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就我这个当皇帝的没钱呗

      第二天朱厚照来到西山看大棚里的土豆和玉米的长势。
    西山建了十个大棚,一半种土豆,一半种玉米。
    根据每个大棚不同的浇水,施肥情况,总结出最适合土豆和玉米的种植方式。
    邱聚是八虎中最年轻的一个,而且能写会算,为人精细,被朱厚照专门安排来管理大棚。
    一开始邱聚还不大情愿,当年胯下挨了那一刀就是为了不去种地,好么,这又回到起点了。
    而且这来大棚管种菜不是相当于发配了么,自己都被马永成给嘲笑了。
    但是渐渐的邱聚发现太子并不是发配自己,太子经常没事儿就来西山,来西山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看大棚里的这些菜,比玻璃工厂还重视。
    “邱聚干的不错嘛!记录的很完善,大棚管理的也好,本宫很满意。”
    朱厚照看着大棚里茁壮成长的禾苗,夸赞了邱聚几句。
    “多谢太子爷夸奖,能为太子爷效力是小人前世修来的福分。”
    拍马屁是宦官的必修课,邱聚那是张口就来。
    “别小看了你现在干的事情,史书上都能给你记上一笔,后世人提到土豆和玉米都会提上你一嘴的,后世弄个十大优秀太监排行榜这种东西,准有你的一份。”
    朱厚照也亲自在大棚里干些农活,一边干一边和邱聚聊天。
    十大优秀太监?那岂不是要像三宝太监一样流芳百世?
    邱聚不敢想象,得到了太子爷的肯定,邱聚就满足了,就希望太子爷别把自己忘在大棚就行。
    这个时候看大棚的邱聚,还想象不到自己以后会走遍全国,推广玉米和土豆的种植技术,活民无数,被老百姓称为神农太监,活着的时候就被请进了生祠,被万民敬仰。
    下午的时候,唐伯虎腰酸腿软的从莳文楼回来了,还带回来了宁王府的订单。
    朱厚照见唐伯虎这个样子打趣到:“看来朱拱栩的银子使得很到位啊。”
    唐伯虎嘿嘿笑道:“关键姐儿们看重的是哥哥的才华,才华懂吗?”
    唐伯虎跟朱厚照越来越熟了,自称哥哥一点都不客气,朱厚照也喜欢他这种亲切的聊天方式。
    朱厚照放下了手里的农活,和唐伯虎回到房间去谈事情。
    朱厚照打开订单,十尊三尺琉璃佛,二十尊二尺琉璃佛,琉璃摆件大小若干,琉璃茶具二十套......
    朱厚照纳闷的问道:“怎么这么多琉璃佛啊?这不是朱拱栩的订单吗?”
    唐伯虎答道:“我也纳闷来着,但是也没问出来个所以然,而且要的都是弥勒佛。”
    朱厚照就觉得很古怪,但是一时也猜不透原因。
    “朱拱栩这是打算花多少钱?”
    “这些东西我算了算,给他报价五十多万两,朱拱栩承诺我,把价格压下来多少都给我反两成的好处,还先给了我两千两的辛苦钱。”
    说着,唐伯虎把银票放到了朱厚照的面前,之前两人就预料到了朱拱栩会贿赂唐伯虎,朱厚照告诉唐伯虎给多少都收着,不要白不要。
    “说好了这钱让唐兄自己收的。”
    “先紧着令尊的那个一百万两的缺口。”
    唐伯虎不在意的说道。
    “不差这点,这笔货款都收上来就绰绰有余了。”
    说着,把银票推了回去。
    “价格上就不给他便宜了,就五十万两,给他多出二十万两的货,咱们这成本多少钱你也知道个大概,到时候好处该收就收,别说漏了就行。”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朱厚照十分相信唐伯虎的为人,对待唐伯虎也无比的真诚,真正的好兄弟不忌讳谈钱,而是谈钱的时候一点也不尴尬。
    “你还别说,我昨天又遇到那个唐岚儿了,那女的可比朱拱栩精明多了。
    一开始是想跟咱们直接买琉璃矿,后来我咬死说琉璃矿产出的矿石也没多少了,而且主家不方便露面,只接受订单。
    她后来又旁敲侧击的问了半天,哥哥我差点说漏了,后来干脆装醉。”
    朱厚照之前就跟唐伯虎说过那个唐岚儿不简单,幸亏有防备。
    “辛苦唐兄了,一会儿我让老刘给你拿点鹿茸和海马干回去补补。”
    “哈哈,你哥哥我用不着那玩意。”
    朱厚照安排谷大用去按照订单上的东西生产,并且给这订单上生产的东西都单独开模具或者做上记号,以后加以分辨。
    订单上的好多东西估计都是朱拱栩用来送人的,等到哪天想要揪出宁王的同党,这也是个证据。
    十天后,完成了与朱拱栩的交易,钱货两清。
    朱厚照不禁感慨,朱拱栩是个好同志啊。
    但是又一想,一个藩王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五十万两,自己的父皇弘治想要赈灾平乱还得在太皇太后的寿辰里扣钱,就觉得好气啊。
    合着就我们皇帝一家子最穷呗。
    自己算不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把卖镜子的钱,坑寺庙的钱,和朱拱栩那笔交易的钱加在一起,总共有一百二十多万两。
    朱厚照把一百万两银票送到弘治手上的时候,弘治一脸的难以置信。
    太子真的一个月就挣到了一百万两!
    “父皇,儿臣只是这个月能拿出来这么多,下个月可没了。”
    确实下个月不能再像这个月这样,连蒙带骗的搞这么多钱了。
    但是朱厚照相信自己凭借着后世的知识和系统,以后总有一天每个月都能挣到一百万两,甚至更多。
    但是自己不能总往国库里搭钱吧。
    弘治询问太子是怎么挣到这么些钱的,怕太子没走正道,但是就算不走正道也挣不到这么些钱啊,这都赶上国家一年两三成的税收了。
    朱厚照一点也没瞒着,把自己卖镜子,卖玻璃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
    弘治听的目瞪口呆,钱还可以这样去挣吗?
    当弘治听到一个寺庙轻而易举的就拿出来几万两买佛像,几千两的镜子能卖出去那么多,尤其宁王世子就能拿出五十万两的时候,弘治陷入了沉思。
    合着你们各个都有钱,就我这个当皇帝的没钱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