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要动手了吗?【求月票,求

      但徐达的大女儿既然已经定下嫁给朱棣,那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汤和与常遇春。
    在这二人之间,汤和如今的举动实在有些不合适。
    而且,常遇春是他朱元璋最喜欢的一个将帅。
    不由的,朱元璋对于朱标未来太子妃的人选,更倾向于常遇春的女儿。
    不过,这事不急在一时,朱元璋看着身边的马秀英,说道:“妹子这脑子就是灵光,不过,现在天色晚了,好妹子,赶紧睡吧。”
    听着朱元璋的劝说,马秀英也没多说什么,转身朝着床上走去。
    第二天一早。
    朱元璋的书房内。
    正如昨日提前安排好的事情,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宋濂、吕昶等都齐聚于此。
    准备正式商议讨论一下全国革新政令的事务。
    随着众人的等待,朱元璋终于从后院来到了书房中。
    在昨晚搞定了授封的事情后,朱元璋的心情格外的开心。
    不仅如此,他意外得到了马秀英给他出的主意,让他有了拉拢众多将帅的办法。
    以往困扰他的很多问题,在最近都得到了解决。
    这心里自然是有压抑不住的喜悦。
    此时的书房中,众人在瞧见朱元璋来到,并且脸上挂着笑意后,否纷纷起身,对着朱元璋所在拱手喊道:“陛下。”
    朱元璋笑着瞧了他们一眼,随意的一摆手,道:“起来吧。”
    当朱元璋坐在了书房中自己的主位后,便抬头看向了在场的众人。
    他左右一瞧,却发现少了一个人。
    不由的疑惑道:“军涛呢?”
    说完,便又看向了李善长。
    这事他是交代给李善长办的,如今不见齐衡身影,自然是要问他的。
    一旁坐着的李善长听到朱元璋的询问,又立马起身对着朱元璋说道:“回禀陛下,臣昨日便派人前往了大将军府,提前告知了今日陛下的安排,可去禀报的下人却说没有见到大将军。今日一早,臣又派人前去邀请,可依旧没有见到大将军的人。”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不由的眉头一皱:“你没告诉他,是咱找他议事吗?”
    李善长道:“自然是说了的,不过听大将军府中的下人说,他们也有一段时间没有见过大将军了,好像大将军并不在金陵。”
    听着李善长的话,朱元璋的眉头不由的紧皱起来。
    “不在金陵?他能去哪?”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李善长只能说道:“微臣不知。”
    朱元璋明白,这事也问不着李善长,便一摆手,道:“算了,他不在就算了,我们继续议我们的事情。”
    不过,想到今日议论的事情少了齐衡还是少了点什么,朱元璋还是对着门外的二虎喊道:“二虎!”
    听到朱元璋的喊声,二虎急忙进门说道:“陛下。”
    朱元璋直接说道:“去,你去一趟大将军府,告诉他们,大将军回来的第一时间就来见咱,就说咱有事要跟他商议。”
    二虎听到后,立马拱手道:“是!”
    搞定这件事后,朱元璋便转头对着在场的众人询问道:“怎么样,昨日要你们商议,可商议出了什么结果?”
    对于治理全国各地,使全国各地恢复生机的事情,是如今摆在朱元璋面前的头一等大事。
    所以在提起此事后,朱元璋的脸色也是变的郑重起来。
    听着朱元璋提起此事,在场的众人不由的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李善长。
    不管是之前,还是昨日商议这件事时,全部都是由李善长主持的。
    如今朱元璋问起,自然也是该由他来第一个应对。
    而李善长也没含糊,直接说道:“回陛下。”
    “昨日我等在一起商议时,也商议出了一些对策,不过因为全国各地情况都比较严重,很多地方更是因战乱而破坏严重,想要恢复实在太难,需要朝廷提供很多的减税策令。”
    “可陛下也清楚,如今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百废待兴,很多地方都需要花钱。如果大面积的实行减税政策,就免不了出现财政亏空的情况。”
    “所以,如今我们商议的问题就集中在这一点上,想要尽快的恢复生机,使百姓们过上好日子,朝廷就必须给钱,可朝廷,也实在是有心无力。”
    听着李善长的讲述,朱元璋暗暗点了点头。
    这个道理他也不是不能明白。
    俗话说,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
    可是朝廷不同。
    朝廷管理的是整个国家。
    不能说我只有一百两,就只做一百两的事情。
    其余的百姓就任由他们饿死冻死。
    可这中间的窟窿,该如何弥补,便是一个问题。
    所以,今日商议的主要事务,便集中在了这个窟窿如何补上。
    朱元璋直接说道:“那你们就说说吧,这个窟窿,你们有什么办法补上?”
