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ò㈠㈧ɡⅤ.Ⅴīρ 风过西州饮羽大概是精诚

      陇西作为李氏的乡土,他们在此地如这个时代的人一般在家乡营造房屋,经营田土,建起庄园和坞堡,豢养着大量的奴婢和部曲。
    虽然王瑗与星汉、菊人和玉人平等相处,但旁人却按照他们的习惯将她们视为依附王瑗的奴婢,这并非王瑗的本意。
    她有着女师之名,又不是他家奴仆,本不用劳作,但现在世道多艰,连雍容也要常常随着姚夫人昼夜不息地织布,偶尔还要出城弋射,勤俭度日,更不用言她了。
    星汉年纪还小,就跟着牧童外出牧羊,菊人和玉人则登上桑树采桑,他们见王瑗才艺出众,又是大公子礼聘回来的师者,不敢怠慢,想让她教识众人数算,但王瑗见整日困在屋中便婉言辞去,想在田土外围驱赶虎狼。
    她想,这样常常能与星汉她们见面,见缝插针地为她们讲一些知识,又能锻炼体能,更能增长野外见识阅历,一举多得。
    他们本不同意,但当得知王瑗曾经反败为胜的经历后便再也不敢多言了,同意了她的请求。
    李氏拥有众多的牛马,养育在庄园附近水草丰美之地,但附近山高林密,也有豺狼虎豹,为了保障牛马和庄田,野外劳作射猎的人之安全,他们也要派出人手定期巡逻,查看野兽的痕迹,驱赶射杀虎豹。
    现在正是种植春麦的时节,凉州的水土环境此时远比后世优厚,植被还未破坏得那样严重,却也远不如起雍州,冀州,兖州传统中原平坦富饶之地。ⓟⓞ➊⑧sм.cⓞⓂ
    这里种植的除了各种麦类,还有各种她仍然未曾认识的各种豆类,用于榨油的麻,被时人称为胡菜的油菜诸如此类。
    由于凉州光热条件得天独厚的,使得这里的瓜果,如桃李,枣杏,葡萄,还有蜜瓜等,格外饱满香甜。
    暮春之时昼夜温差犹大,王瑗白日还得脱下一只袖子以散凉,待到入夜,还要在添一件衣裳。
    王瑗乘马立于山间,看着山下田地劳碌的人影,忽然想到,他们也存着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想法罢。
    每一个人都是期盼稳定的生活,不想经历动乱,只要能获得稳定,活得下去,不受被盗匪侵犯的痛苦,就算失去自由,被庄园束缚,被剥削也是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生来便是劳作,被奴役,这是他们理所应当的想法罢。
    比起依附庄园,还有一种更为残酷的生活,那就是屯田。
    汉末天下大乱,民生凋敝,百姓和各路军阀都饱受粮食短缺的烦恼,这种烦恼,可是攸关身家性命。因军粮短缺发起的争端,变乱数不胜数,有时,这就是历史发生转折的一个起因。
    四世叁公的袁绍和袁术,一个在河北仰食桑椹,一个在江淮取给蒲蠃,而百姓则人相食,州里萧条。
    徐州陶谦打击黄巾十分有力,使得徐州的黄巾纷纷涌入青州,还为北海相的孔融在青州“缴”黄巾军不力,使得青州黄巾壮大,有百万之众。
    曹操多次败于这些由“乌合之众”,老弱妇孺组成的黄巾手中,双方谈判迁延数月无果,最终衣食无着,饱受寒冻的黄巾决定投降曹操。
    自从得到这百万之众,曹操遴选出数万精壮,号为青州兵,并十分信任他们。
    但是,巨大的粮食压力便出现在曹操眼前,在长期的探索中,他终于确立了屯田这一办法。
    对于曹操来说,屯田确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是他将这些人纳为自己私有人口,促进民生,在兖州慢慢壮大,一方面又保证了军粮的生产和运输。就在此年,他在奉迎天子之后,又在许都进行屯田,作为天下的示范,当年就获得了得谷百万斛的丰收。
    即使他用秦国故例,孝武在边境屯田平定西域为自己粉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吸纳了流民,使得社会安定,也掩盖不了屯田即为农奴制在世的事实。
