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北伐之计·朝会结束

      兵家大事,事关生死,更关乎国运,不可以散漫看待。
    所以文武百官都知道嬴政很重视这一次北伐之事。
    但他们没想到嬴政会重视到这种地步。
    御驾亲征。
    且不说作为帝王,即便是在前些年战国还没结束的时候,诸王也没有几个这样做过,不敢承担风险。
    而现在嬴政的重要性远比他们要重要成百上千倍。
    故而嬴政自身说得很平静,百官却仿佛跟炸开了锅一般。
    即便是十分信任他的蒙恬,在此刻看着嬴政的神色,亦是带着忧虑。
    嬴政平静地看向他,道:“蒙恬,你是什么想法?”
    触及到他的目光,蒙恬知道陛下的意志不会更改了,他沉声道:“臣誓死保护陛下。”
    “蒙恬将军,你怎么不帮着劝诫一下陛下?”王翦询问着。
    当前时期,嬴政的安危过于重要了。
    一年前,就是因为嬴政的身体每况愈下,大秦帝国才岌岌可危。
    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死亡。
    而作为后继者的扶苏、胡亥等皇子,没有一个人是合格的。
    扶苏也不行。
    性格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就是思想方面,他的思想跟当前的主流思想并不一致。
    倘若要即位,必然阻力重重。
    六国也在积蓄着自身的力量。
    而在神迹发生之后,嬴政恢复年轻,一下子让这些问题烟消云散,甚至缔造了一个只存在于先贤口中的盛世。
    然而这盛世终究来的太快了,以至于带着一些虚浮。
    一国国运系于一人身上。
    这并不是开玩笑的。
    灭匈奴可以,他们大不了多牺牲点人,但是不能让嬴政犯险。
    这就是他们的想法。
    溢于言表,且真情实意。
    看着他们略带一些激动的神色,嬴政等他们稍稍平静一些后,方才说道:“你们觉得朕是意气用事吗?
    “不,朕为了这一日,已经等了一年了。
    “实际上北方匈奴气运连绵成片,有朕的推动,让他们联合在了一起。”
    能够来参加大朝会的,基本都处于嬴政视角下,所以不需要担心暴露信息。
    他可以很坦然地将这些消息说出来。
    这话却让文武百官,包括旁听的诸子传人都震惊了,为这一惊世大秘所震撼。
    北方匈奴竟然有嬴政的手笔。
    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陛下,您说...北方匈奴一事,有您的手笔?”蒙恬有些不敢相信。
    他是知道嬴政在修行道路上的造诣的。
    绝对不逊色于叶凡。
    然而要说自身落座在咸阳城中,却可以影响数千里之外的大草原,那未免有些过于玄幻了。
    李斯则是联想到了嬴政说过的未来之事,道:“欲使其灭亡,先使其疯狂,想来陛下便是如此策略。
    “蒙恬将军想来对于陛下的手段还是不够了解。要做到这等程度,并不算难。”
    虽然他也搞不懂嬴政怎么做到的。
    但是不妨碍他吹一波。
    其他文武百官也才反映过来:“原来如此,陛下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歼灭北匈奴,这才让他们聚集在了一起。”
    怎么做到的不重要。
    有神圣相助,想来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朕以气运牵引,给了北匈奴一个统一的机会,让他们真正诞生出来一个帝国意志的雏形。”嬴政平静开口,把过程给说了出来。
    本来还准备继续夸赞的李斯,顿时哑口无言。
    这话不大好接。
    随后,嬴政对武将们道:“所以你们将要面对的,是统一起来的,为了更进一步而全力疯狂的胡人。
    “唯有他们聚集在一起,朕御驾亲征,战败他们之后,方才能够彻底在大草原里打上大秦的印记。
    “朕也相信你们可以获得胜利。”
    他说得很认真。
    经由国运检测,加上而今已经下了决定,嬴政也将信任都交托于这些武将。
    不是足够信任,不可能会御驾亲征。
    这象征着极大的风险。
    但对应的,对于士气的鼓舞也是极大的。不说士卒,即便是将军在此刻听到这些话语,也感觉到一种动容。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陛下如此信任,臣等自然甘愿赴汤蹈火,然而......”
    嬴政打断了他们的话语,摆手道:“有神圣相助,你们觉得朕会出事吗?”
    “是了,是臣愚钝了。”蒙恬反映过来,干脆认错。
    剩下的人虽然有些迟疑,但联想到那份神迹,最终还是选择了信任。
    其实嬴政这句话有一半是假的。
    苏城并不在这个世界,所谓的神圣保佑之事一个借口,嬴政敢御驾亲征,是因为他有别的底牌。
    只是这些不如神圣护佑更容易安定军心。
    没有再多解释什么,嬴政轻轻敲了敲桌子,道:“北伐一事,既然已经敲定好了,那么还请各位爱卿回去快速准备,不日将挥师北方。内政一事,很快将有张老先生主导,你们要多听他们的安排。
    “就这样,散会!”
    话落,嬴政没有再谈别的事情。凡是有个先来后到,先完成北伐,再继续定下内政发展计划也不迟。
    余下群臣看嬴政已经敲定了方案,也没再说什么,而是纷纷告退。
    这一日,大朝会除却完成了对去年一年的总结,还恢复了对外扩张的第一步。
    旁听者有史官开始记载,此为解放全球,让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归入大秦治下,享受福利待遇,实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关于史官的记述便不多做展开。
    在大朝会后,嬴政最后和美丽宫装女子道别,在御驾亲征之前,嘱托她要多和张老先生学点东西,对于各项能力进步都大有裨益。
    宫装女子则是有些委屈地看向他。
    自混入宫中以来,她每日都勤勤恳恳,本来只想最后尝试一遍逆天改命。
    不想天下变化的如此之快。
    神迹之后,恢复年轻的嬴政竟然惟独对她另眼相看。
    原本她该感到惊喜的。
    可难道这就是陛下表达爱意的方式吗?
    宫装女子心里委委屈屈,又带着担忧道:“陛下一路小心。”
    “朕也未曾大意过。”嬴政一本正经地说着,随后他想了想,道,“安心留在咸阳,我北伐归来后,会给你一份礼物。”
    宫装女子不由得微微一愣,第一次听到国事以外的话语,有些不大适应。
    然后嬴政就消失在了原地。
    他的修为其实要比现在的叶凡还要高得多,只是不适合用于实战而已!
    而且他也不需要实战。
    倘若一个庞大的帝国,最后竟然需要一个掌舵者亲自出手,就跟一支百万大军,需要统帅亲自上阵一样,跟完了也没什么区别。
    御驾亲征更多还是象征意义。
    告诉那些士卒,他们的背后是他们的君王,而不单只是冷冰冰的城墙。
    ——分割线——
    看来想五更还得再过些日子,现在纲要梳理得还是不够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