    听到朱元璋点中要害,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李善长的身上。
    这一次倒不是因为李善长的身份。
    而是昨日他们商议的时候,胡惟庸就已经提出了一个想法。
    只不过,李善长要不要在朱元璋面前提出来,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所以众人也只能是去看李善长的态度。
    而这些人中,尤为关心的还是那胡惟庸。
    昨日众人离开后,他可是耐心的又劝诫了一会儿,就是不知道李善长要如何处理。
    就在朱元璋这句话问出口后,整个场面都寂静了下来。
    朱元璋瞧着众人都没有说话,不由的再次开口道:“怎么,怎么都不说话了?”
    见朱元璋等不及再次问出口,李善长知道自己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不然朱元璋可能就要生气了。
    不由的,李善长便起身对着朱元璋说道:“陛下,办法嘛,倒是有一个,可就是有些不太好办。”
    闻言,朱元璋眉头一皱。
    “什么事,你先说说,好不好办,先说出来让咱听听。”
    有了朱元璋这句话后,李善长也就不再犹豫,直接说道:“陛下,如今全国上下的情况您也清楚,整个中原在战乱中一片狼藉。而原本富庶的江浙地区,这一次您北巡也见了一些。”
    “能自保便是幸事,想要填补旁处的亏空,那是绝无可能。”
    “如今纵观整个大明上下,也就唯有那山西因为特殊的地理情况,并没有被战乱波及太深,自足可以可以做到。可如今山西刚刚收复,朝廷官员都还未及时进驻,想要依靠山西填补旁处亏空,只怕会引发当地百姓的不满,进而进发其它的变化。”
    “所以,臣日思夜想,与众位大人们商议,想来想去,想要补上这份亏空,也只有一个地方。”
    说到这里,李善长暂时停住了,也是为了给朱元璋一些时间理解和思考。
    而朱元璋也很聪明。
    很快便在李善长的话中听出了些苗头。
    “你的意思是,要让安丰路的百姓和财政来填补全部这份亏空?”
    听到朱元璋主动问出这个话后,李善长忙躬身拱手道:“陛下英明。”
    得到李善长的认同后,朱元璋这一次的表情是真的犯难了。
    安丰路是什么地方。
    那是他们义军起家的地方。
    说是他们的老家也不为过。
    从感情上,他是不愿意当地的百姓和老乡们为了全国其他地方而付出太多的。
    可想来想去,李善长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怎么办。
    如今到处都要用钱用粮。
    谁来出?
    扬州他们刚去了,什么情况他们也清楚。
    难不成,要他们扒了门口的二十几棵树去填补别处亏空?
