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眼花缭乱

      ?看到成片高大的的建筑群,这不是刚才看到的那些居民居住的联排小楼可以比拟的,李丛嘉的设计方案是按照一个教室,最少可容纳一百个孩子在里面学习之用,所以这些建筑虽然都是独立建造,但是每栋都很恢弘壮丽,就像一座座宫殿似的。
    搞的烈祖皇帝都有点不能置信,这也是水泥的功劳,竟然能建造出如此巨大的建筑群来,以前虽也听下面的官员来报,说是安定郡公违制建立了大量宫殿,自己还一笑不予置评,总认为官员们言过其实了,自己的孙子哪有那么大的实力来建造宫殿群落,自己的密探也只是告知,孙子是建了几个工坊和店铺,收入远不够建什么宫殿群的。今日自己亲眼看见,再有孙子告诉自己水泥的事,才相信自己这个孙子又做出了一番奇迹般的大事。
    不由笑着对李丛嘉道:重光建造了如此大的学堂般的共济会,已比国子监和白鹿书院大的多了,何必舍近求远。
    李丛嘉道:底蕴还是多有不足,再过十年,孙儿相信必不会差与那两家书院的。
    烈祖点头道:乖孙可否再领祖父一观?
    李丛嘉道:祖父请。
    李丛嘉带领众人来到当先一栋楼前,对烈祖李昪道:皇祖父请看这栋楼,此楼名为儒楼,在这栋楼中主要教授孔孟之道,圣人之言。并且教授诗书礼乐易等传统文化,又叫文化楼。只听楼里一会儿传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会儿又传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朗朗的读书声。
    李丛嘉道:此楼皆有水泥加钢筋加砂石整体浇筑而成,长宽各十五丈,高六丈分三层,每层有十个教室,每个教室可容纳一百余名孩子同时上课。说完当先走入教学楼众人跟着来到一间教室前,透过窗户看向教室里面,只见一百余名穿着统一样式麻衣的孩子,端坐于教室内,他们年纪各不相同,有的看着几岁有的看着十几岁,但是都很认真的端坐着背诵着论语。
    烈祖再看这教室里的布置,只见一排排原木制作的桌凳,整齐的放于教室中,教室的前方是老师的座位,老师的桌子比学生的略大,上面放着文房四宝,坐的是椅子,一个老学究样子的老师端坐与上,听着学生的背书声,不停的闭目点头。老师的身后竟然是一副黑色的墙,上面用白色的笔写着很多字,烈祖不由疑问,这是何物。李丛嘉解释道:此面墙名为黑板,是用来给老师教学所用,皇祖父您也看到了,共济会的孩子比较多,老师的资源也比较有限,所以只能想办法以最少的老师来教育最多的孩子,这黑板就是很好的工具,用石灰做成炭笔状,老师就可在这黑板上随意书写,且为了教室后面的学生可以看见,就可以写的很大。教完之后用特制的抹布一抹,黑板又变成一片黑色,又可以重新书写反复使用。
    烈祖道:此物甚好,用于教化斯民可堪大用。
    李丛嘉道:皇祖父说的是。
    烈祖又到别的教室看了看,甚至走进没有人上课的教室里,坐在最后排学生的座位上感受了下,点点头。
    看完第一栋儒楼,连着又是两栋一样的儒楼,当众人以为这些建筑都是一成不变的时候,李丛嘉又领着众人来到后面的兵法楼,顾名思义里面是用来教授兵法用的,不但教授兵法,有的教室就是室内的练兵场,室内练兵场又分为,短武器,长武器,远程武器各个不同项目的训练场。烈祖在这个教室里摸摸刀剑,在那个教室里耍耍长矛,又到弓箭练习教室,在架子上取过一把弓,先试了试弓的力量,然后抽出箭来搭弓射箭,正中红星,众人一起叫好,都道陛下神射。烈祖哈哈大笑着又连射十多箭引得众人连连赞叹。
    到了最后面就是学习百工的教室,参观的时候有的教室甚至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李丛嘉解释道:皇祖父,共济会实行的是因人施教的策略,这些孩子并不是每一个都适合去学习儒家经典又或者兵法要义,也缺乏当优秀军人的品质。所以百工是共济会为他们设计的最后去路,也是选择最多的去路,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呢,这么多的行业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他,这样他自己不但找到了一份谋生的手段,而且还可以为我大唐做出贡献。您看这就是铁艺教室,这里学习的孩子将来都会是合格的铁匠,民用可以制作生产工具,增强经济;军用可以制作武器,强大国家军备。烈祖看着这间教室听了孙子的话,不由点头。今天在这个教室里教授手艺的是牛二,提前都得到了李丛嘉的通知,说今天有皇帝来参观,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平时都是派手下人来讲授技艺的一个个的工坊头目,都跑到共济会来要求担任一天的讲课任务,在皇帝面前露露脸。对于这个要求李丛嘉爽快的答应了。只见牛二现在上身半裸,右手拿锤,左手拿着火钳,夹着一块铁块放在砧板上,边向学生讲解怎么用力,边示范着敲打。叮叮当当好不热闹。