    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
    军屯由来已久,即是军队为了避免粮食谷物运输损耗,在边境前线且战且耕,变为农奴的也只有一部分有限的军人。
    而曹操而在广大的民间实施屯田,将自由耕种的农人以招募为名强行纳入屯田。朝廷刚刚草创,施行德政,可换来的不是歌功颂德之声,而是他治下的百姓多次逃亡,起义,在他晚年,全国各地普遍爆发起义。
    在他治下,民间延续着董卓以来的钱货不行,谷帛为市,以物易物。
    屯田,一直延续到了西晋年间。
    他们宁愿依附豪强,也不愿作为屯田宾客。
    在豪强庄园中,田租甚至比屯田,官租还低,更不用服繁重的徭役,更不用上战场,显得那些豪强都温情脉脉起来,他们宁愿冒着被歼诛的风险,也要逃亡去投靠豪强。
    跟袁绍相比,袁绍宽厚深得河北民心,他死后,百姓为之痛哭,甚至袁尚袁熙走辽东,更有十万百姓为之跟从。
    此时曹操一位谋士去世,他向荀彧写信希望他能推荐一智谋之士,荀彧于是将自己好友颍川郭嘉,字奉孝,推荐给了曹操。
    郭嘉今年才近而立之年,少有远见,弱冠时见天下将乱便隐居山水之间,秘密结交英俊,不与世俗相接,不为人所知,唯有善识的达人知晓。
    弱冠第二年,郭嘉曾想报效在袁绍帐下,但见袁绍愿意放下自己尊位,意欲效仿周公礼贤下士,身边人才济济,然而他却多虑乏要,好谋无断,决意离去,闲适多年,后见曹操,与其论天下事,曹操当场便道他便是为自己成就大业之人,他不禁大喜,终以为得到可以效力的主君。
    曹操见郭嘉身形瘦削,面容英伟,不禁心生好感,可是,等到他多年之后于官渡跣足迎许攸,也是此感吗?
    建安元年的曹操,迎立天子,大破黄巾,又获一人才郭嘉,适逢袁绍派帐下军谋校尉曾着写《风俗通义》的应劭,应感慨国家因战乱典章散乱,便撰写《汉官仪》为朝廷典范,向许都献上,正踌躇满志。
    又袁绍宿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隙,欲使曹操寻找他们的过错然后诛之,而曹操以坚辞拒绝。袁绍以为曹操外托公义,内实离异,深怀怨望,又想要曹操将天子移往靠近自己的甄城,又遭到曹操严词拒绝。
    “这曹阿瞒就忘记了往昔孤的扶助之恩了吗?”身处冀州邺城的袁本初悔不当初自己为何没能迎得天子,想当年,这曹孟德还只是一个自己帐下效力的部将。
    “君侯,为二公子聘娶的夫人已经议定,是中山无极的甄氏女郎,汉太保邯之后,世吏两千旦,父上蔡令,家中季女,饱读诗书,少有贤惠声名,实为佳偶。”
    “是吗?都没有异议了吗?”
    “是,夫人和二公子都很满意,甄家也十分愿意。”
    “那就以礼聘之,不要怠慢了人家。”
    他的次子袁熙已到谈婚论嫁之年,他自要用丰厚的金帛为其成婚,但他更喜爱的,是他后妻刘夫人所生的面容英俊的幼子袁尚。
    李敏和他的金城好友虽合兵一处,日渐亲密,但各自部下却日生嫌隙,两人部曲因军中占地,用水,柴草等小事起了摩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又因各自不服气演变为辱骂推搡斗殴,互有伤亡,他们虽有意息事调节,但却无法约束每一人,又因彼此向着自己人,之间也生了龃龉,互相埋怨对方,于是互侵之事愈演愈烈。
    这时李冲承父意,邀请对方手下爱将王濬到李氏的庄园游猎,以达好意。
    王濬旁亲王登,是凉州汉阳名士,曾为信都令,在任上时,武威姑臧人贾诩曾路径信都前往洛阳。那时贾诩年少无人所知,维他异之,道贾诩有张良、陈平之奇。
    在李敏和其他叛军骚扰叁辅劫持素有名望同为凉州人的王登为叛军共主,一段时间之后,他不肯助纣为虐,愤慨而死,但他族中少年王濬却有意加入叛军,更名以证其心,深得信赖,在凉州军中渐渐闯出一个健儿名声。
    健儿,是对勇猛强健之人的尊称,在以骁勇着称的凉州边军之中,能获得一个公认的健儿名声,实属不易。
    当时有歌曰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可见人们之推崇。
