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太极初成

      ?第二天宋青书就搬离了只待了不到半年的院落,和张三丰一起住了。期间宋远桥又来看了一次,不过并没有说什么就走了,只是吩咐一些杂役将宋青书的生活用品送过去。
    不知修道或是年龄问题,张三丰住的地方实际上算是相当幽静,宋青书原来好歹能听到些人声,这里则似乎完全和外界隔离,就连每日来送膳食的人都不怎么见到。这样的环境到确实时候练功,尤其是面前这种不能被轻易打扰的情况。
    接下来的日子宋青书就完全变成了书虫,反复阅读道家典籍就成了他的日常生活,就连武功都练的少了许多。无奈,张三丰确实是将自己领悟草创的太极神功交给了宋青书,但基础就是基础,它为宋青书提供了一座向上攀登的阶梯,但其中诸多法门都是道家典籍中衍生而来。
    宋青书虽然领悟力非凡,但对于道家经典的储存确是严重不足,前世基本也就是知道个道德经,黄庭经之类的名号,或许能也记住一两句,但这完全不够用。
    好在有张三丰这位宗师级的教导,虽然初时还有些晦涩难明,但渐渐的,宋青书就能理解一部部经典中蕴含的意思了。正如那句话说的一样,同一样东西,不同身份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觉。
    之前看不透彻的时候,宋青书就是一般的学子一样,强行记下,翻译出其中的意思,但于自身而言,并没有太多裨益。而在张三丰的教导下,宋青书才能以一名武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东西。能从一些典籍中悟出武功的人,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在倚天世界中这样的人不会超过一掌之数,
    前者如从道家典籍中悟出《九阴真经》的黄裳,为补九阴真经而从佛门经注中悟出《九阳神功》的斗酒僧,现在存活于世的,应该也只有张三丰了。想做到这一点,天赋绝佳还不够,阅历以及境界同样不可或缺,而宋青书最不缺的就是这些东西。
    所以和他练习外功一样,对于知识的吸收无比快速,有时候提出的想法都能令张三丰这位浸淫许久的前辈为之惊叹。为了补全太极神功,一大一小两人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一开始是师祖和徒孙,现在竟有几分同辈论友的架势,不知道宋青书的父亲宋远桥看到这幅景象会如何想法。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宋青书很快就进入了修炼状态,没过多久,双手动了起来,左手上提,右手下压,两手之间呈一个圆。一会,又换成右手上提,左手下压,如此反复多次,一道道天地灵气汇聚在宋青书丹田之中,两道截然不同的真气一阴一阳,互不干涉的在体内运行,最后交汇在一起,并没有像一般情况那样水火不容,反而在奇异的引力下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在相互的摩擦间,慢慢的消磨在一起,彼此不在有区别。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随着太极心法的深入,宋青书的体内衍生出一副阴阳图。随后,这副阴阳图按照顺时针方向快速的转动起来,越转越快,那些被吸入的天地灵气仿佛受到了牵引,疯狂的涌入阴阳图之中,随着阴阳图的转动,体内泾渭分明的阴阳两道真气越来越多的融合在一起,不过这也已经是极限了,到底是阅历与相对的知识不足,虽然能让其融合,但使用的时候依然各用个的,最多也就是在极阳或者极阴的招式上掺杂一丝相对的真气,想完全融合或者转换自如,这点火候明显不够。
    正因如此,张三丰虽然也有练这心法,但却没有深入,几十年的真气庞大无比,太极心法无法转化并合,练了也用处不大。如此想来,今后张无忌如果受了玄冥神掌,还是无药可救的,宋青书虽然练有极阳的真气,但一来量不多,二来并不适合温养身体,强行医治怕是寒毒未解,阳毒入侵,而且武当七侠中好像有几位也是练的纯阳宫,也没看到他们谁治好了张无忌的。
    宋青书虽然天才,但现在除了天赋强之外,也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对于真气的积累比一般人快,但比起武当七侠还差不少,这东西除了服食天材地宝或者丹药,不然也只能靠时间磨。
    为此数年过去,宋青书已经年近十四岁,在古代,这个年龄已经算是半成年,寻常富贵人家的孩子这个年纪都已经差不多结婚生子了。宋青书因为发育的挺不错,所以看上去已经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模样,加上将自己埋在书堆里,倒不像是练武之人,反而更像个文弱书生。
    而说起太极,就不得不提太极拳和太极剑这两门功法,后者倒是时间不多,宋青书和张三丰都没有多做研究,但太极拳上手容易,两人动手能力都是极强,平时讨论难免以武功演示所得(大部分时间都是张三丰教),所以太极拳的路数大概也弄出个七七八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