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页

      对所有邀请我的,我表示感谢。至于谢师,她就说,“咱们免了这道程序!要谢师,叫她们过五年,过十年,回来请我吃饭吧。”
    也不止是林雨桐不喜欢谢师宴,大部分老师都不喜欢。钱没少花,时间没少耽搁。就是学生们凑钱一块请各科老师,这也不适合。七十个人里,有经济条件好的,但也经济条件不好的。那干脆就不要办了嘛!
    数次婉言拒绝,总算把这一茬事给扔过去了。先是夏楠,糖糖这种的,叫林爸去就得了。这俩孩子,一个考到省传媒学院,一个考到师大的特殊教育专业。之前俩孩子的父母就给家里送了不少东西,这属于实在没法推脱的。两家私下就有交情。还有韩老师那边,四爷去就足够了。她是坚决不露面的。
    任何一个学生的谢师宴,都给免了。
    可紧跟着,学生给她打电话,“老师,咱们班都没有好好的照毕业照。咱们拍个毕业照吧。”
    那倒是!因为那时候顾不上,只被学校通知要去照合影的时候照了一张。
    都考上了,都高兴,那就照吧。
    林雨桐问了时间,他们说明早八点。也行,那就明早八点吧。
    第二天,四爷要跟着。他的说辞是:怕你跟学生们玩的没轻重。
    行!跟着吧。
    一进教室,七十个人坐的整整齐齐的。然后讲台上一件特别肥大的T恤,T恤是订做的。上面印着每个人的照片,照片上有名字,名字边有她们的电话住址还有他们被录取的学校和专业。教室里还有两个扛着相机和摄影机的,应该是学生请来的。
    因此,她一进去就笑,“这么正式?花钱了吧?这钱我出。”
    下面就笑,只吆喝她,“老师,看我们准备的礼物。”
    林雨桐笑了笑,那讲桌上的衣服直接套在自己身上,“好!我所有的衣服里,只这件最好看。”
    “老班,给我们说点什么吧!”
    说点什么?
    她取了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国、家、责任。
    国和家在上面,责任在下面一行,写在这两个字的中间。
    林雨桐就严肃了脸,“说点什么呢?那就从这四个字说起。先是国,后是家,不管对国还是家,都需要有责任。所以,今儿记住一句话,那就是‘责任比天大’。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大人了!努力了一场,以为是终点,其实,这里才只是起点而已。从此,无忧无虑的生活会离你们越来越远,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压力会扑面而来。你们得为以后的谋生储备足够的技能,也得为以后成家组建家庭开始一些感情投资。你们会烦恼大学毕业是考研还是工作,会向往恋爱,可等恋爱了,又在恋爱里患得患失。父母会渐渐老去,你们肩膀上的担子会越来越沉。但有什么办法呢,不管想与不想,你们都长大了。这就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和所要面对的问题。你们中有些人,许是会站在万人中央,成为明星,成为偶像。也有些人,会碌碌无为,泯然于人群。但不管你们成为哪种人,我都希望你们能挺起胸膛,要保持谦卑,但不可自卑。努力向上,不许颓丧。人的一生很长,命运总有坎坷颠簸,也总有柳暗花明。谁也不知道命运会在哪里转弯。有得,可以喜,不可以傲。有失,可以悲,不可以丧。
    你们在人生第一次大考里,创造了奇迹。那么,勇敢点!不管将来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想想,当年单科几分,十几分,几十分的人,两年的时间,考上了大学。这么一个创造了奇迹的人,还有什么事是闯不过去的?你们在低处待过,知道低处的滋味。如今,你们从山谷走到了半山腰。别泄气,一鼓作气的往山顶攀爬,并且牢牢的订在山顶上!等到了任他东西南北风,你自岿然不动的时候,那你,就是个人物了。
    人物,有大人物,有小人物。在我这里,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是一样的。就像现在的你们,排排坐,我站在上面,看到的每个人都是一样。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物,成功了,你告诉我一声,我为你会欢喜。失败了,告诉我一声,我给你加油。需要帮助了,告诉我一声,我是你的老师,我给予你所需的帮助。要是在外面受欺负了,告诉我一声,你要相信,你的老师有为你出头的能力。
    毕业了,得各奔东西。但所谓的再见,不是再也见不到。如果想,我们永远不会散。我希望你们能将这份同学之谊保存好,叫它常青不衰。在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你伸出手,马上会有其他六十九只手伸出来,将你拉起来,扶起来。在你们成功的时候,一嗓子吆喝,会有其他六十九双手为你鼓掌喝彩。没有世情冷暖,不会有世态炎凉。别管你是大明星,还是为生活奔忙的路人,我希望你们心里有一个角落,来安放此时的少年。
    孩子们,走吧!分别才能再见,我站在这儿,哪里也不去。我想看着你们离开!”
    摄像机不停的拍摄,该记录的都记录了,可以说一声再见了。
    可没一个人动的,有人哭了,然后哭了一片。
    林雨桐点了钟林,“你带头,一个挨着一个的离开。”
    钟林过来,伸手跟老师抱抱。
    林雨桐拍了拍他,“你生性豁达,为人慷慨,待人赤诚。但我想告诉你,与人九分便可,留一分来保护自己。外面不比学校,这里没人会想着伤你,但一脚踏出去,便不一样了。须得谨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