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香饽饽

      事实上不仅那些年轻士子,就连不少学问深厚的大儒都被惊动了。
    “此子才气惊人,惜乎戾气太盛,未免有违圣人之道,若是不能善加调.教,恐有走上歧路之忧啊。”
    应天书院,
    一位须发花白的花甲大儒看着手中的鸣世诗词,摇头轻叹道。
    “师兄这是动了惜才之心了?”
    旁边的另外一位看起来年纪要轻上一些的中年大儒笑道。
    “若是师兄真有此心,何不手书一封,对此子指点一二。
    以师兄的才学名望,此子能得师兄看重必定欣喜万分,少不了要多加求教。
    这一来一往间,缘分日深,还愁此子不满心孺慕侍奉于师兄座前吗?”
    “不妥,不妥。”
    年老大儒闻言手捻须髯略一迟疑,但还是摇了摇头。
    “观其诗词,此子本就轻狂气盛,锋芒毕露,若是老朽再亲书点拨,必然更骄其心,还是待此子稍经磨砺之后再说吧。”
    中年大儒摇了摇头,
    心说自己师兄还是太矫情,放不下大儒的架子。
    他们这些大儒虽然极受尊崇不假,
    但像这种本身有惊世诗才,稍加调教就不难成就文道大家的良材美质,
    也同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就怕你这边一矫情,以后就没你什么事了。
    不知道手快有,手慢无吗?
    如果他不是如今修行正值关键阶段,分不出精力来教授学生,
    连他这个当师弟的都忍不住想下手抢,就更别说别人了。
    “边僻之地,亦有英才。”
    白鹿书院,
    山长程景明看着手中这几首鸣世诗词,不由得暗自感叹。
    本以为就诗才而论,
    自己的弟子陆放陆子规在大胤年轻一辈中当独占鳌头,
    没想到这个李长青却如彗星出世一般一鸣惊人,与自家弟子倒也可称一时瑜亮。
    若非年纪已大精力不济,加上已经有了陆子规这个传承弟子,
    恐怕连他这个老朽都要忍不住再动收徒之念了。
    “想不到年轻一辈竟然还能涌现出这等慷慨豪情,有古先贤豪杰之风的诗才,正合我嵩阳风骨。
    若是入我门墙稍加调教,不出数年,必成一代文豪大家!”
    嵩阳书院,
    以擅著雄文而著称的驻院大儒赵昱赵仲明,此时正一边欣赏着桌案上摆放的鸣世诗词,一边抚须说道。
    “赵仲明你少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然而他话音才刚落,
    对面坐着的另外一位身材瘦小,声音却格外粗洪的小老头就毫不客气地拆起台来:
    “有这等鸣世诗词传世,自有文运所钟,文气积累胜过常人十倍百倍,本就是现成的文豪种子。
    有你没你人家都一样能成就文道大家。”
    说到这里,这位大嗓门的小老头却话锋一转:
    “况且这李长青是我荆湖子弟,就算真要拜师求学,也有我们岳麓书院在,哪轮得到你们嵩阳书院?”
    能这么跟赵昱说话,
    大嗓门的小老头自然也不是普通人,
    正是前来讲学顺带访友的岳麓书院驻院大儒,董竺董知节。
    “亏师兄你还好意思说。”
    赵昱当即反唇相讥:“你们岳麓书院近水楼台,却都没能将这等俊杰收入囊中,这说明什么?
    不是你们岳麓书院有眼无珠,就是人家压根就没看上你们岳麓书院。”
    “放屁!”
    董知节顿时像是被戳了肺管子,忍不住爆粗口道。
    “啧啧啧……”
    赵大儒顿时连连摇头:
    “师兄你好歹也是堂堂五品大儒,一开口就是这等不雅污言,简直臭不可闻,有辱斯文!”
    “赵仲明,你少在这里阴阳怪气,否则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小老头董知节没好气地哼声道:
    “别以为你现在是大儒了我就教训不了你,惹急了我信不信还像小时候一样代师父拿戒尺抽你?
    你可别怪我不在书院弟子面前给你留面子。”
    别看两人如今分别为两大书院的驻院大儒,
    当初却是一师所授,乃是一同读书一起长大的亲师兄弟。
    “一说不过就想动手,就你这样也好意思叫大儒?”
    赵仲明也忍不住气笑了:
    “你有本事倒是把我辩倒,让我心服口服啊,别动不动就拿拳头来说话,不就仗着年纪长,修为高么?
    你这副做派跟那些只知道倚力欺人的粗鄙武夫有什么两样?”
    董知节:“……”
    因为主修不同,论嘴皮子功夫他还真不如这位师弟。
    不过畏难而退可不是他董夫子的作风。
    “放心,这次我一定让你心服口服。”
    小老头丢下这么一句,起身往外就走。
    赵昱也是一愣:“师兄你去哪儿?”
    “襄川府!”
    董知节气哼哼的声音飘来:“我这次就用事实说话,让你心服口服!”
    ……
    在各地士林纷议,大儒震动的同时,李玄的这几首鸣世诗词也传入了京师。
    同样在朝野之间掀起了一阵不小的争议。
    “好一首将军令,好一首杀胡词!”
    韩王府。
    头发花白的韩王爷看着手上的诗词,读一句词,就喝一口酒。
    一腔本以为早已经凉透的的血液久违的沸腾起来。
    “想不到当今之世,还有如此铁血豪情的读书人!”
    老王爷的目光中满是缅怀,
    仿佛看到了昔日那个同样文武双全,豪情天纵的同袍战友。
    “书生之见,大言不惭!”
    相府,
    当朝宰相秦晖之冷哼一声把手中的诗文往旁边一丢。
    自恃有几分才学就开始不知天高地厚,
    竟敢言辞不敬影射朝堂,早晚会让他知道厉害。
    不过他眼下还顾不上这只小蚂蚱,有其他事更让他烦心。
    比如某个蠢货手下捅出来的大篓子。
    一想到这个秦晖之就来气。
    以前还觉得那个酒囊饭袋虽然废物了点儿,但胜在听话懂事,
    驻守边境起码不至于擅起边患,能让他省点心。
    现在想来自己真是瞎了眼,
    怎么就挑了这么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
    坏了他的大事,居然还有脸跑他这来邀功请赏!
    要不是远隔数千里,
    他真恨不得一巴掌扇过去,让这个狗东西知道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看来等这次事情处理完,不能再叫那个蠢货在襄川呆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