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分房(完)

      “儿子,你真的分到了一套房子?”
    在前往职工楼的路上,黄玉胜将事情的经过详细的说了一遍。
    林桂梅和丈夫二人从头到尾便没合上过嘴。
    房子。
    这是一个何其简单,又何其沉重的名词。
    尤其是在如今的这个乱世,对于普通人来说,房子几乎是无法求之的奢侈品。
    黄玉胜对房子的记忆停留在七岁的孩提时代,林桂梅对于房子的记忆同样停留在了十二年前,那是一家人的梦魇。
    实际上。
    在被收拢到了赤县城后,林桂梅一家其实是有机会重新获得一套房子的。
    那是在数个月前,赤县城颁布了附属村落的预案。
    只要愿意报名回归土地耕种的流民,赤县城都会为其提供一套简易的宿舍——当时还有一批农民代表团前去参观了一番。
    但回归土地,便代表着要放弃工厂里的铁饭碗。
    这种风险其实是非常大的。
    因此当时黄玉胜一家人讨论了好几天,甚至还和其他一些邻居做过分析。
    最后他们决定留在城中,继续做一位在职工人。
    毕竟比起没有任何保障的农民,工人起码旱涝保收一些。
    而这个选择一做出,房子基本上就和黄玉胜一家无缘了。
    结果没想到几个月后......
    自己的儿子居然因为什么分数符合要求,而得到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面对依旧有些难以置信的父母,黄玉胜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只好一手拉着妹妹,一手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憨憨笑道:
    “嘿嘿.......”
    按照梁光平的提示,职工楼所在小区位于城西的一口古井边。
    但实际上,就算没有这地标,职工小区其实也挺好认的——因为职工楼足足有七层高。
    七层的建筑在本土那是随处可见,烂大街这个词甚至都不足以形容这类建筑的普及度。
    基本上属于你到个地方睁开眼就能见到的情况。
    但大莫界却不一样。
    整个赤县城的高层建筑并不多。
    普遍就是一两层楼的格局,三层以上的建筑都没多少。
    在兔子们到来之前。
    整座城最高的建筑是魏家的藏经阁,仅仅不过四层。
    这也是为什么赤县城占地足足有十多平方公里,最开始却只有一万多人口的原因之一。
    因此当十多栋七层级别的建筑扎堆的出现时.......
    甭说什么地标了,它们自己就是个地标。
    譬如此时。
    黄玉胜一行人刚转过一家米铺,抬眼便看到了不远处那一栋栋米黄色的楼体。
    纵使曾经在通告栏面前看过入住视频,此时的黄玉胜依旧有些被这几栋‘大高个’晃得头晕目眩:
    “好高的楼啊......”
    看着不远处装修精致、外表没有一次糙痕的职工楼。
    林桂梅有些忸怩的朝自己儿子边上靠了靠:
    “玉胜,这楼真给我们住吗?
    要我说,当初村里的财主也都住不起这么漂亮的房子吧?”
    听到母亲的疑问,此时黄玉胜的心情其实也有些忐忑。
    但想到自己和梁光平签署的那份协议以及自己口袋中的钥匙,他的心中蓦然出现了一股勇气:
    “娘,当然是真的,华夏人不可能会骗咱们!”
    说完他看向自己的父亲:
    “爹,咱们过去吧。”
    黄玉胜的父亲黄立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日里少言寡语。
    同时由于出身的关系,他在走路时都会下意识的缩着身子,靠着街边行进。
    在今日这个关头。
    这个庄稼汉子依旧不怎么说话,但身子却挺拔了不少——他不断在心底暗示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时候给孩子丢人。
    听到自己儿子的话,黄立柱黝黑的脸上闪过一丝期待。
    只见他轻轻点了点头:
    “好。”
    随后这一家人便互相整了整衣领袖口,带着盼望走向了小区大门。
    这次兔子们开放的十五栋楼都隶属于一个小区,采用封闭式管理。
    也就是说后续二期三期之类的职工楼不会划分到现有的这座小区里,而将会另行独立成其他小区。
    第一期的小区名字叫做繁华里,入口只有一处:
    那是一道标准的开合式铁大门,高度大约三四米。
    大门边上则是两道一点五米左右的侧门,再往外便是小区的封闭式墙体。
    小区的主路连接着不久前规划好的大道,两侧的辅路也都升级成了水泥路。
    因此通行量方面是不用太过担心的。
    此时此刻。
    小区的入口边上正围满了围观的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前往入口的这几十米距离,仿佛跟本土走t台一般——甚至要比走t台还严格的多。
    因为本土哪怕你在维密上走秀跌倒,下台后照样能买热搜把自己说过的话给洗白白,顺便嫁个豪门啥的。
    但小区入口这边可不行。
    大莫界的娱乐方式相对有限,搬个小板凳聊八卦的大妈大爷在安置点随处可见。
    因此一旦你在众人的围观中出了什么洋相,这注定将成为伴随你一生的梗。
    “听说了吗?xx家的娃子在进小区的时候摔倒啦!”→“xx家的娃子在进小区的时候发病死啦!”→“xx在进小区的时候发病,把自己的娃子摔死啦!”→“小区的墙突然发病,把xx和他的娃子砸死啦!”
