法度,又妄图与金联合灭辽国,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当今皇帝神圣孝明,只是被奸臣汪伯彦、黄潜善所贻误,现在两个奸臣都被放逐了,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苗傅道:“我们已经讨论好了,请太后不可犹豫。”
    孟太后道:“既然如此,那我和当今皇上一同执政。”
    苗傅却道:“高宗必须退位,策立皇太子赵旉为帝,此事不可更改!”
    孟太后道:“就算是承平之时,以一妇人和幼子也难以执政,更何况眼下正值与金国的交战?”
    苗傅道:“太后不答应我们的请求,我们就当场解衣就戮。”停了一停,又道:“如此一来,只怕会使三军生变。”跟着转向朱胜非,问道:“宰相大人意见如何?”
    朱胜非不敢答话。
    正僵持着,赵构派颜岐前来,奏孟太后说:“皇上已经同意了叛军的条件,请太后下诏。”
    孟太后仍自迟疑,就听苗傅、刘正彦齐声道:“莫非太后真想见到三军生变吗?”
    赵构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只好同意禅让君位。他提出了四个条件,一是要像对待禅位的宋徽宗一样对待自己,供奉需丰厚;二是让位之后事情要听太后及即位的幼君处置;三是下诏完毕后,苗、刘二人务必带领部队回到营区;四是苗、刘二人必须约束军士,不可抢掠纵火、骚扰百姓。
    苗、刘二人答应了宋高宗赵构的条件。赵构随即下诏逊位,令兵部侍郎李邴起草诏书,表示:“自即位以来,强敌欺凌都是因为自己而来,不忍生灵涂炭,宣布退位,希望敌国能休兵和好。”
    赵构派人将诏书交给朱胜非宣读。宣诏完毕,苗、刘二人领兵退去。杭州知州唯恐叛军乘势屠杀百姓,当即出城慰抚。
    赵构当天就“显忠寺”。
    第二天,孟太后垂帘听政,大赦天下,尊逊位的赵构为“睿圣仁孝皇帝”,并将“显忠寺”改名为“睿圣宫”,只保留十五名宦官服侍赵构,其余全都编遣解散。
    苗傅和刘正彦掌权后,想要改元,并且提出迁都金陵的主张。
    孟太后和朱胜非担心若两件事都不答应会惹恼苗傅,只好答应改年号为“明受”。孟太后对苗傅说:“金陵靠近江北,难以防御金兵,迁都之事须从长计议。”
    苗傅这才作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