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操之过急

      天津送来的电报打断了朱厚照的清闲。
    在了解了天津舰队的战果后,朱厚照大吃一惊。
    天津舰队直接跑到走私港口附近,把走私航线彻底给断了。
    天津港被几十艘走私商船填满了。
    收缴的走私货物不计其数。
    逮捕的参与走私的商人海员数千人。
    陆续还有货船会被押送到天津。
    这封信是在朱直跟海盗谈招安后,对走私商船进行全面封锁后发出的。
    天津港都快放不下这么多商船了,不过按照信中的意思,对走私全面封锁之后,接下来不会有太多的商船了。
    这效率也太快了些吧,对走私集团的打击要比自己预想的还要早,还要猛烈。
    信中李建通对朱直大肆称赞,说多亏了朱直的出谋划策,把走私集团和海盗一起给打击了。
    朱直小小年纪却不惧危险,亲自与海盗头子谈招安,颇有太子殿下的风范。
    朱厚照心说我可没有五峰船主那么勇。
    要是我,我还是选择发展经济,等实力碾压的时候一波把对面推倒。
    亲自去见海盗头子?
    不存在的!
    随同信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勋贵,官员参与走私的证据。
    人证物证俱全。
    他们想抵赖都不能。
    天津舰队高效超额地完成了预订任务。
    按理说,朱厚照应该高兴才是。
    但是朱厚照却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朱厚照干脆不晒太阳了,到皇宫里去找弘治商议。
    到了乾清宫,给弘治行礼后。
    弘治说道:“正好你来了,看看这些奏章吧。”
    朱厚照看着那熟悉的小山一样高的奏章。
    心说这肯定是走私集团的弹劾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朱厚照把天津发来的电报拿给弘治看。
    自己则拿起奏章看了起来。
    看了几封朱厚照就停下了,和自己想的差不多。
    都是找各种理由弹劾自己和天津舰队的。
    内容基本上千篇一律,说天津舰队再这么搞下去就要国将不国了。
    而且不光是江浙集团的官员,参与海上走私的庞大势力网一股脑地压了过来。
    这么多奏章,这么多的势力,隐隐有威胁之意。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我成他们的杀父仇人了。”朱厚照调侃道。
    弘治看完了朱厚照天津舰队送来的信件,也明白了突然出现这么多奏章的原因。
    没想到天津舰队这么强大啊,短短时间就把他们逼上绝路了。
    这狗急跳墙的速度有些太恐怖太吓人了。
    弘治放下手中的电报说道:“你收的这个义子能耐倒是不小,不过操之过急了。”
    朱厚照也点头。
    按照之前自己所设想的,没这么快把走私集团逼上绝路的。
    自己的做法一直都是温水煮青蛙,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跳不出去了。
    自己本以为天津舰队这么几艘船不可能一下子切断走私航线的。
    理想的状态,是让走私集团损失利益,但是又不至于让他们觉得一下子活不下去了。
    让他们觉得肉痛,但是又觉得损失可以接受。
    勋贵和官员们的损失,江浙集团应该会给他们补偿。
    跟着他们的勋贵和官员觉得参与走私无利可图,也许就慢慢地退出了。
    这样既削弱了走私集团,又把走私集团给分化了。
    现在可倒好,把他们的船货差不多一锅端了。
    他们现在何止是狗急跳墙,简直就是狗急上树了。
    而且把参与走私的勋贵和官员们逼到了江浙世家大族同一立场。
    这不是朱厚照希望看到的。
    这......也不能怪朱直太能干,毕竟这孩子也是一片好心。
    只怪自己当初没交代清楚。
    现在只能解决眼下的问题了。
    朱厚照把参与走私的名单整理了出来,进行分门别类。
    那些世家大族不用考虑了,朱厚照就是要和他们死磕到底。
    勋贵,部分官员,间接参与的家族等等把他们挑出来。
    把扣押他们的人给释放了,并且向他们表现出善意。
    向他们申明,朝廷会开启海禁,并且实行正常的海上贸易。
    并且会继续给予他们参加海上贸易的权利。
    只要你们正常缴税就行。
    而且保证你们参与正常的海上贸易要比和世家大族合伙走私好处大。
    起码合理合法,不用担心朝廷找你们麻烦。不能把所有的走私商贩一网打尽啊,到时候开启正常的海上贸易还是需要人参与的。
    以前他们也不怕朝廷找麻烦,但是以现在天津舰队表现出来的实力,确实有阻止他们继续走私的能力。
    该怎么选,他们自然心里有数。
    等到开启海禁,实施正常的海上贸易,扣押的船货还会如数奉还。
    但是如果海禁不能开启,扣你们的船货也别想着拿回去了。
    朝廷那就彻底实行海禁。
    到时候就真是片板不得下海了。
    那些世家大族的船货干脆想都别想要回去了。
    人也别想要回去。
    直接在天津港整编,天津舰队新造的船还缺人手呢。
    弘治也觉得朱厚照的做法比较合理。
    朝廷也不能跟所有的人都对着干。
    参与走私的名单上,南方的王爷,国公,侯爷一大堆。
    像是镇守南京的魏国公也参与到了走私之中,还有曹国公,宋国公。
    这些与国同休的勋贵只要争取一下,自然不会跟着走私集团一条道走到黑。
    还有那些王爷、郡王,也让他们别跟着走私集团掺和了。
    这些人都会被私下通知到,给他们安心。
    弘治看着名单上的宁王说道:“太子怎么把宁王漏了?”
    朱厚照心说宁王注定要造反的,还跟给他安什么心?
    朱厚照说道:“总得在皇亲国戚里树立个典型,别让他们觉得朝廷不敢办他们,我看宁王来当这个典型就挺合适。”
    弘治听说过朱厚照跟宁王世子有嫌隙。
    自己这儿子怎么这么记仇呢。
    弘治斟酌着是不是按照太子的意思把宁王当典型这件事。
    朱厚照想把这个事儿岔过去,问道:“河北平叛的事情有消息么?”
    弘治说道:“让你说着了,叛贼多马匹,一直在河北境内和官兵兜圈子,不过马中锡的奏章上说,多亏了有飞球营的协助,才没让这伙叛贼逃脱,正在对叛贼进行合围。”
    朱厚照听说情况还好,稍稍放心。
    正想给弘治科普一下西山的最新科研成果“飞船”。
    这时萧敬拿着一封急报呈了上来。
    弘治看后面色一变,把急报递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看弘治面色凝重,把急报拿过来飞快地扫了一遍。
    “山东杨虎聚集百姓数千,在临清杀官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