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欲取江夏

      郴县。
    黄昏时分。
    城外的军营,连绵不绝。
    无数的飞鸟从栖的林间惊惶的飞起,杂乱惊鸣穿过西坠斜阳。
    里边刀枪林立,军气深严。
    从湘水飞旋而来的狂风,如刀锋般掠过大地,朝着大营而来。
    摄人心魄的大营,使那骄横的狂风也不得不敛神静气,在庞大的军营前嘎然止步,只能屏息轻抚着那一面面战旗。
    一座大帐内。
    此时却是人满为患,都看向了主位上的一位青年。
    “好!”青年看到一份竹简后,大笑不已。
    大笑之人,乃是袁耀,此竹简,乃是张绣的投诚信。
    刘晔却是不解的走出问道:“主公,我方根基未稳,何故尽起大军伐吴尔?”
    此次讨伐江东,刘晔是第一个不赞成的。
    要知道,袁军才刚刚平定了荆南,正需修养阶段,而袁耀却急而起战事,这就让他非常的不理解。
    华歆闻言后,便走出直言道:
    “刘兄啊,孙策要是灭了黄祖,实力将会大涨,到时我军想灭江东将会极其艰难尔!”
    “当趁其无暇顾忌后方时,一举平定江东,为我方剿灭隐患也!”
    华歆此言一出,众谋士闻言后,便知道这计策是谁建议的!
    感情袁耀这次急而发动伐吴战争,乃是华歆的挑唆与谏言啊!
    不过华歆此言,也是极有深意,众人也不好反驳。
    消灭江东孙氏,对袁军今后的发展最利,但弊端却是没有多少粮草支撑伐吴啊!
    就算韩玄,季游在荆南于豫章搜刮到地下三尺,也挤不够二十万人伐吴的粮草。
    速战速决还好说,孙策要是跟你打起了游击,打起了消耗战,袁军二十万人,将会被拖死在了吴越之地。
    刘晔就是这样认为的,便劝谏说道:
    “主公,华歆此计虽利,但弊端就是我军粮草断缺,不宜急而伐吴尔!”
    袁耀闻言,内心毫无动摇,面露坚定说道:“伐吴,我意已决,江东一日不平,对我军后方极其不稳定!”
    袁耀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下的决断,而不是草草了断的。
    孙策此人,打仗不畏生死,还身先士卒,更是很得吴越之地的民心。
    袁耀深知此人勇武,要是不尽早除之,等他做大,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袁耀也有点怕他啊!
    按照历史轨迹;孙策此人要是不夭折,凭借他的勇略,就敢在官渡之战爆发时,带一队骑士突袭许昌,迎献帝于东吴!
    就此勇略,许多人都不敢轻搞突袭,袁耀也不敢跟孙策这个玩命的家伙比。
    毕竟谁都惜命,在没有十足的把握前,是不敢把性命豁出去的。
    就连一度以仁义为本的刘备,在没有绝对的保障前,他也是不敢豁出命来突袭许昌。
    而孙策这货就敢了,还是无脑的勇冲!
    所谓;横的怕愣的,就是孙策的这种愣子。
    当初袁耀突袭进许昌;那是取了巧,还是夜晚。
    要是孙策的话,他就能给你打进去,还是明着来的那种,完全是不怕死的二楞子。
    所以袁耀内心有点惧他啊,不剿灭孙氏统治的江东,他内心是一刻都不安心啊。
    刘晔闻言,深知袁耀决意已定,再谏言也是无果。
    但粮草不足,令刘晔非常的担心,他突然想到了什么,便建议道:
    “主公,孙策竟然造谣江夏已被我军所占,不如就此前往夺之,还能得到;钱粮与造船工坊!”
    刘晔可是记得当初过江时,袁耀疑虑已军没有造船厂坊,法正就言江夏有。
    夺取江夏;不但有钱粮支撑伐吴,还能得到那造船工坊,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袁耀闻言后,心中忧虑,便问询道:
    “子扬之策,深得我心啊,但我军取江夏时,黄祖会不会无视孙策率军掩杀之危,执意撤军回援江夏呢?”
    “不会!”刘晔闻言,坚定的回道,进而分析局势:
    “我军准备伐吴,孙策是最着急的那位,黄祖要是敢撤军,孙策绝对不会任由他无伤而撤!”
    “所以,依我之见,黄祖必定不敢异动,继续跟孙策对峙!”
    袁耀听闻后,便点了点头,深知取江夏没有阻拦后,便将张绣的投诚之事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