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无药可救的胡炎

      七千多人的大剧场,只有郭德刚浑厚的声音响起。
    随着他口吐莲花,观众也愈发入迷。
    不知不觉中,一个“头”讲完,半个小时也已经过去。
    “啪!”
    醒木拍桌,急促又惊魂。
    突然响起的声音,把观众们吓了一跳。
    眼神迷离,愣愣抬头,便见郭德刚已经下了高凳,正朝台下深深鞠躬。
    观众突然醒神且傻眼。
    这就不讲了吗,后面呢,后面到底怎么样了?
    事实证明,身体上最难受的是挠痒痒。
    越挠越痒,越痒越挠,挠挠痒痒,痒痒挠挠,严重的能让人连这块都想扯下来。
    可是痒痒再厉害,它也比不过心里被勾搭起来的好奇心。
    因为你想挠都没地儿挠去,就剩下一个感觉:难受!
    全场的观众,此刻便感觉心里头难受得不行。
    被顶在兴头上下不来,这怎么能行?
    “后来呢,郭老师,后来呢?”
    “谁杀的人啊这到底?”
    “郭老师,再讲一段啊。”
    “再来一段。”
    “再来一段。”
    心情一致,嘈杂的起哄声,很快统一了队形。
    然而他们太善良了,永远不知道郭德刚心里有多坏。
    他行礼起身,只笑眯眯的朝台下拱拱手,屁都不放一个,便转身下台了。
    “啪啪啪~~~”
    可怕的小白兔们没办法,只能心痒得咬牙,但同时送上如雷般的掌声。
    因为这故事确实太精彩,听着太过瘾了。
    郭德刚抬步下台,余光却不停的四扫,最后嘴角不自觉的扬起。
    好啊,谁说评书没落的?
    大伙这不是挺爱听的吗?
    有这胃口吊着,“德芸书馆”应该能再火上一波了。
    演员下,主持人,热闹的动静中,终于到了中场。
    “……接下来请欣赏《杂唱快板》,表演者:李青、高锋、张芸雷……大家掌声有请!”
    观众还没从前面的《九头案》回过味来,却再次被一长串的名单惊到了。
    怎么又上这么多人,演群口呢这是?
    也不对,群口活儿也用不了这么多人呐?
    当然,有这种疑惑的人,都得老老实实的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外行人。
    因为按相声门的讲究,遇到时间过长的买卖,那中场便不叫“中场”了,而是叫“双开场”。
    你也可以理解为上、下两个半场的意思。
    时间过得太久,观众情绪顶不住,普通的对口活儿很难起到“中场”的作用。
    所以干脆再弄一个热闹,动静大的活儿来镇场,好让下半场的演出氛围不掉。
    老祖宗们总结出来的生存之道,德芸社不可能不清楚。
    而且这次,更算花了心思铺排。
    上半场的开场,使得相声门的本门唱——《太平歌词》。
    那下半场的开场,便全换成了“学唱”小曲小调,外加快板。
    随便拿一样出来,都够撑个小剧场的开场,更何况还是全部拢在一块儿?
    而且上台的演员,光看名字、辈分,就知道里头的份量有多大了。
    一行六人,鱼贯登台,一字排开。
    李青和高锋俩人相声说得好,但最早都是跟着名家学得快板,所以手艺那是真尖呐。
    前面一段快板起头,后面一段快板书押尾,真是达到德芸社的天板板。
    串在中间的小辈没有那能耐,只唱小曲儿,《糊涂调》《探妹》,尤其是小岳的《送情郎》,张芸雷的《照花台》,引得观众尖声叫好。
    声音尖,自然是女人了。
    不过,胡炎觉得那些小姑娘,跟小岳没什么关系,她们都是奔着张芸雷去的。
    而那些不断叫好的大娘,倒才是为他叫的。
    没瞧见,那些大娘连小黑胖子都不瞧了,就一个劲儿的冲他咧嘴么?
    所有曲种当中,歌曲是最容易被传唱的。
    没腔没调,跟着哼上几句,都感觉有滋味儿。
    几首失传的小曲儿一出,观众们在叫好的同时,视频录制的更勤快了。
    所以很明显,这个中场的效果是成功的。
    与众人的关注点不同,胡炎不担心台上的动静,目光不时在台下观众中四扫。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分辨,他已经找出了不少同行的所在。
    不过还好,今天的场地特殊,意义也特殊。
    一众同行们,除了脸色越来越难看,不敢明显的使绊子。
    不拆台就已经是捧场了,胡炎如此想到。
    时间缓缓,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
    下半场的氛围不掉反升,也推着场次来到倒二。
    倒二的场次,是郭德刚特地留给胡炎的。
    对,就是留给他一个人的。
    因为他即将表演的,也是一段失传的单口相声。
    经验老道的胡炎,则早已经换好了大褂。
    从头到脚,利索停当,没有一处是不合规矩的。
    只是,说实话,他又兴奋了。
    真的。
    只要是上台,哪怕园子里的小舞台,他每回都忍不住兴奋。
    眼巴前这种七千多人的超级大舞台,更让他兴奋得不行。
    因为这太有挑战性了。
    相声门靠手艺吃饭,对剧场大小的演出效果可是有过精准判断的。
    几百人的小剧场,艺人表演时最省力,观众听得也最有滋味,但就是赚不到钱。
    两三千人的中型舞台,艺人卖大力气,基本也能将观众拉住,收入也很可观。
    但到了这里,也就算是到顶了。
    如果超过这个人数,达到上万人,甚至几万人的大型舞台,那就真的没办法。
    演员就是累死在台上,依然会让很多观众不满意。
    看不到你发托卖相的表情,要是设备差一点的,可能连个投影画面都没有,远远的看着,舞台之上就两个黑点儿。
    但有难度,才代表有挑战性呐。
    郭德刚前面一个人半小时单口,完全兜住了全场,现在轮到自己啦。
    他行,自己肯定也要行啊,毕竟都是男人嘛。
    甚至说,胡炎还想使得效果比他更好,那才显得自己不断在进步嘛。
    所以说,胡炎这种心态,估计很多艺人都理解不了。
    怎么说呢,有点变态,貌似又无药可救。
    单口是大活儿,相当费嗓子的。
    李青虽然没法陪着上台,但他细心的端了一杯温茶过去。
    “师叔,快上场了,再润润嗓子吧。”
    这个可以有,胡炎接过来,半饮半含,拍拍搭档的肩膀,正式抬步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