    王濬比略微比李冲年长一些,而李冲虽为后起之秀,却与他在军中同为小将,也有健儿之名声,更骑射无双,众人都说他有其祖先飞将军遗风,令他不由得心生嫉妒。
    这次见李军主动示好,他也乐意做个顺水人情。
    田猎,自古就是进行军事训练,检阅兵卒,展示军容军威的方式,到后世,消遣游乐的意味便很浓厚了。
    这次,双方各带数十军士,他们在李氏庄园浩大的后山原野之中射猎,而王瑗等人则负责驱赶野兽,山林顿时鼓噪起来。
    两人将骑十数纵队,张左右翼奔驰,掀起阵阵烟尘,期间射得突刺挥砍猎物无数。
    王濬在休息之时,忽见王瑗在旁心生好奇,还以为她从猎的李氏女眷,向李冲询问,李冲见王瑗在此也很奇怪,便唤她上前。
    王濬问她姓名,见其同姓,以为是同族,但王瑗摇摇头,只是说记不得家在哪了。
    王濬又问她为何来到凉州,王瑗看向李冲,故意笑道:“让孟起告诉你吧。”
    李冲见众人望向自己,便道始末,当然,隐去其中许多外人不知的曲折。
    他见王瑗对李冲以字相称,不知二人何种关系,又问她怎么会在猎场之上,当得知她曾带着溃兵反败为胜,与主力汇合,更是有了一层敬佩,便邀请王瑗同猎。
    又一轮射猎开始了,王瑗见身边的李冲与王濬共逐一头鹿,在马上追赶。李冲目光炯炯,左右摆首确定在林间跳跃的鹿的方位,王濬放了数箭,皆是不中,叹气时,李冲看定目标,弯弓引箭,一箭正中鹿心。
    “真是不错。”
    听见王瑗夸赞,李冲心中亦得意,李氏世世代代受习射艺,自然骄傲。
    此时,王瑗瞧见身下草木摇络,草木缝隙间黑影晃动,心疑是虎,陡然一惊,弯弓射之,但并没有听见预想中的哀嚎之声。她身边王李二人见王瑗向旁射箭,也以为是暗中有逼近的野兽,纷纷警备起来,有人前去察看,却道:“箭没入石中。”
    她上去一看,果然是石,正在怎么自嘲怎么自己吓自己时,周围却响起一片惊叹,有人上前重射大石,却不能复入。
    有人问王瑗是如何做到的,她答道:“大概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罢。”
    行猎之后,众人在山间搭起营帐饮宴,王瑗见众人饮酒,混乱哄哄,浊臭逼人,心中十分烦躁,便托辞外出吹风,却意外发现,那日来寻找李冲议事的从弟也在。
    王瑗见他面容虽肖似李冲,却更清秀可爱,还带着稚气,干净端正,心中有了些许好感。
    他发现了王瑗,看见她来,手足无措,脸慌得也红了半张,回首道:“你就是兄长的,不,女师。”
    王瑗大笑:“怎么,这么久不见,我会吃了你吗?”
    “叫我瑗姐姐就行。”王瑗见他不知怎么称呼自己,便为他解围。
    “你怎么也在这里?”
    “哦,我刚刚出去骑马了,我武艺不如兄长还得多勤加练习。”
    “你可不要跑远了,这山里真的有老虎,会吃人的那种,你听。”
    他凝神细听,远山果然传来了野兽阵阵咆哮呼啸。
    王瑗发现他亲切平易近人,说话也和气,不由得和他多说了几句,两人又说到共同感兴趣的事物上来,更是笑了起来。
    李冲今夜有些喝醉了,回首发现王瑗的坐席已无人影,已忘了王瑗推辞之语,正要出去,却见王瑗和他从弟李崇正从外有说有笑归来,两人十分亲近亲密,不免蹙眉。
    两人正说到李冲夜袭坞堡之事,众人也感兴趣。
    王瑗在众人面前笑他道:“小李将军抢马可是一把好手。  ”
    众人听闻,纷纷大笑,虽然这些马旋而复失,但是众人都很佩服李冲的英勇,而王濬醉中闻见,心下则有些吃味——
    真是让大家久等了,因为最近年关太忙了没能及时更新,看在今天4000余字大肥章的份上饶了在下吧。
    话说洛神出嫁的时候年龄也太小了吧,她大概是在建安元年或者二年成婚,才13、4岁,真的太小了,不过我更希望她是《楚辞》里的宓妃,在人间游玩的神女,是多么逍遥自在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