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第一次看《那些年》小说的时候是初中,杨舒是看完电影才去看小说,当时看电影的时候感触并不大,只是觉得有点无厘头,很搞笑,追看小说也只是兴趣使然——他喜欢看书。
    他决定写《那些年》的原因很简单,只是一个很真实的故事,看完小说再听歌曲,很有感觉,而且这部小说很适合改编成电影,到时候又是一个火热的ip。
    “故事,应该从那一面墙开始说起……”
    杨舒打开电脑就开始打字,因为内容全部记在脑海中,所以他的手速很快,噼里啪啦四十分钟不到就写完前三章,一共九千多字。
    写的时候很有感觉,如果说这部小说里他想到谁,肯定是柳薇薇!
    不过他和柯景腾可不一样,他和柳薇薇关系很好,大学的时候经常一起逛街吃饭看电影,根本不用像柯景腾那样为了接触沈佳宜而疯狂念书。
    九千多字的正文,杨舒一并发到表姐秦艺菲的邮箱当中,然后打电话通知她。
    ……
    京城西城区一处公寓内。
    秦艺菲今年31岁,和杨舒都是南方人,但她从小在京城长大,毕业后也在京城出版社上班,如今已经在出版社有八年多,去年刚升任主编。
    她刚下班就收到表弟杨舒的电话,称是写了一部小说要投稿,惹得她顿时一阵白眼,敷衍着杨舒,心里没当一回事,以前杨舒也经常写稿子投给她,每次她都把稿子打回去,如果不是自家表弟她早就开口大骂,写的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换好衣服,她先是去淘米做饭,炒了两个菜,吃完后收拾着厨房,完了才想起杨舒投过来的稿子。
    她知道杨舒现在在电台上班,昨晚上也听过杨舒主播的节目,她觉得《鬼吹灯》挺精彩的,心里还好奇这部小说不知道有没有出版。
    吃完饭后也没啥事做,于是她便打开邮箱,查看邮件。
    最新的一封在四五十分钟前,题目标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瞅了一眼发件人:杨舍予,没错就是杨舒。
    题目倒是简单明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青春小说,就是不知道内容如何,不过想起杨舒之前投过的稿子,她便没报任何期待,直接点开阅读。
    故事,应该从那一面墙开始说起……
    那些年的第一章介绍的是柯景腾因为顽皮而跟一面墙做起同桌,但即便如此他也一直跟那面墙喋喋不休,惹得赖导生气,于是将他调到沈佳仪的前排。
    第一章看完,秦艺菲皱着眉头,扶着眼镜,把刚才不认真的态度抛之脑后,这并不是一个常规的青春小说开头。
    市面上大火的青春小说开头的套路都是女主偶遇男主,两人因为某些原因发生争执,从而成为欢喜冤家……
    如果杨舒知道表姐看完第一章的想法,肯定会摔倒在地上,这尼玛根本就是湾湾狗血偶像剧好吧!
    虽然这是一个和市面上不同的青春小说开局,但并不妨碍秦艺菲以专业的眼光去阅读,她认认真真的将这三章内容看完,有些沉默,这部小说很真实,看完之后她脑海里全是沈佳宜和柯景腾,还有自己的青春!
    同时她也有种冲动,一种想阅读下去的冲动,带着这股冲动,她拿起手机打给杨舒。
    ……
    角门东,杨舒正在大街上闲逛,在各个地铁口之间来回穿梭,纯粹是闲着的。
    这时手机响了,表姐秦艺菲来电。
    “杨舒,小说我看了,内容挺真实的,故事是你原创吗?”表姐的声音里有些慵懒,看得出来平常工作挺辛苦的。
    “你放心,肯定我自己写的,故事还是刚出炉,新鲜着!”
    “行,这部小说大概能写多少?”
    小说的字数大概十七万,杨舒没数过,估摸着说道:“超过十五万,不到二十万。”
    秦艺菲低头沉思一会儿,说道:“那就是一册,你把后边内容补上,审核过了就能出版!”
    杨舒哎哟一声,惊讶地说道:“有您这大主编在,这书还要审核啊!”
    秦艺菲翻了个白眼,笑骂道:“臭小子,正规程序还是要走,放心,要是质量不差肯定能过,你希望分成还是买断?”
    闻言,杨舒低头沉思,他对《那些年》有信心,肯定要选择分成划算,而且买断的话千字也就几十到一两百,十几万字也拿不了几万块。
    “分成!而且我要保证除了出版权之外,其他版权都要在我手中!”
    “你放心,其他版权我们要来也没用!”
    谈着分成,秦艺菲答应可以给杨舒10%的费用,这个比例可不是一个新人作者能够拿到的,所以杨舒也没有拒绝。
    聊了几句家常,表姐又问起《鬼吹灯》的版权,说到也是杨舒自己写的时候,对面沉默了一阵,随后要求杨舒把《鬼吹灯》也交给她出版,杨舒思考了一会儿后便答应了,但前提是全篇小说写完再出版。
    挂掉电话,杨舒乐呵呵地从地铁口跑回家,顺道买了瓶农夫清泉庆祝,回到家便开始誊写《那些年》。
    “一定要把那些年这首歌录起来,到时候连歌带书一起火了,电影版权一定能卖很多钱!”想到那一张张红花花的钞票,杨舒眼冒精光。
    ……
    凌晨。
    角门东出租屋里。
    杨舒抱着枕头,半倚在床头,边上是刚调好频率的收音机,收音机里正讲着《鬼吹灯》的故事,这是他第一次收听自己的节目,效果很好,他很满意!
    于是第二天,他早早起床上班。
    在办公区里和众人打完招呼,一头钻进总监办公室,要求将录播室空出一间,他决定快点录完《鬼吹灯》!
    第二期的收听率下来了,又涨了零点五个百分点,与第一名的《青春那些事》已经差不了多少。
    收听排行已公布,众人都惊讶了!
    你见过一个垫底的节目在换了一个新人之后,播出两期就快超过王牌栏目了嘛!
    半个小时后,已经赋闲在家的老马听到消息后坐不住了,出门就往台里去,嘴里还不停念叨着:“不行,这故事的背景音乐还该我来!”
    很明显他把成绩归功到自己找的背景音乐上,而不是故事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