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吐蕃国书引帝怒

      狄仁杰看着面前的宋千流在思索中下意识地叹气,跟着摇摇头长出了一口气。
    “蓝田侯,如今大周有恶疾,但是不少恶疾并非一时而得。”
    “而是长久积累下来的结果。”
    “这等恶疾非一时可治也!”
    宋千流闻言明白狄仁杰是劝说在劝说自己不要过于激进。
    府兵制的弊端是慢性毒药,如今毒药已经深入大周的筋骨之中。
    只能一点点抽丝剥茧。
    万万不可用猛药治疗。
    否则病没治好,大周可能就先被猛药的强劲药性给干掉了。
    “狄大人,可是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当下大周四面皆是虎狼,若无精兵强将,大周只会被虎狼一点点蚕食。”
    “而且如今大周已经失去安西四镇,断去一支臂膀,若是不能及时夺回。”
    “那后突厥和吐蕃将会成为大周的噩梦。”
    听到宋千流的话,狄仁杰沉默不语。
    如今大周可谓是内忧外患。
    征调陇右府兵,会进一步加速陇右府兵甚至整个大周府兵的枯竭。
    不征调陇右府兵,大周若无充足的兵将驻守边疆将会被四夷一点点吞噬。
    这种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情况可太难受了。
    宋千流看着狄仁杰沉默不语,便也跟着沉默起来。
    两人在屋中沉默许久,狄仁杰最后猛地起身。
    “蓝田侯,当下国朝已经到了存亡之秋,改革势在必行!”
    宋千流此时也起身看向狄仁杰。
    “狄大人,若无断尾求生之决心,大周危矣!”
    “朝廷必须要重拳出击,打压武勋集团,征募更多的健儿来补充府兵的不足。”
    “如今毒在筋骨,当刮骨疗毒。”
    “明日早朝,我会以蓝田侯的身份向陛下上书,届时还望狄大人能够相助!”
    狄仁杰闻言轻笑着说道:“还是我来吧!”
    “听闻蓝田侯语出惊人,狄某担心蓝田侯又有高论,令天子和文武惊愕!”
    宋千流听出狄仁杰是在打趣自己。
    于是笑着说道:“也好,狄大人,如今尚任支度郎中,又加朝散大夫。”
    “宋某如今只是无职县侯而已!”
    听到宋千流自黑,狄仁杰笑着摇摇头。
    “蓝田侯不必多虑,御史台虽被拆分,可少不了你这言官之首。”
    “多半等到陛下将御史台改组完成,蓝田侯也就能够恢复职务了!”
    随后宋千流和狄仁杰约定明日早朝联名上书。
    接着狄仁杰非要在府上宴请宋千流。
    宋千流则是觉得狄仁杰舟车劳顿早点休息为好,
    于是两人拉扯一番后,宋千流最后在狄秋的掩护下“逃”出狄府。
    狄仁杰则在狄秋的劝说下早早沐浴休息。
    翌日。
    宋千流穿上紫袍,手持象牙笏板。
    坐着自家的马车来到宫殿之前。
    值守宫门的卫士看到宋千流从马车中走出,顿时咽了咽唾沫。
    这位爷怎么又来了!
    不是说他因为癫疾发作,要在府上休养十日吗?
    周围的文武看到宋千流也是一副见了鬼的样子。
    但是他们有了之前的教训,再也无人去好意或恶意的劝说阻拦。
    众人对宋千流的出现当做无事发生一般。
    宋千流对此只有轻笑。
    百官都是人精,在有了前车之鉴后,都老实起来。
    而宋千流环顾四周终于找到了正在和宋璟等人说话的狄仁杰。
    狄仁杰此时正在和宋璟说着陇右道的情况。
    “宋相,陇右道情况不容乐观,最好的折冲府都只能凑出七八百的卫士。”
    “不少折冲府用老少充数也只有两三百人。”
    “若是长此以往,陇右道将再无府兵可为朝廷征调!”
    “还望宋相...”
    没等狄仁杰把话说完,宋璟便叹了口气。
    “狄阁老,你也是高宗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之一。”
    “而且你又久在地方巡察,不会不清楚如今大周的情况吧?”
    “如今陛下又计划着在年底趁着吐蕃境内大雪封路,派兵收复安西四镇。”
    “陇右道必定是征发府兵的重地啊!”
    宋千流此时走到他们身旁拱手说道:“两位阁老!”
    宋璟闻言看向宋千流,叹了口气说道:“蓝田侯!”
    “你的病症可好了一些!”
    宋千流笑着拱手说道:“宋相放心,我已经无大碍了!”
    “方才宋相所言也确实是个问题。”
    “不过狄阁老和我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宋璟瞬间反应过来,脸色有些难看。
    “莫非是以募兵代府兵?”
    宋千流和狄仁杰不约而同地点头。
    宋璟看了一眼宋千流和狄仁杰,随后叹了口气。
    “我会考虑考虑的!”
    言毕,宋璟皱着眉头向宫中走去。
    宋千流则和狄仁杰一同进入宫中。
    等到女帝发现宋千流出现在殿中时,并没有什么惊讶。
    反而向宋千流点了点头。
    宋千流猜出多半是平阳的功劳,于是也颔首回敬女帝。
    接着女帝扫视群臣。
    “昨日怀英从陇右归来,不仅带来了西境的情况,也带来了吐蕃国主松干赞的国书!”
    “先不说陇右的情况,来人,给诸位爱卿念念这吐蕃国主上给朕的国书。”
    女帝身旁的女官闻言当即上前接过吐蕃国书。
    站在女帝身旁面向群臣开始诵读。
    “臣吐蕃国主松干赞拜表大周天子。”
    “臣下误听谄臣之言,以下犯上,实乃大不敬。”
    “今谄臣已除,臣亦悔悟,故以牛羊五千献于陛下,还望陛下念及旧日情义,勿要迁怒于我吐蕃百姓。”
    “万方有罪,罪在臣下一人。”
    “不日,臣下将亲至神都向陛下谢罪。”
    在女官的声音停下后,女帝当即大笑起来。
    “听听,吐蕃国王是误听了谄臣之言,方才发兵压境。”
    “如今谄臣已经除去,为了避免误会,献给朕了五千牛羊。”
    说到此处,女帝猛地拍案而起。
    “狗贼,那五千牛羊是献给朕的吗?”
    “那是赔给受惊的百姓的!”
    “杀了谄臣,怎么不把谄臣的人头一同送来?”
    “不日将会前来谢罪?”
    “呵呵,不日是什么日子?”
    “明日?还是十年后?”
    “是他一个人前来,还是带着他的吐蕃大军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