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倭岛烟尘

      王审知三兄弟起于刀兵,跟随王绪从光州一路披荆斩棘攻入福建。
    其统治福建期间,严明纪律,杀杀为止,招怀离散,福建士民皆归心王审知。
    把一支乱军打造的颇有王师气象,弯弓而兔伏窘惊,举刃而冰消瓦解,远近城池,主动请求归附。
    这样的人肯定是谋定而后动。
    东海之上,海贼大起。
    西海道、南海道遭受的侵袭最重,一支倭人组成的精锐海贼,甚至登陆摄津,攻入畿内道,在平安京外招摇。
    这些人熟悉倭国地势,神出鬼没,又得了大财主王审知的军备支持,盔甲兵器,皆是上品,王审知厚赏以结其心,得到了这些人效忠。
    窜入倭国,手段极其残忍,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平安京外烟火遮天。
    到了此刻,藤原忠平再也不能当没看到,派出两股倭军围剿。
    海贼只有七八百人,却将两千人的倭军打的大败。
    然后堵在平安京城门下耀武扬威。
    倭国一直受到海贼侵扰,倭朝曾设追捕南海凶贼使,专司清剿海贼,效果一直不佳。
    国内腐朽如此,大量失去土地的平民没有活路,不愿成为农奴,就只能入海为寇。
    但闹得这么凶的,还是第一次。
    海贼的装备比正规军还好。
    藤原忠平至此还以为是寻常海贼,派使者欲招安他们,收为己用。
    第二天,使者的脑袋就被扔上城墙。
    醍醐倭王与风雅的贵人们被惊动了,责问藤原忠平,忠平不能答,亦不能制,他的权力来自于权谋之术,对付玩刀子的海贼,没有任何用处,王审知的赏赐远比他们高。
    而且海贼都是与倭朝有深仇大恨,能有一口饭吃,也不会流落到海上为贼。
    倭人朝中不全是酒囊饭袋,清和天皇之孙、贞纯亲王的长子经基就属于脑子清醒之人,提醒海贼大起,必有人在后扶植,建议招募武、士,准备大战。
    历史上此人开创清和源氏,倭国武家之始,其孙就是倭国大名鼎鼎的源赖光,镰仓幕府亦为其后代创立。
    源氏为倭国之武脉。
    可惜一个人清醒也没用,醍醐与忠平既不愿召豪强入京勤王,也不愿花心思招募武、士整军备战。
    至于城外贱民的生死,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放任海贼祸害平民,对于即将来临的大战毫无知觉。
    或者他们不愿相信会有外敌入侵。
    自倭人立国以来,还曾为有人看上过他们的土地。
    这也导致他们对外部危险比较迟钝。
    地方豪强却比较积极,这么好一个光明正大壮大的机会,自然不愿放过,趁机扩充兵备,借着讨贼的名义趁机兼并其他势力。
    平时就打来打去,摩擦不断,现在更是下了死手。
    倭国顿时一片大乱。
    海贼、豪强、倭朝正闹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大唐琅琊郡王、福建节度使王审知高举协助友邻讨平贼乱的旗号,大举登入倭国。
    先期四万大军,登陆四国。
    一战而灭土佐、阿波,四国去其二。
    倭人举国皆惊,但朝堂除了混乱,竟无一策。
    三五日之后,四海道传来的消息更是令他们瞠目结舌。
    大唐水军攻占对马、壹岐二岛,并火速在博罗津登陆!
    刘知俊的天策右军一沾地,立刻掀起腥风血雨,大宰府尸山血海。
    九州的山地地形对他们没有任何限制。
    承平了两百多年的倭人,何曾见识过中土的刀锋?
    刘知俊尽杀老弱,圈禁年轻女人,俘虏青壮为前驱,攻城略地。
    旬日之间,筑前、筑后、肥前迅速沦陷。
    亡国之战近在眼前,醍醐、忠平再也不能装糊涂了。
    大唐攻灭百济的时候,甄萱就向倭人求援过,当时摄政的藤原时平置若罔闻,一心巩固权力。
    与海贼相比,王审知是庞然大物,与王审知相比,大唐更是潜藏在水下的巨鳄。
    刘知俊的大名在倭人中亦有耳闻,渤海国向来与倭国亲密,当初遣唐使的学费还是渤海国出的。
    辽东血战,渤海人乘州浮海,把左威卫大将军的威名也带到了倭土。
    藤原忠平启用镇守府将军平良持,总领山**、山阳道、西海道、南海道诸军,抵御大唐与王审知。
    名头给的很大,实则并没有什么权力。
    此时的倭国也处在历史的转型期,全面唐化,随着班田制的解体,也形成了藩镇割据之势,只是没有大唐这么激烈。
    倭朝腐朽、地方崛起是其大势。
    朝廷无力压制地方,连镇压地方叛乱的战力都没有,导致豪强们的武、士阶层逐渐崛起。
    历史上平安时代中后期的叛乱,都是豪强们的武、士镇压的。
    藤原忠平与醍醐为策万全,又封经基为守护大将军,赐姓源,是为源经基,招募武、士,训练士卒。
    临阵磨刀,总算为倭国聚集起一支军队。
    东山道、东海道也有忠于倭王的豪强、大庄园主,积极响应源经基,组成联军,围剿畿内道肆虐的海贼。
    进入五月,倭国形势进一步恶化。
    福建水军封锁内海,蚕食伊予、赞岐,四国全境落入王审知囊中。
    地方豪强的武、士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兵力虽少,但极其悍勇,死命前冲,远则用弓矛,近则用倭刀,数次切入阵中。
    但在几万大军团大阵列中,几百武、士的作用实在微不足道。
    王审知对倭人武力了如指掌,破了这几百武、士,后面农夫组成杂兵不堪一击。
    也许这种精锐武、士配以杂兵的模式适合倭岛的村战,但在中土动辄几万、十几万的大会战面前,实在上不了台面。
    自隋末以来,中土与突厥战、与吐蕃战、与契丹战,又与自己战,战法、战术不知领先倭人多少倍。
    冷兵器时代,唐军是毫无疑问的王者之一。
    两百年前,白江口大战,倭人还能凑出千艘小船,而到了现在,倭人水军几乎成了摆设,连沿海海贼都剿灭不了,又怎么打的赢王审知的大船队?
    制海权在王审知手中,倭人全面落入下风。
    倭国大军云集在平安京,紧张的盯着形势的转变。
    可惜这个时代在李晔与王审知的精心算计下,神风不会再保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