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封建世道

      护卫队的人立刻骑马过去侦查,其他人也上了马车,随时准备突围。
    不过很快就被证明是虚惊一场,来人并不是敌人,反而是援军。
    数百骑兵到来,为首的一人身着罕见的明光铠,年纪在四十岁左右,膀大腰圆,一脸的凶悍之色。
    而这个人曾继认识,名为长孙顺德,未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大唐的开国功臣,同时还是皇后长孙氏,以及一代权相长孙无忌的堂叔。
    小婵立刻过去见礼,曾继仅仅是一个家奴,是没资格过去见礼的。
    “如果史书没记错的话,这个时期的长孙顺德应该是为了逃避东征才投奔了李渊,窝在晋阳城内才对。理论上,他是没有领兵权的,看样子肯定是李二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到了情报,事关他的妻儿,这才破例让长孙顺德领兵的。”
    大隋朝实行的是府兵制,也就是规定一批人,世世代代都要当兵,相当于职业军人。
    这些职业军人在没有战事之时,会从事农业活动,自给自足,同时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以保持战斗力。
    而在有战事之时,则必须无条件的参军,这是义务,根本不允许推托,历史上那位有名的花木兰,应该就是类似的军人世家,所以才会有替父从军的事情发生。
    而长孙家身为关陇集团的一员,自然也是军事世家,他们家的男丁到了年纪之后,是必须要从军的,更何况这还是关乎整个大隋朝命运的东征了。
    这里的东征,就是征讨高句丽,杨广前前后后一共征讨了三次高句丽,三次全部失败。
    不过相对来说,第一次征讨虽然败了,但同样也让高句丽伤筋动骨,以当时隋朝的底蕴,来年继续打的话,是能打下来的,这也是杨广不顾一切,一定要东征的原因。
    只可惜杨广过于高估了世家对他的忠诚,第二次东征因为杨素之子杨玄感造反,还没打就退兵了。
    而且由于急于回去平叛,导致大量军事物资全都扔在了高句丽,结果就是不仅没有让高句丽损失一兵一卒,还间接给人家送了一份大礼。
    至于第三次东征就更是儿戏,杨广直接被对方的假投降给忽悠回来了。
    总而言之,在第一次东征失败后,杨广就被大部分的世家抛弃,这也是长孙顺德逃跑的根源所在。
    虽然这货当了逃兵,但世家出身的他,无疑是个将才,不然也不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了,而且排名可是在程知节与秦叔宝之前的,哪怕有外戚的成分加持,最少也能证明这货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正当曾继这边研究长孙顺德的背景资料时,王铁牛跑了过来,告诉他长孙顺德要见他。
    曾继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向了长孙顺德所在的临时帐篷。
    “小人曾继,见过长孙大人。”
    “你就是曾继?这个诸葛连弩是你研究出来的?”
    洪亮的声音传来,长孙顺德用凌厉的目光打量着曾继,曾继微微低头,但同样也在打量对方,他发现长孙顺德手中正拿着一个连弩,而且数米外还放着一根圆木,圆木的前面横着一面盾牌,盾牌上插着几支弩箭,正是诸葛连弩的配套箭矢。
    “只是平时没事时瞎琢磨的产物,难登大雅之堂。”
    “谦虚了吧,我虽只在兵书上看到过关于诸葛连弩记载,对其并不了解,但刚刚试射了几下,发现你这个诸葛连弩恐怕一点也不比真正三国时代的诸葛连弩差,没猜错的话,这东西应该还有改进的可能吧?”
    看到对方很感兴趣,曾继微微点头。
    “毕竟是赶工的作品,用料以及做工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说着,曾继走到那个盾牌前,拔下一支箭。
    “就说这箭矢吧,只需要将箭头改造一下,完全可以洞穿一般的木盾与皮甲。”
    “哈哈,好好好,没想到你小子还是个人才,回去之后我会跟世民说,让他重用你,另外这次也是多亏了你,不然世民就要痛失爱子了!”
    “小婵姐是我的亲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见对方只提李盛,好像完全没把小婵放在眼里,曾继提了一嘴。
    长孙顺德笑了笑,朝曾继摆了摆手,曾继行了一礼转身往外走。
    就在这时,长孙顺德的声音传来。
    “明天你跟我回焦县一趟。”
    “回焦县?长孙大人是想去抓捕那些贼兵?他们还在焦县附近?”
    “呵呵,那伙贼子早就跑了,我去焦县是要将那些工匠带走,这种连弩的制作方法绝对不能流传出去!”
    曾继暗暗皱眉,心中有股不好的预感,但他并没有开口询问,毕竟他现在还是家奴的身份,长孙顺德决定的事情他敢质疑,那就是在找骂!
    第二天,长孙顺德分出四百骑兵护送小婵与李盛前往晋阳,而他则带着剩下的四百骑兵折返焦县。
    曾继自然是跟着,同时他还发现,王铁牛等原护卫队的人,也大都跟着长孙顺德,一起回到了焦县。
    事隔一夜,再次回到焦县时,这座小县城除了城墙附近一片狼藉外,城内到是没什么损失。
    显然在曾继他们突围之后,贼兵们并没有继续攻城,而是脚底抹油了。
    这到是让曾继长出了一口气,虽然当时他们别无选择,但如果真的因为他们连累全焦县的百姓,老实说曾继心里会非常内疚,现在的结果算是最好的了。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让曾继充分见识到了封建社会里,低层百姓面对权贵阶层的无奈与脆弱。
    所有参与连弩制作的工匠,包括他们的家人,总计上千人,被长孙顺德强制带离焦县前往晋阳。
    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小孩,一律都要走。
    其中一家有一位八十多的老太太,走路都是一步三晃的,可还是被长孙顺德手下的士兵从家里提了出来,他的儿子孙子见状刚要反抗,寒光一闪,附近的几个士兵直接拔了刀,立刻就把老太太的家人给吓住了。
    最终,他们只能轮番背着老太太上路。
    曾继冷眼看着这一幕,隐藏在衣袖中的双手握紧,剧烈的抖动着。
    “长孙大人,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长孙顺德看了曾继一眼,冷冷一笑。
    “小子,你还年轻,等再过几年,你就会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