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圣人门徒

      醒木一响,黄金万两。
    没有黄金万两,那就不响。
    传统行当当中,说书先生的地位最高。
    即便时代发展到现在,依然会有师父告诫徒弟:“少跟那帮臭说相声的来往,没来由的跌份儿!”
    这是评书门艺人,打骨子透出来的骄傲。
    当然,从历史渊源上讲,人家有这个资本。
    举一例子。
    相声门最著名的八段单口活,合称《八大棍儿》,代代相声艺人使了几十上百年。
    其实,这便是人家评书门赏下的饭。
    不许说开头,不许添结尾,就这么没头没尾的拿去使活。
    上无枝叶展开,下无根须垫底,剩下中间这段,可不就是“棍儿”么?
    要是发现谁敢坏了规矩,你们连棍儿都没得使。
    两门地位差距,由此可知一二。
    评书门的骄傲,可不止这些。
    他们其实从来不以艺人自居,而是以“圣人门徒”走江湖。
    圣人是谁?
    孔子。
    万世文臣祖,百世帝王师。
    文臣、帝王们认不认同不重要,反正自己抓着了尾巴,搭上了边。
    旧社会里,名气大,脾气又不好的说书先生,那架子可真大到没边儿。
    他自己的书场里,什么打扫卫生、归置桌椅、劈柴生火架炉子等等各种杂事。
    谁来干?
    听众。
    伺候不好,先生不满意了。
    嘿,他不开书,反正书在先生脑子里装着,他又不急。
    他不急,可听众心里急呀。
    后面的剧情不想听了吗?
    昨天留的扣子不想解了吗?
    那汉子刚刚爬进潘寡妇的门,灯才息下,然后呢,然后怎么样了?
    于是乎,先生说啥是啥。
    他说茶杯里放几片茶叶,大家指定数清楚了再放,包他满意。
    中场的打钱,同样如此。
    什么纲口都不用。
    说到精彩处,他只需要停下话头,端起茶壶,谁也不看,悠悠的喝茶。
    高潮上被停活儿的听众,心里这个急呀,这个痒哟。
    赶紧乖乖地将钱放进,提前备好的箩筐、木盘里。
    台上高坐的先生,拿眼睛一扫,里面的钱不够,他便继续悠悠的喝茶。
    一回两回扔钱,直到数量满意了,先生才会放下茶壶。
    “年纪大了,老走神。”
    “这日头太大了,犯困。”
    “昨晚打雷,没歇好。”
    最后加上一句“对不住了各位”,这便继续使活。
    听众哪里敢计较先生扯得什么屁话,还得拱手赔笑,半点不敢催促。
    当然,能把谱摆到这份上的,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能耐。
    使的活,留的扣得足够抓人。
    不然,活没有,还摆谱,听众指定拿草鞋底子招呼。
    这种艺人,在评书门也只算少数。
    可就这,已然让其他行当的艺人,羡慕得口水直流。
    下九流的行当,能耍出爷的威风,不服都不行。
    只是,别看说书先生们,听众捧,收入高,但所有的书场,却是园子中最简陋的一种。
    什么出将门、入相门、幕布、后台,统统没有。
    一人一桌一椅,醒木一拍,张嘴就来。
    听众们爱坐哪儿坐哪去,坐地上听书都不管你。
    所以德芸书馆的布置,速度相当之快。
    两天时间不到,一切归置齐整。
    百来平米的屋子,置下了六十多个位。
    正前方墙面,上挂招牌,下挂字画当背景。
    墙根一个垫高几分的小舞台,舞台上搁一桌一椅,这是表演场地。
    屋顶几盏灯,中间便是一排排听众座位。
    四面墙上挂着,金爷、郭德刚等几位招牌人物的画像。
    就这,没了。
    不过,虽然简陋,但无人不满意。
    六十多人的书场,目前江湖中,已然算是大场子。
    要知道,金爷退休之后,在津城说了十几年书,场子拢共才二三十个位置。
    上百、几百人的场子,不是置办不起,是实在没那么多人来听书。
    收音机冲击了一波,电视又冲击了一波,现在的网络,更是无敌冲击波。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不分敌友,通通扫进臭水沟。
    所以,现在进书场听书的人真的太少了,尤其是年轻人。
    当然,这怪不得听众,环境使然罢了。
    门类有些偏,园子也不大,布置完隔天便揭牌开业。
    仪式很简单,跟相声园子开业完全没法比。
    就德芸社自己一帮人,还有几家闻讯赶来的媒体。
    三天前,湖广园子才开业,现在德芸书馆又开业,这多少还是有点新闻价值的。
    只是他们来了之后,发现班主郭德刚竟然都没在,而且连带三爷他们也没来。
    热点上的男人不在,媒体们顿时觉得索然无味。
    只是既然来了,这报道还是要做一做的。
    旋即,将镜头对准了今天仪式的负责人徐德谅。
    这种场面,哪怕就是小场面,唐云风的辈分也不够。
    除非哪一天,他的名气能大到,让人忽略他的辈分。
    而且郭德刚允许徐德谅来负责,主要还是后者有一本书写完,需要借机会做做宣传。
    唐云风不管,跟在金爷身边照应。
    年纪如此,多小心都不为过。
    金爷今天属于全场最为激动的人。
    不容易。
    他原本一直以说书为主,来到德芸社之后,跟班子的业务并不太搭调。
    一来二去,早就闲得心肝都发慌。
    这下好了,又有地方说说书了。
    而且三十人的场子,变六十多人,简直是鸟枪换大炮了这是。
    金爷揭幕的手,都有些发抖。
    红绸一揭,“德芸书馆”正式问世。
    掌声中,徐德谅拿着自己的新书,走到话筒前致辞。
    “感谢诸位媒体朋友能够莅临现场,从今天开始,我们德芸书馆便正式开始营业了,欢迎诸位新老朋友前来捧场。在这里呢,我也借这个机会,向大家隆重的介绍一下我写的新书……”
    唐云风刚听几耳朵,便觉得没意思。
    书馆就几句话,后面全是在推荐他的新书。
    当场签名,一人送一本,满脸的风光无限。
    不时,他开始接受媒体采访。
    “听说现在德芸社的所有表演内容,都进行了修改对吧?”有位记者问道。
    徐德谅点头笑道:“对,没错,我们确实把所有节目都修改了,我们就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德芸社即便不使‘三俗’的活儿,照样能把节目表演精彩,我们是有文化底蕴的艺人……”
    唐云风一听,脸色都变了。
    我去,他这说得什么屁话?
    连郭德刚都从未正面承认过自己“三俗”,他这是想干嘛?
    怕这顶帽子扣得还不够紧吗?
    唐云风压下心中的气,左右一扫,抓起旁边的一个水杯,快步走到采访位。
    半身随意一挡,稍微隔开了双方。
    他将水杯递给徐德谅,同时小声道:“师叔,请赶紧结束采访。”
    徐德谅接过水杯,满不在乎的点了点头。
    唐云风语气急促道:“后台有急事找您。”
    徐德谅这才变了脸色,郑重点头。
    唐云风心里松了半口气,退到一旁。
    媒体十个问题,九个坑。
    人家还没怎么勾搭,自个儿就往里跳,这再聊下去,明天的报纸还不得热爆了?
    果然,很快,采访环节结束,开业仪式也结束。
    徐德谅找到场边的唐云风,着急的问道:“后台什么急事找我?”
    “哦,刚才王先生在那边探了一下头,应该是找您说活吧。”
    唐云风解释完,略一拱手,扶着金爷往书馆内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