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

      将军规矩重 作者:长江空自流

    分卷阅读11

    :“那真是恭敬不如从命了,说来我虽然从小就学女红,只是手艺实在谈不上好,有傅大娘指点一二,我也可以放心了。”

    “你只要肯学,我就教。”

    两人又就着女红谈了一会,大多是傅大娘教她一些技巧和方法,赵谙都一一记下了。

    结束这个话题,赵谙才试探着开口:“傅大哥竟然识字,好厉害啊。”

    “不过是跟着城里的师傅学些皮毛罢了,当不得厉害二字。”话虽是如此说,可是赵谙敏锐的感觉到,刚刚还一脸淡定的傅大娘眼神里有隐藏不住的兴奋,似乎并不讨厌赵谙提起这个话题,于是她接着道:

    “城里的师傅?”

    “我们家刚搬来时,把傅毅送到了城里,跟着武馆的师傅学武,学了几次被城里的贵人看上,就收他做弟子了,教他学武之余,还教他读书识字。”

    傅大娘话说的平常,赵谙却觉得傅毅的本事一定不一般,而且这个贵人在南康郡定是地位很高。

    能被这种人看上的人,一定在哪方面有出众的能力,就傅毅来说,估计就是武力吧。

    赵谙心里的好奇总算被满足,又和傅大娘寒暄了好一会,约定好下次来的时间,才起身告辞。

    临走时看到还在屋门口读书的傅毅,赵谙轻轻的打了声招呼,傅毅淡淡点个头,两人不咸不淡的交流了两句,赵谙就自己回家了。

    到家时已是正午,赵谙吃罢饭就开始练习女红技能。

    翻出上次自己做的单肩背包,赵谙再想想今日两个姑娘手里的绣品,不由一阵尴尬。

    果然是有对比才有伤害是嘛!

    赵谙不由扶额,之前她以初学者的目光看待原主的水平,自然觉得在及格线以上,如今看见人家针脚细密,色彩搭配得当的作品后,才明白原来原主也是初学者水平啊。

    她默默地把背包藏起来,然后开始认认真真的绣手帕。

    一个下午就这么消磨过去了,傍晚赵谙抬头时,脖子已经沉的不像话了,她扭扭脖子,内心十分充实。

    饭后赵老说要告诉她一个重磅消息,赵谙搬着板凳眼巴巴过去听。

    “你顾爷爷给你顾大哥请了个老师,听说是两榜进士,啧啧,看来这个顾毓麟还是要考科举啊。”

    “这就是你说的重磅消息?”赵谙撇撇嘴,哪里重磅了?顾毓麟这种人,一看就心比天高,能甘心窝在这个小村子里才有鬼。

    赵老还在絮叨顾毓麟有多厉害,还说顾老要给顾毓麟再买个小厮,等来年开春就把顾毓麟送到书院去,顾毓麟十岁时就是童生了,读书十分用功,且天资过人,将来肯定大有作为啊之类的话。

    赵谙看着远方的星空,佯装在听赵老讲话。

    这么多天了,她也大概琢磨出味道了,想想《红楼梦》中宝黛相遇也不过八岁的年纪,赵老现在开始给她相看夫婿也不算早,只是她之前没往这方面考虑罢了。

    不过赵谙不忍心戳破赵老的美梦,顾毓麟怎么可能会看上她!

    大概也只有在赵老眼中,赵谙是最优秀的吧。对于顾毓麟这种从小在京城高门中长大的贵族子弟,身边的丫鬟恐怕都比赵谙优秀百倍。

    赵老注定要失望。

    日子哗哗哗如流水般淌去,很快就到了跟傅大娘约定的时间,赵谙带着昨天刚绣的手帕去了傅家。

    她这次到的时候,傅毅并不在家,傅大叔还在院子里工作,赵谙打了个招呼就去屋里寻傅大娘了。

    她把剩下的钱款付清后,傅大娘把华容道交给她,二人接着聊起了别的话题。

    “这是我昨天刚绣的,您瞧瞧怎么样?”赵谙虚心问道。

    “虽说还算不上好,不过比起你上次你自己绣的那个包来说,已经进步很多了,可见是用了心的。”

    赵谙脸上一阵羞赫,傅大娘见此,也就不再打趣她,跟赵谙细细的讲起了方法。

    虽说前几日傅大娘也跟她讲过一些道理,但当时赵谙并未认真接触过女红,所以感触不深。如今赵谙苦练了几日,再听傅大娘的话,竟觉醍醐灌顶,获益匪浅。

    告辞时,赵谙心里萌生出一个想法,只是暂时还不能实施。

    下月初三最合适不过了。

    第9章 拜师

    接近月底的时候,顾老高薪聘请的两榜进士,一对一家教到了,看着和顾老一般大,姓周,旁人都叫他周夫子。

    顾毓麟身边的小厮也买来了,起名三七,样貌清秀,人也十分机灵。

    至此,顾老才觉得自己在这南桥村彻底扎根了。

    赵谙经常会被赵老指使着去给顾家送东西,或者去顾家借东西,一天都能来个两三趟,赵谙十分不想去,又不好违背老人家的想法,真是烦不胜烦。

    顾毓麟似乎也察觉到了赵老的心思,十回里有八回赵谙见不着他人。说来也是,若是顾府没有发生这些变故,恐怕顾毓麟此时连通房丫头都有了吧。

    两人默契的不戳破赵老的小心思,赵谙每次去,基本上都是由三七和她接头,一来二去的,赵谙反而和三七成了好朋友。

    她跟三七这几天没事就坐在大树下聊天,村里的长舌妇人在树东头下站着说话,三七和她就坐在树西头,顾毓麟傍晚时从不让三七跟在一旁服侍,所以赵谙和三七就常挑这个时候坐在树下谈天说地。

    三七虽然才十岁,但他自从五岁被家人卖掉,就常年辗转在各路人贩子手中,对大魏朝的了解自然比困在这方寸之间的赵谙要多得多,赵谙常听三七说各地的民风民俗,对大魏朝的接纳程度又高了一层。

    大魏朝与前世的唐朝有些相似,民风开放,对女子的束缚极少,对出嫁了的妇人基本上更加宽容,不要说抛头露面了,便是在外经商也是允许的,比如虔州城有名的传奇寡妇于三娘,一手打造南康第一楼,听闻逼格十分高,非是寻常的达官贵人都不让进。

    赵谙对这个朝代充满信心,听三七说,如今的皇帝虽已年近四旬,但励精图治,爱恤百姓,不仅政治经济两手抓,军事上也丝毫不懈怠,北方突厥这些年一直虎视眈眈,李将军常年驻扎在边疆,手下的李家兵更是名扬天下,突厥忌惮李家兵的威力不敢出兵,但小动作一直不断,还有匈奴……这种国家大事,赵谙还是有些感兴趣的,不过三七知道的也不多,赵谙只能了解很小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赵谙这几日的日常就是:玩华容道,绣手帕,听八卦。这日正好是月底,傍晚的时候,赵谙想

    分卷阅读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