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论文开始

      林辰无奈地接受了杨墨涵的好意。
    他吃了一口西瓜。
    然后目光就重新落在了文件上面。
    “这里面是我收集到的所有关于姆大陆的资料,研究的学者并不多,但是也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不过被人所知的大多是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许多猜测都是没有根据的.....”
    杨墨涵一一的介绍道。
    林辰翻阅着文件,自信满满的说道:“有这些就足够了。”
    科幻小说的形式....说明传播效率非常的广,一些民众根本不知道小说和真实, 在有些话题的讨论上,一些人会很天真的拿小说中的内容去辩论。
    因此,选题必须有话题度。
    杨墨涵丝毫没有怀疑,她对林辰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只要是林辰说的,她会毫不犹豫的相信。
    所以,看到林辰的样子, 他就感觉这篇论文已经稳了。
    整个上午,林辰都在翻阅资料。
    说实话, 里面的许多名词都是希望学者创造的,看起来都十分别扭,尤其是一系列人名之类的,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获得到的资料,竟然都知道姆大路上面一些人的姓名。
    林辰打算套皮。
    并不打算完全的,按照里面的资料来写,古籍中也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料和神话故事,写任何的东西必须首先定位自己面向的对象。
    他写出的论文首先是让国内人看明白,至于外国学者是否明白,那就不是他需要关心的问题了。
    大约到了十一点钟的时间。
    杨墨涵踩着小皮鞋,两只手背在后面,俏生生站立在林辰面前,低垂着眼眸,声音微弱,怕打扰了林辰。
    “林所。”
    听到声音之后, 林辰抬起头来:“怎么了?”
    杨墨涵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也写了一篇论文,想让您看看。”
    林辰略有些惊讶, 随即问道:“哪方面的论文?”
    杨墨涵:“有关秦朝历史论文。”
    紧接着又追加了一句。
    “不是正统理论研究。”
    林辰笑了笑,放下手中的材料,他很乐意帮忙。
    “拿过来,我看一看。”
    杨墨涵惊喜万分,连连道谢,她转身回去拿材料,把材料交给林辰之后,道:“以后,我天天给您拿水果捞。”
    林辰哑然失笑,道:“还是不用了,我不一定每天来。”
    说着,他的目光落在了题目上。
    【关于秦始皇皇后的一点推理】
    额?
    题目倒是新颖,他想了想,好像一直以来,这是一个没有人注意的问题。
    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始皇帝。
    有关皇后的事情,历史书上没有半点记载。
    林辰也没有关注过这方面。
    所以题目立马吸引了他的兴趣。
    谷刍
    林辰继续向下看。
    论文大致内容概况如下:
    1.本文认为秦始皇有皇后,而不是像传闻的那样,并没有立皇后, 哪怕没有皇后, 但一定有王后。
    2.王后的身份,很有可能是楚女。
    3.首先,第一点证据。
    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秦始皇死后不到一年,陈胜吴广之乱爆发,天下大乱。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有一句响亮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千古传颂,被历代史家认为是新的平民社会取代远古以来的贵族社会的标志,现代的史观派史家更以这句话作为规范秦末之乱的性质为阶级斗争的有力依据。
    然而,史家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件重要的史实,陈胜吴广大泽乡起兵时,
    另有一项重大的标志性行动:“诈称公
    子扶苏、项燕”,就是假称秦国公子扶苏,楚国大将项燕还在人世,宣称起义是在他们二人的领导之下发动的。
    《史记·陈涉世家》是这样记载的。大泽乡起兵时,陈涉号令众戍卒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在这篇文献中,杨墨涵引用了其他观点,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可以算是同时并举的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原始意义是哀王孙,同情六国旧贵族悲惨不幸的命运,其正确的解释,应当是被嬴秦一家所残酷摧毁了的各国各姓旧贵族,如今还有其种(后代)可以寻找得到乎?
    看到这里之后,林辰的眼皮跳了一下,他还是第一次看到类似的解释。
    他继续看下去。
    扶苏是秦朝皇位继承人,项燕则是楚朝抗秦大将,二者为何能够并列?
    据此推测,扶苏的母亲可能是出身于楚国的王女,因为母亲的关系,扶苏与楚国就有了血缘上的关联,扶苏冤死于二世之手,楚人同情扶苏,复兴楚国的起义军以扶苏的名义为号召,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其中,扶苏与项燕的名字之所以同时并举,其间有一连接二者的关键人物,这就是昌平君......
    后面一系列详细的介绍。
    看完整篇论文之后,林辰心中有一种怪异的感觉,乍看觉得不对,但是看完了之后,还含有逻辑性。
    能够完成逻辑自洽。
    杨墨涵站在一旁,神情紧张得等待林辰的意见,整个人忐忑不安,这是第一次写论文,不知道会得到一个什么评论。
    希望不要挨批评啊。
    她注意着林辰的一举一动,林辰看完了,她心一紧。
    “这篇论文.....完成度很高。”
    林辰缓缓地说道。
    “而且,很有可能真得符合你的猜测。”林辰低沉道。
    杨墨涵松了一口气,整个人松弛下来,获得了认可,感觉整个人又活过来了,她眼巴巴看着林辰,询问道:“那您觉得能发表吗?”
    “可以投投试试。”
    林辰建议道。
    他又看了看论文,沉吟片刻道:“我来当你的通讯作者吧。”
    听到林辰的话后,杨墨涵瞪大了眼眸,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她拿小手捏了捏自己的臀部。
    嘶,不是在做梦。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性、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等方面负全责(或主要负责)。
    在读研究生撰写的论文,一般由其导师担任“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