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小民之苦
九月五日。
何商英单独一人,雇了一架马车离开太平院,前往办理赵昕交代给他的工作,路途上的颠簸没有丝毫影响他的信心,反倒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冀。
何商英并不知道,在他的身后,至少有十数道身影尾随。或是伪托商人,或是假称民夫,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东宫里面,赵昕消息藏得紧,他们没有探查出来。但是赵昕既然专门找何商英,自然是吩咐了事情下来,那么只需要专门监视何商英即可。
不知不觉间,赵昕也成为了朝野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一言一行都引人注目,联想起赵昕之前的行为。没有人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后人一步,赵昕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势力在关注自己。
林老汉家在陈留县,居住在县城郊外,算不得大富大贵之家,然则衣食无忧也是现实。倘若不是庆历末年天灾不断耗尽了家资,说不得林老汉已经为自己女儿找起如意郎君定娃娃亲了。
何商英依照赵昕的吩咐,赶往陈留县,专门调查百姓借贷及破产情况,他自己就是当地人,沿街走访,大多熟人,自然没有遇上多少阻拦。
太平院学子都有贩卖报纸的义务,加之类似的活动有不少,所以并没有在当地引起多少风波。
何商英谨记赵昕的要求,不能够暴露出自己对林老汉一家的关注,所以花了一天时间都是在调查城区内借贷的情况。
等到第二天,何商英才出发前往林老汉的家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屋里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林老汉独女——林雪,还有一个是林老汉专门雇佣来的老妇,负责抚养林雪。林雪生母在生产的时候已经三十岁了,在这个时代属于大龄产妇,不幸产后失血过多离开人世。
坊间有说法,林老汉找的这老妇就是林雪的继母,可是既未有婚约,也不过是旁人的猜测罢了。外人很难知晓其中真相。
何商英来到林老汉家外,他家在郊区,算不得繁华,但也绝对不僻静。这是一个简朴的小院子,外面有篱笆围着,各式鲜花爬满了篱笆,虽然不名贵,却也令人赏心悦目。
里面依稀还能够看见有人在给园子的蔬菜浇水,林老汉的案子在当地闹得风波不小,何商英也有所耳闻,正欲询问主人是否能够进入其中,就被另外一群人捷足先登。
来者有三人,两男一女,应该是一对父母与一个儿子,衣着锦绣,不是上等织脚,但也是一身不错的衣衫。他们带着一些家常之物,两只母鸡,一头小猪,还有一个红色花纹的大包裹,也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在院子里面浇水的老妇见得这一行人,往屋里道:“雪儿,你姑姑来了。”
那来者中的女人好似回到自家一样,推开篱笆,往院子里面走来,“雪儿,姑姑来看你了。”
一个小女孩从屋里走出来,作为自己此行的目标,何商英生怕自己看得多了,惹人猜忌,便坐在路旁的大树边,装作歇脚的姿态,却是在密切关注里面的场景。
女孩身形瘦削,面容暗淡无光。不过外表打扮地还算体面,淡青色的上衣洗得发白。年纪虽小,经历家庭剧变,早已成熟许多,带着几分无奈而又不失礼节的语气道:“雪儿拜见姑姑,今日又是找了哪户人家过来,爹爹尚在囹圄之中,恕雪儿并无此心。姑姑请回吧!”
女人满面的笑容挂在脸上,好像僵持住了一样,轻咳两声,道:“雪儿啊,你娘走得早,这些年你爹请了个人过来照顾你。眼下你爹也不知道能不能够出来,上回我去监狱看你爹的时候,是他特地托我帮你找门亲事的。”
“这真是我爹求你的?”雪儿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转瞬便闪过一缕狡黠,哀叹道:“眼下我家穷得只剩下一个小院子了,我又从小体弱多病,郎中说我不能生养,又有谁人看得上我。”
“什么,不能生养?”来人中年纪稍大的男子顿时变脸,看着雪儿姑姑道:“你这贼媒婆,来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雪儿姑姑赔笑道:“小女孩怕嫁人,故意编造出谎话哄你嘞。”
“爹爹年前请的郎中说的,我记得姑姑当时也在场,不是吗?”
“你个小妮子,净说胡话,我给你找门婚事容易吗?你在这胡言乱语,不要日后良人了是吧!”
雪儿不答,只是默默退向了老妇人的身后,老妇人手持木铲,一脸不善地看着雪儿姑姑。
”哼,败兴!以后再也不找你说媒了。”男人领着自己的儿子,连着自己带来的一切,也一并带回去了。
雪儿姑姑一脸无奈地看着这对主仆,摇了摇头,道:“朱员外和县令说了,要是你爹依旧还不起债,就要连你这家也一并收了,将你卖了出去抵债。眼下嫁出去,对你又有什么坏事呢?”
雪儿不答,道:“姑姑请走吧!就不送了。”
“有你后悔的一天。”留下一句狠话,雪儿姑姑悻悻而去。
一场不大不小的争端结束了,前后十分钟不到,目睹这一切的何商英在心中暗叹这雪儿好生聪颖。可是想起雪儿姑姑临走前的威胁,内心瞬间又沉重起来。
眼下,能够解救这家人于水火之中的,除了当今太子殿下,恐怕没有其他人了吧!何商英愈发觉得自己的行为极其重要。
“是林老汉家吗?小生何商英,奉太子殿下之命,调查百姓借贷一事,倘若方便,可回答一二。”何商英走近前去,张口询问道。
“雪儿,要不要放他进来?”老妇看着年轻力壮的何商英,有些忧虑。
雪儿无奈一笑,道:“咱家一贫如洗,便是贼人来,又能够偷走什么东西呢?不过是问个话而已,算不得什么。”
何商英进入园子里面,行礼后,继续强调道:“某奉太子殿下之命,来问百姓借贷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