    留那杨宪在扬州的时候他也答应过,要给他们提供耕牛耕种。
    可这些东西去哪里弄。
    朝廷如今看似架子不小。
    疆土也不小。
    尤其是这一次徐达北伐大胜后,疆域面积更是扩大了无数。
    但这些土地还都没有开始治理。
    那是一分钱都没有收着的。
    之前还重新加盖了皇宫,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所以,如今整个大明最穷的,就是他朱元璋了。
    不仅如此。
    安丰路原本一直都在齐衡的治理下,就算他朱元璋同意了拿安丰路开刀,填补各处,他的命令说白了也没半点用处。
    这一切,都需要齐衡开口。
    只有他开口了,这些事情才好办。
    不由的,朱元璋也沉默了。
    而一旁的其他人,在听到李善长与朱元璋之间的交谈后,心中却都在思考着其它的事情。
    因为,他们都很明白。
    这一次李善长当着所有人的面提起了安丰路,那也就意味着,这位在齐衡失势后崛起的李相国,要出手了。
    一旁安坐在椅子上的胡惟庸,内心当中也满是激动。
    过了许久,朱元璋缓缓抬起头来,他看向面前的诸位大臣,问道:“难道就只有这一个办法?没有其他办法了?”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李善长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而刘伯温,则开口了。
    他对着朱元璋说道:“陛下,办法肯定还是有的。如今北方刚刚平定,万事皆休,但只要花费了一些时间,朝廷派百官分布各地。”
    “随着各地与朝廷之间的联系日渐加深,朝廷便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配。”
    “到时,无论如何治理,有一分钱就做一分钱的事情,总还不至于日子过不下去。不过,情况就是这样,若照此法,全国各地的革新便需要暂缓一些时间,也不能大面积的施行,需要一点点的恢复。”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元璋脸上的凝重却没有消失。
    众人都明白,这个办法,朱元璋显然不太愿意。
    如今大明全国上下都穷成什么样子了。
    这一次北巡,当朱元璋见到原本富庶的扬州都过成这样子了,更何况是其它地方。
    这革新是必须要做的。
    而且要快,动作还要大!
    如果再磨磨唧唧下去,十年过去整个大明还是如今这副穷样子。
    这绝对不是如今刚刚扫荡六合,统一天下的朱皇帝所愿意看到的。
    就在朱元璋犹豫之际,一旁从未开口的胡惟庸,突然起身对着朱元璋说道:“上位。”
    “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瞧着胡惟庸,朱元璋眉头一皱,道:“说。”
    听到这话后,胡惟庸当即说道:“上位,全国乃是一盘大旗,动安丰路一枚棋子,便可活全国,而且,此次我们所要做也只是让安丰路的百姓的赋税增加一些,也并不是真的要对他们赶尽杀绝,这些年安丰路百姓也都富足起来了,其实完全撑得起这份支出。”
    “以安丰路一地,换全国上下起死回生,值啊!”
    胡惟庸非常聪明。
    他很清楚,这中间的道理朱元璋不可能不明白。
    如今朱元璋之所以在思考,就是在犹豫要不要这么做。
    而他所要做的,就是给朱元璋坚定信心!
    只要朱元璋的这个旨意一下,他们便可以动手了。
    再有什么力量敢于在这个时候阻止他们对安丰路动手,那就是挡在了朱元璋的新政面前。
    那是要被碾死的!
    而他们举着朱元璋新政这杆大旗,便可以肆无忌惮的对安丰路下手。
    将齐衡手中的这张王牌,彻底的掐死!
    到时候,以李善长如今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以及在全国各地官场中的影响力,便足以与齐衡正面的板板手腕!
    反之,安丰路如今是大明朝廷的经济命脉。
    只要安丰路一日在齐衡的手中,那么整个朝廷就都要被齐衡所辖制。
    因为你无论做什么,都要用钱。
    出兵要钱,理政要钱。
    拨款要钱,赈灾还要钱。
    只要齐衡不给,那所有人都要看他的脸色。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在犄角岭回来后,便铁了心的将齐衡排除在了权利中心之外。
    因为他手里握着的东西,实在太关键了。
    甚至要比朱元璋手中的玉玺都要重要。
    那是国之重器!
    岂能掌控在旁人的手中。
    更何况,安丰路有钱,就能发展武器、军队。
    想想神兵营,想想热气球,想想火枪。
    哪个的出现不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此时此刻,整个书房中都变得静悄悄。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朱元璋做最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