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大运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酒过三巡,杨子墨坐在院子中看着天上的月亮静悄悄的。来到大秦已经十几年了,静下来的时候他常常会看着夜空中的明月发呆,他会想到故乡的亲人是否安好,他热爱的国家是否成为了世界的主宰。
    他会想念手机、电脑,也会想念炸鸡、阔乐;更会怀念喧嚣的夜市。那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有到了晚上才会开始真正的生活。
    真怀念啊!
    “父亲,你怎么唉声叹气的。”
    性子活泼的二女儿璇音端着一盘杨子墨做的小吃,凑上前来,并排坐在一起看着夜空。
    大女儿璇玑则很是乖巧的给杨子墨拿来了外套披在了身上,然后静静挨着杨子墨的身边坐下,父女三人经常这样坐在一起,陪着自家的父亲。
    “想家了,也想爹爹自己的父母了!”
    看着身旁两个亭亭玉立的女儿们,杨子墨的语气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思念,自己的孩子已经这么大了。不知道二老现在还是否健壮。
    “爹爹的父母,一定在遥远的地方吧。我们能看见吗?”
    璇玑向往的说道,这些年来她们也知道自己父亲的来历很是神秘,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璇音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把鸡爪放回了盘子里面,安静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不知道,或许能,也或许不能。他们在遥远遥远的地方,就连我也找不到回去的路。”
    这么些年来,杨子墨也曾试着寻找回去的方法,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
    老家,一个多么遥远的名字啊!
    “在爹爹的故乡,娶媳妇可不简单呢。房子、车子、票子......”
    “什么是票子?”
    “什么是钻石啊?”
    “网红是什么?”.....
    两姐妹就像好奇宝宝一样,对很多新奇的话很感兴趣。时不时抓着自家爹爹的衣服,让他好好讲仔细一点,有些东西她们好半天都没听懂。
    杨子墨则一手端着酒壶,摸了摸闺女们插满发饰的脑袋。一字一句的讲到自己故乡的事情。
    瞥了一眼隐藏在暗中的某人,杨子墨继续绘声绘色的讲道。他知道那人是陛下手中谁都不知道名字的暗卫。
    但是这些都跟他没有关系,他已经在秦国生根发芽了。他已经为这个帝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为了让暗处的人听得更加明白,他还提高了声音,就怕他们听不清楚。
    “陛下,国师讲......”
    一名暗卫在始皇帝面前低着头禀报道。
    听完暗卫的话,始皇帝没有任何的表情,眼睛还盯着手里的奏书批阅。
    “朕知道了。”
    “安顿好家中妻儿亲人便去吧!朕会厚待的!”
    始皇帝对面前的暗卫说道,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开。
    “诺!”
    男子当即应道,完全没有任何的感情的波动。
    “影子!”
    “陛下!”一道黑影闪过。
    “就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仆人吧。”
    “诺!”
    影子知道陛下的意思便是让潜伏在国师府中的探子,从今以后的身份不再是密探,而是作为仆人的身份生活在国师府了。
    ......
    “各位大人早!”
    “国师早!”
    “这冬至节喝上一万羊肉汤可真是暖和,老夫现在浑身都是暖洋洋的额。”
    “那不是,昨日吾府中可是宰了五只羊。今日回去准备再吃上一回。”
    麒麟殿旁的偏殿里面,诸位大人们纷纷打着招呼,等着上朝。
    杨子墨与众人打完招呼便来到了郑国的面前。
    说起郑国,或许大家不知道,但是郑国渠确实如雷贯耳。
    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以疲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未曾想此举适得其反,促使秦国更加强大。
    《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随着后面的部门改革,郑国就顺利成为了秦国建设部的部长,今年已五十有七。
    这些年在郑国的领导下,秦国许多的大型基建项目都是由他主持修建的。特别是水利设施的建设,更是少不了他的存在。
    “郑大人!”
    杨子墨靠近郑国身旁,打着招呼。
    “见过国师!”
    郑国起身回礼,满脸不解的看着杨子墨。
    “本君有一个想法,想要询问郑大人一番。请您帮着参考一下。”
    “国师但说无妨,老夫定当知无不言。”
    知晓了国师的来意,郑国捋了捋胡须,自信的说道。
    其他注意着杨子墨身影的大臣,此刻也靠了过来,准备旁听一番。
    “本君计划在黄河与长江之间修建一条大运河,把这两条大河贯通起来,促进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加强南北之间的联系。您看是否可行?”
    嘶!嘶!嘶!
    杨子墨话音刚落,整个偏殿里面顿时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响起。
    国师的想法,可真是胆大至极啊!
    “国师,吾秦国修筑三百余里的郑国渠可是动用了数十万人,足足修筑了十年才完工。现在要是连通黄河、长江两处河流。两地可是足足相距千里,工程太过浩大啊!”
    冯去疾听到杨子墨的想法,顿时被惊呆了。国师近些年看来是有些飘了。如此浩大的工程,至少要动用工人上百万,所耗费的时间更是不敢想象啊。
    杨子墨也知道工程太过浩大,但是在这之间,春秋时期已经修建了不少的运河,再加上途中会经过很多的湖泊已经河流,从可行度上来说,还是可以的。
    “国师此举,也不是不行。不过工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都不是小数,以老夫的估算,或许会影响到秦国的发展。整个国内到处都缺人,若是修建运河的话。至少需要百万的工人,老夫认为还是有些不妥!”
    郑国想了想,还是说了实话。
    修肯定是能修的,最主要的还是人手不足。其他的都还能想办法的。
    “如此,本君便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