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看起来俺们的活宝师叔找的地方的确不错,够难找的。自从那天和师叔见过面之后第二天我们就回老家准备了,等到师父觉得自己已经差不多好了才出来,这样一来二去就过了一个多星期才到师叔说的这个乡。来了之后我,阿飞和师父已经在这个乡里转了五六天了也没找到一点线索,再这样转下去估计到规定开始的那天我们连地方都没找到呢!
    今天的太阳实在是太好了,在田地里面转悠不是一般的热,估计这样的天对于作物生长不错,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灾难了。实在热的不行了,阿飞提议我们到前面的小水塘去洗把脸休息休息再走,对于这个提议我和师父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要说这的水还真不错,凉凉的冲到脸上特舒服。
    还没等我享受这份凉意过过瘾呢,阿飞拍拍我的肩膀说:“你看看那是什么,怎么这么大一石头放在这?”阿飞说着手指着水塘中央的一片芦苇,芦苇里隐约可以看见有块大石头,看起来有点像雕像,具体雕的是什么也看不太清楚,还是让师父过来看看吧。
    “师父,你过来那边是什么东西?我看怎么像是石像。”我回头喊坐在树下乘凉的师父。
    “恩,我看看,是中间那个吧。”师父来到水塘边,看了看那块石像,很激动的回头对我们说:“看来我们找到了,你们看看,这应该是墓前面的神道上的,看起来那小子长眼了,这次打算干大的,不知道这地方葬的是哪位王侯,我怎么以前没看过有记载。这穷乡僻壤的会是谁呢?”师父看到那个石像后明显的很激动。
    “王侯的?你怎么知道啊?不就是一块石头吗?这就算咱们找到了?”我有点不太相信的问了一句。
    “你懂什么,让你多看点书就是不听,这是石像生,是墓前用来镇压的!没有一定的身份是不能用的。不知道那小子是怎么找到这的。到前面村里去打听一下去。”师父说完就转身朝最近的村子走去。我们也赶紧跟上。
    到了村里,发现这的人并不多,到最近的一户人家院门前师父敲了敲门。很快里面走出一个孩子,看我们都是生人就向屋子里喊:“爷爷,有人找你,快出来。”
    声音刚停,屋门再次打开,从屋里走出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看到我们问:“你们找谁?好象我不认为你们吧。”
    师父上去搭话:“我们是来农村游玩的,今天打算就在这村里住了,看这也没有个旅社,想在您这住一夜,钱我们会给够的,不知道可不可以。”
    “要在的城里人真是的,什么地方不好玩非要到我们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找罪受呦。今天晚上就住这了,钱我也不要你们的,进来吧。”老人家也没为难我们就让我们进来了,还是这的饿人思想淳朴啊,搁别的地方谁敢让人这么随便到自己家里过夜。
    到了屋里,看起来这户人家生活条件还算可以,各种家具一应俱全。老人请我们坐下,给我们一人倒了一杯水。
    师父问老人:“家里怎么就您和小孙子在家里?孩子们呢?”
    “孩子都出去打工了,我们这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再种地了,不少都出去了,留下的都是我们这样的老的老小的小,再过几年这地都该荒掉了,真是糟蹋掉了啊。”看来老人对年轻人的离去是很不满意的。
    “不错,现在孩子们都想在外面挣点钱,过好日子,能坚持下来种地的是不多了。我刚才看这的房子有不少都挺旧的,当然也有不少是新的小别墅样式的,看起来这村子有不短的历史了吧。”师父开始套话了。
    老人显得很自豪的样子,说:“你们城里人就喜欢历史啦啥的,告诉你,俺们这叫胡庄,全村大部分人都姓胡,有多久俺不知道,反正听老人说俺们这以前出过不少秀才,还出过举人呢。就村西头,以前的私塾还没拆呢,找点工夫你们到那去看看。”
    “哦,那这地方还算是人杰地灵呢,我刚才从村外过来的时候看到南边的那水沟里还有石狮子,你们这以前有不少大户吧。”看没什么重点,师父提醒到。
    “你说那小苇塘里的吧,那哪是大户的石狮子,那是南边王堆那片地里的,耽误种庄稼被搬到沟里的,沟里有好几个来,以前听老人说那里埋了个被杀头的老王爷,谁知道真的假的。时间长都没人记得了。”老人很随便的说。
    王堆?被杀头的老王爷?难道这真的像师父说的一样是一个王侯的墓,看起来这次真的混到了。师父继续和老胡废话,我和阿飞已经开始想着这次的墓里会有什么了,是大堆的金银还是别的什么,反正一定不错。
    不知道这是明朝哪位倒霉王爷,被杀头。按理说他们都是一姓的犯再大的错也不会处死啊。反正晚上问问师父也许会知道。
    师父和老胡聊了会老胡说要出去一下,老胡刚出去我就问:“师父,知道这是谁的墓了吗?”
    “我想我应该知道了,是朱高煦的,朱棣的二儿子,因为造反被蒙在大缸里活活烧死的,那时候他已经被夺了王爵了,连着一家子都死了,怎么会还有这种规格的墓?也许是他那个侄子皇帝的确很好说话吧,把他一家杀完了觉得对不起他这个叔叔才给葬在这。”师父说。
    完了,看起来真是个倒霉王爷,连个子嗣都没有一定没什么油水。
    朱高煦1385-1426,安徽凤阳人。明成祖第二子。母仁孝徐皇后,洪武十八年生于北平燕王府。二十八年(1395)受封高阳郡王。成祖继位后,于永乐二年(1404)进封汉王。十五年(1417)就藩乐安州(今山东青州)。高煦存谋逆之心久矣。太子朱高炽,体胖,有脚疾,兼好女色,成祖有废嫡立庶之意,高煦谋夺嫡,陷害太子数次,皆未果。成祖察高煦心怀叵测,会高煦有过,革其爵位,命思过。成祖崩,仁宗立,高煦蠢蠢欲动,未及,仁宗崩,太子朱瞻基由北京回南京奔丧,高煦谋于途中劫杀瞻基,未果,阴谋泄露,高煦废,禁锢南京。瞻基即位,念叔侄之情,往禁锢高煦之所探望,高煦由狱中奔出,欲扼死瞻基,为侍卫拿下,高煦数次挣脱,欲杀瞻基,瞻基命人用铜缸盖住高煦,于缸上点火将其烧死。高煦即死,除世子詹坦先卒外,其妃韦氏及九子俱从死。
    对于这个汉王的墓是铁定不会在穷乡僻壤的,但是俺是作者,随便把他从哪个山窝里施展挪移大法拉过来也是有情可原的,不然花这么大的力气掏个要饭的墓我想大家会有意见的是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