    接着又参观了其他的教室,每参观一间李丛嘉都会认真讲解,现在的状况,如学生的人数,老师教导课程的内容,该行业的前景,对国家和百姓的好处,一一的对烈祖讲解。为让烈祖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了解百工对国家的重要性,李丛嘉又讲解了下百工不但能制造商品,满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购买欲,而且能够增加国家的赋税,最重要的是可以缓解因土地兼并而引起的大量的无地农民流离失所的问题。这样就缓解了社会矛盾,让大唐的统治基础更加稳定。
    烈祖听了李丛嘉的这番话,更加感觉到这个孙子有着不同于童年人的思维,对于国家的管理统治更胜过了朝中的很多大臣,而且有些观点很新颖独特,但仔细想想又觉的很有道理。看着自己的这个孙子还在滔滔不绝的讲解着,不由的微微颔首。
    李丛嘉说的口干舌燥,但见皇帝对自己说的似乎也有一定的认可了,觉得还是满值的,自己也知道,这就是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自己必须慢慢得让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知道什么才是这个国家的统治基础,只有维护好百姓的生活自己的荣华富贵才能够长时间的维持下去。
    烈祖道:我孙说的甚有道理,我大唐境内,最近也经常有农民因为贪官和豪绅的压榨,不堪忍受,起而反抗的事发生。如能像孙儿说的这般,我南唐境内多多建设工坊,岂不是可以避免。
    李丛嘉道:道理上说,确实如此,但其中的过程也比较复杂,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孙儿想以共济会为试点,寻找出一条,有利于和适合于我大唐的路来。
    烈祖道:我孙有如此想法甚好啊,皇祖父定会全力的支持你,我孙放手去做便可。
    李丛嘉道:从嘉代共济会诸人谢过皇祖父浩荡皇恩,从嘉作为我李唐皇室的一员必定会为我大唐江山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
    烈祖哈哈道:熟话说的好,有志不在年高,重光你年纪虽小,但已给了祖父不少的惊喜,后面是否还会有更多的惊喜给我,我拭目以待啊。
    李丛嘉微笑道:皇祖父请,下面我们去看看后面的学生宿舍吧。
    最后李丛嘉带领烈祖他们参观了,食堂,操场,和宿舍。看了食堂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学生吃饭用的板凳,再看看厨房做的学生的午餐,并就地以学生餐解决了一顿午餐,烈祖皇帝手中拿着吃完的木质餐盘对李丛嘉道:大善。路过操场看到大量孩子穿着统一的运动服饰在那里做着各种以前没有见过的身体锻炼。听完李丛嘉的各项讲解后,烈祖也道:大善。在参观了学生宿舍,并由宿舍管理员兼教导主任的樊若水介绍了关于宿舍的各项管理制度,看着学生叠成豆腐一样的被子。以及打扫的一尘不染的宿舍,烈祖也只能道:大善。
    整个共济会体系参观完毕,也已近下午了,烈祖皇帝对这共济会有了大概的了解,心中不由产生疑问,如此浩大的工程,孤儿学生的生活条件也是不错的,李丛嘉是怎么才能维持他的运转的,难道就是李丛嘉口中和庄民口中的作坊么。问及此处,李丛嘉道:请祖父随我来。
    说完带领众人到达江边的工坊区。看见连绵在江边的厂房,和那十几架矗立在江边的高大的水车,对烈祖等第一次看到的人的映象,只有震撼。
    烈祖指着那十几台水车,问李丛嘉道:此等巨物为何所用。
    李丛嘉道:禀祖父,此物名为水车,在汉时便有的,用来灌溉作物之用。我们这里的是放大了好多倍的,作用功能也增加了不少,除了可以灌溉农作物,加入一些其他的机械结构后,它便可以用于,打制铁器,给谷物脱壳,油料榨油,纺织布料。等之用。我们这里的作坊之所以比别家干的好,很大原因就是归咎于这水车带来的动力。
    烈祖听李丛嘉说,水车竟然能够干这么多的事,不由的更加好奇,道:真有如此神奇,那它岂不是可以比拟神器。
    李丛嘉道:禀皇祖父,这只是对机关的一种运用,也可说是一门学问,在古时诸子百家中的墨家便是专门研究这个的,现下我共济会也是专门设有这一课的学问教授研究的,相信不用几年就会看到成果的。
    烈祖不由捻须点头,率先向工坊走去,要近距离的看看这些作坊的不同之处。
    当然李丛嘉也是竭尽的在旁边解释的。从铁匠工坊的打铁工艺,到出铁的整个过程。还有木工们在运用的各种滑轮组把一个个木质的水车的巨大的零件吊起组装起来。油料的快速出油。正在调试中的几百台纺机在水车动力下,同时开动的场面。种种过程,只看的烈祖皇帝是眼花缭乱的。对李丛嘉的解释也是不住点头。李丛嘉也在一旁也不断对其植入工坊对国家重要性的观念。
    反正到了最后,烈祖和手下们一致认为此乃国之重器。如果不是李丛嘉乃自己最喜欢的孙子,对李唐皇室的忠诚度不可怀疑的话。烈祖便要把这些水车工坊给拆了,藏到自己的密库里去了。
    李丛嘉可不能让他们干这种类似闭关锁国的政策,先进的生产力只有在不断的使用中才有改进的需要和动力。锁在仓库里只能落灰罢了。
    跟烈祖仔细反复解释后,并保证这些一定都会在自己的掌控下,不会落入敌国之手后,烈祖又给指派了俩千护卫军的保护,才作罢。
    送走了满意而归的烈祖,李丛嘉终于喘口气,这回就算自己离开金陵了,有皇帝看着共济会,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