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闯关东!

      于是,梅纳德便开口问道:“不知道,陈总督有什么高见呢?”
    陈启民说:“跟你们的托马斯总统说,我们东北要建造船厂,至少我们东北要有自主建造的商船和货轮。”
    梅纳德长出了一口气,原来是在这等着我呢啊。
    梅纳德没有立刻答应,他仔细思量了一下,然后就开始有点鄙视陈启民了。
    梅纳德自认为自己看穿了陈启民的目的。
    陈启民不就是想发展海军吗?还什么压缩成本,纯属扯淡!
    陈启民同样也在心中暗笑。
    小伙子,自以为得计了吧?赶紧上钩吧您呐!
    陈启民当然知道,自己要建商船会让梅纳德意识到,自己想搞海军了。
    陈启民更是知道,自己搞海军英美两国八成会很开心。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英美的东北亚平衡战略。
    当陈启民建设起一支现代化的陆军之后,曰本已经很难在陆地上威胁他了,陆上平衡更是无从谈起。
    高尔察克被苏俄挡在了喀山,眼看着一鼓作气干掉苏俄已经不大可能了。
    短时间之内北方的巨熊也没有能力威胁陈启民了。
    英美两国对东北的发展感到有点恐慌是必然的。
    那陈启民就得给他们降降火了,海军就是一个很好的武器。
    众所周知,百年海军!
    海军烧钱吃技术这是人所共知的,陈启民想从商船和货轮开始,发展出一支强大的海军?
    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且更重要的是,东北亚现在可还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呢!
    真当曰本海军是摆设不成?
    陈启民刚把曰本人的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曰本能不跟陈启民拼命吗?
    可是他们无能为力啊!
    气不气?
    但是!
    一旦陈启民弄上了海军,那曰本是不是就能支棱起来了?
    更不用说,一旦陈启民开始给海军投资,东北创造出来的财富就会被海军烧掉。
    再加上陈启民帮英美对付苏俄,以及以及对东北的经济殖民,在英美看来,他们就能有十足的把握把陈启民和东北关在笼子里。
    陈启民以为,这么好的招儿,英美两国应该早就能想到才对啊!
    毕竟这招陈启民就是照抄的他们!
    在我们这边的历史上,但凡哪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短时间内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就会跟人家推销海军的技术和装备。
    卖到后来,甚至连空军装备也安排上了!
    可是不知怎么的?到了这个时代,这么好的招,英美两国居然愣是没想到!
    带不动啊!
    没办法了,陈启民只能自己跳出来,他自己主动把这条“妙计”送到他们的手上。
    结果自然是非常喜人的,梅纳德不仅满口答应了下来,甚至好像还生怕斯莱跟他抢生意一样,用最快的速度,跟美国政|府确定了,帮助东北建设造船厂的计划。
    梅纳德给力,陈启民自然也不能含糊。
    这不?
    大连的造船厂这就安排上了!
    造船厂落户,大连的大发展就成了定局。
    发展需要人口和劳动力的支持,现在的东北既是一座大兵营,又是一个庞大的工地。
    现在,整个东北都在大搞建设,所需的劳动力数量自然是非常庞大的。
    如果只用东北自己的人口,无疑很难填上劳动力的缺口。
    可是不要紧的!东北人少,全国人多啊!
    现在的民国还是军阀混战时期,在这乱世之中,失去了土地、没有了生活来源的人简直遍地都是。
    从前,他们没有地方可去,只能被这乱世所吞没。
    但是现在,他们有了希望!
    东北,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现在全中国的人都知道,只要你到了东北,只要你还能干活儿,不仅你自己的衣食无忧,连你的妻儿老小都能得到善待。
    如果实在干不了活儿也没关系,生产建设兵团会设立援助机构,帮你恢复劳动能力,甚至教你一些基本的求生技巧。
    如果连这都没有,那也没关系,东北各大生产建设兵团下面还有各种扶助机构,保证你不会流落街头,也不会冻饿致死。
    当然了,陈启民现在也没剩下多少家底了。
    他能给予人民的福利保障也都非常有限,能保证温饱就不错了,油腥依然很难见到,粗粮是常见的口粮。
    但,这对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而言,已经是难以想象得天堂了。
    于是,新一轮的闯关东浪潮开始了!
    大量的人口涌入,迅速得将东北的劳动力缺口填平,甚至倒逼东北工业局不得不加大生产建设的规模!
    不仅如此,陈启民还亲自下场帮助分流人口。
    陈启民在原有的三大生产建设兵团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外东北生产建设兵团,对外东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开发!
    闯关东来的老百姓,对于陈启民将他们安排到外东北没有任何意见。
    在国内他们都要活不起了,去外东北怕什么?
    虽然那里还没有正式回归,但是陈启民接连的对外胜利,已经给老百姓树立了信心。他们愿意相信陈启民不会放弃外东北。
    再加上有强大的东北边防军保护,百姓们开发外东北的积极性很高。
    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尽快对当地产生归属感,陈启民利用自己的代管权,对外东北来了一波拨乱反正!
    最先开始改变的,就是外东北的地名,什么符拉迪沃斯托克!那里永远都只能叫海参崴!
    而且陈启民还将安娜派过去,利用安娜俄罗斯族的身份,对外东北的俄国百姓宣传民族政策。
    至于陈启民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反正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一套。
    陈启民表示,该抄的时候就抄,节操什么的,有那么重要吗?
    外东北的俄国百姓刚刚见识过东北边防军的强大,而且外东北生产建设兵团之中,还有足够的工作岗位以及让人羡慕得社会福利在。
    这些对外东北的俄国人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在这个时期的外东北生活的俄国人,大部分就是旧时沙皇眼中的“灰色牲口”。
    他们的日子过得本就朝不保夕的,帝国的强大没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也没帮他们树立什么民族自豪感。
    结果就是,大部分的俄国百姓对接受陈启民的管理,甚至是改换一个国籍都没有什么抵触的情绪。
    当然了,顽固分子也不是没有。
    在外东北确实发生了几起华俄之间的冲突,陈启民干脆直接将这件事甩在了高尔察克的脸上。
    这可就让高尔察克很是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