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四 忠臣孝子

      完了!
    一听这人的名字,朱雄英就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朱善是国朝闻名的老夫子,文章名满天下不说,为官这些年没有半点的非议。无论是才学还是道德,都是老爷子心中读书人的表率。而且,还曾在众臣之中,活得奏对第一的声望。
    现在在文华殿教皇子皇孙们读书的那些夫子,按辈分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这位老先生还参与了大明律的制订,其中对重要一条就是,姑表亲两姨亲之间,不得结婚。
    “还愣着作甚,还不见过朱师?”朱标见朱雄英发愣,再次喝道。
    朱雄英微微颔首,“见过朱师!”
    “臣不敢!”朱善让了半个身位,不受朱雄英的礼。但目光却看着朱雄英,开口道,“臣听闻,殿下平日于经学颇有排斥,不甚上进。殿下身负江山社稷,疲怠伤及国本,切不可孟浪行事!”
    “这就开始训上了!”朱雄英心中绝望的喊了一句。
    老爷子登基之后,对程朱理学这种三纲五常道德伦理的学说大加推崇。所以朝中,都是这些有些才学品德虽没得挑,但做人异常古板的夫子。
    “你是有学问的人!”老爷子再对朱善笑道,“跟咱一样也是姓朱的,咱大孙就教给你了!还是那话,该管就管,不用怕!”
    朱善闻言,又看看朱雄英,“皇上,若殿下疲怠,臣可以打吗?”
    “这个........”老爷子顿时有些迟疑。
    他的宝贝大孙,骂几句就行了,打是万万不行的,况且他这个当爷爷的,都没动过一个手指头,别人怎么行。
    “打!”朱标则是干脆的说道,“不听话,就要打!”说着,对老爷子说道,“父皇,当年儿臣读书的时候,也没少受宋夫子的戒尺!”
    “你是你,他是他!”老爷子不悦,“还没教呢,怎知咱大孙不听话,不好好学!”
    朱善一笑,“皇太孙身份贵重,体罚之事,非到万不得已,臣是不会的。若平日殿下怠学,臣便体罚伴读,以儆效尤!”
    “应该的应该的!”听到打伴读,老爷子顿时眉开眼笑,反正不打他孙子,怎么都行。
    而朱雄英则是听出了别的意思,“父亲,儿子还有伴读吗?”
    “有!”朱标瞪他一眼,“在国子监给你找了几个品学兼优之士,跟你一块读书!”说着,对朴国昌用了个眼色,“叫他们进来!”
    稍后片刻,两个面容肃穆,目不斜视的年轻人进来。
    “臣铁铉!”
    “暴昭!”
    “叩见吾皇万岁!”
    “叩见太子千岁!”
    “叩见皇太孙千岁!”
    “这铁铉,还有暴昭都是国子监的翘楚!本该授官牧民,我给你选到东宫陪你读书,你要知道里面的深意!”朱标正色道。
    而朱雄英听到这两人的名字,先是微微一愣,随后肃然起敬。
    这两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孝子,他们就代表着,真正读书人的风骨。
    士不可不弘毅,说的就是他们。
    士可杀不可辱,说的也是他们。
    在历史上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忠诚的含义。
    原本时空之中,燕王朱棣骑兵靖难,曹国公李景隆统五十万大军,结果被朱棣追着屁股一顿暴揍,狼狈逃窜。
    是铁铉收拢了残兵败将,死守济南,让朱棣寸步难进。
    朱棣调来火炮轰击,铁铉直接把老朱家祖宗的画像挂在城头。
    意思是,朱老四,你家祖宗跟这呢,你丫有种来轰!
    朱棣围城三月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后听了姚广孝的建议,直接南下奇袭京师应天府,终夺帝位。
    后来朱棣帅大军再攻济南,铁铉被俘。
    朱棣问他降不降,他毅然道,“尔乱臣贼子,吾大明之臣,安能降之。速速杀吾,无需多言!”
    但朱老四什么脾气,别人越是不投降他越来劲。
    他让人割了铁铉的鼻子耳朵,煮熟了塞进铁铉的嘴里,问他滋味如何。
    铁铉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最后,朱棣对他施于磔刑,就是捣蒜一样碎尸万断。
    黄道周说他,芳名千古,虽死亦生。
    乾隆说他,慷慨捐躯、或从容就义;虽致命不同而志节凛然,皆可谓克明大义。并且在济南城,建立铁公祠。
    至于另外一位,暴昭,也是出了名的硬骨头。
    应天府被攻破,暴昭被押送到朱棣面前,骂不绝口。
    朱棣让人敲掉他的牙齿,剁了他的手足,他依旧骂不绝口。
    最后,同样是残酷的磔刑。
    “这两人,竟然是我的伴读?”
    看着这两人,朱雄英心中百转千回。
    这两人可不是那些嘴炮读书人,更不是满嘴道德仁义背后见利忘义的读书人。
    他们是堂堂正正的风骨,是华夏读书人的脊梁!
    “臣,叩见皇太孙殿下!”两人对着朱雄英,叩拜行礼。
    “快快请起!”朱雄英快步上前,把两人搀扶起来,仔细的大量对方。
    此时这两人的岁数都不大,二十出头的样子。可两人的面容,都庄严无比,甚至有些刻板。
    “这一世,你们这些忠臣孝子,不会惨烈而死!”朱雄英心中暗道。
    其实,他和老爷子是一样的人。心中敬佩的,永远是这些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
    “还有一位伴读,过些天才能到!”朱标又在旁说道,“他们三人,都是士林中的翘楚,你要对之如手足,不可慢待!”
    “还有一位?”朱雄英下意识的问道,“谁呀!”
    “山东,方孝孺!”朱标道。
    “又是个牛人!”
    朱雄英脑子里一片茫然。
    方孝孺,被称为天下读书人的种子。
    原本时空之中,姚广孝对朱棣进言,无论如何都不能杀方孝孺。
    但面对方孝孺的质问和怒骂,还有那句你诛我十族又何妨,朱棣被彻底激怒。
    “往后自己身边都是这些忠臣孝子?”
    对于这些人,朱雄英是敬佩的,但身边都是这些人,注定没有好日子。
    “那个.........儿子想,三个伴读是不是少了些!”朱雄英小声道,“再者说,所谓文武才能全才,不如在勋贵子弟中!”
    “那些纨绔子弟找来做甚?”朱标怒道。
    朱雄英的心思,他一清二楚,那些勋贵子弟就会带着他玩,讨好于他。
    “曹国公李文忠之子不错呀!”朱雄英好似没听见,对老爷子继续道,“皇爷爷,李景隆那人聪明伶俐,不如给孙儿当伴读吧!”
    “不.......”
    朱标的不字还没开口,老爷子已经笑道,“好,怎么说他也是咱家的人,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