    差不多就是这么个发展方式,而且你洗都洗不掉。
    因此黄玉胜一家人走的极其小心,耳边时不时就传来‘那不是俺们村以前的黄家人吗’这类的言语。
    没办法,人的基数一多,各种老底也就没多大隐藏的可能了。
    基本上等黄玉胜一家走完这段路,自家的底细也差不多都被翻了个遍。
    小区的入口边上有个小建筑,上面用汉字与华夏语写着门卫室三个字。
    在工厂里上了这么久的班,黄玉胜自然明白门卫是干啥的。
    “爹,娘,你们先和小妹在这等一会儿。”
    黄玉胜嘱咐好父母不要走动,随后从兜里取出了钥匙,径直走到门卫室边:
    “你好,我是来看房子的,我叫黄玉胜,自行车厂的,工号2333,这是我的钥匙。”
    小区的门卫是由来自营地的一个警卫排临时担任,等到培养出合格的土著门卫后,他们便会撤离岗位。
    今天正在值班的是一位个子高大的年轻战士。
    他在通过翻译设备听清黄玉胜的话后,从身上取出了一台内连局域网的设备。
    这台类似pos机的设备叫做abb人脸识别模块,也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了。
    一些在大城市经常通过地铁上下班的朋友应该对此比较熟悉,经常会有警察蜀黍拿着这种机器对行人进行抽检。
    你有身份证的时候就刷身份证,没身份证的时候也能做人脸比对。
    当然了。
    抽检这玩意儿,其实也和你的脸看上去安不安全有关。
    比如某个叫新手钓鱼人的作家,在魔都时经常走着走着就会被拦下来做检查,贼苦逼了......
    咳咳。
    视线再回归原处。
    门卫小哥很利索的将黄玉胜的工号输入,而后将设备放到了黄玉胜面前:
    “眨两下眼....好了,通过。”
    黄玉胜有些意外的指了指自己,问道:
    “这就好了?”
    “没错,可以进去了,你的房间是4单元404,随时可以拎包入住。想要装修的话可以通过单位申请也能自己找人,自己找人的话价格可能便宜点,但是单位申请的质量和技术手段都会更高,毕竟用的是专业设备。”
    门卫意外的有些好说话——起码比黄玉胜想象的要友善很多。
    在过去的逃难过程中,黄玉胜也做过很多次小工,知道一些管事有多难缠。
    不过这终归是好事情,因此黄玉胜也没太迟疑,飞快的朝父母和妹妹招招手:
    “爹,娘,你们快进来吧。”
    “哦哦,来了来了。”
    林桂梅和丈夫连忙拉着小女儿快步跟上,在周围人鲜艳的目光中走进了大门。
    由于人脸识别系统中包含了亲属信息,因此林桂梅三人只是同样做了人脸识别就被放了进来。
    进入小区后。
    黄玉胜先是四下张望了一番,打量起了周围的环境。
    职工小区的设计其实很单调。
    除了少数几个区域有少量绿化外,其余都是光秃秃的水泥地。
    但纵使如此,黄玉胜一家人依旧看的津津有味。
    “爹,娘,这里是车棚,看上去和厂里的没啥区别......”
    “这些凳子应该是给大家纳凉用的,桌子可以下下棋....”
    “快看那边!那儿有个滑梯,不过小圆十三岁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进去玩......”
    黄玉胜就这样边走边说,很快来到了标注有阿拉伯数字‘4’的楼体前。
    楼道的宽度大约两米左右,扶手由混凝土制成。
    扶手的最下端有个小铁球,本土也叫防成龙装置。
    “锵——”
    黄玉胜的妹妹黄小圆有些好奇的敲了敲这个小铁球,结果自己倒是被回音给吓了一跳。
    黄玉胜有些怜爱的摸了摸妹妹的脑袋,指着楼道说道:
    “爹,娘,咱们上去吧。”
    职工楼没有安设电梯,只能全程步行。
    毕竟目前赤县城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那种地步。
    二来则是电梯的材料会占用一些光门运力和装修时耗,并不划算。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兔子们采用的是低楼层的安置办法。
    等到今后时间合适,电梯或许才会被考虑升级。
    入住的工人们对此自然也没意见。
    无外乎多走两步路嘛。
    逃了整整几十年,脚力这种东西是最不缺乏的身体素质之一。
    例如此时。
    四楼的高度对于黄玉胜一家人来说并不困难,纵使是年仅十三岁的黄小圆都能轻松抵达。
    来到四楼后。
    黄玉胜他们开始逐间逐间的找了过去:
    “401....402....403.....到了....404!”
    404这个数字在本土并不美妙,但对于黄玉胜一家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天堂的代号。
    黄玉胜掏出钥匙,想了想,将它递给了自己的父亲:
    “爹,你来开吧。”
    黄立柱沉默了几秒钟,紧抿着的嘴角里挤出了一个字:
    “好。”
    随后他接过钥匙,有些颤抖的将它插进了锁孔里。
    二十一年前。
    他租了几亩田,又用自己的毕生积蓄搭了一间茅草屋。
    十二年前,一场兽潮来袭。
    那也是他的人生至暗之时。
    他绝望的站在一座高山上,看着自己的田与家被毁于一旦。
    后来便是一家人漫长的逃亡路。
    没想到十二年后,他又有了一次触及‘家门’这个词的机会。
    滴答——
    一颗滚烫的泪珠从眼中落下,蕴含着生活的苦涩,重重的砸在了黄立柱满是老茧的手上。
    迸裂后的泪水顺着手上的纹路流淌,最后流到了钥匙与锁孔的交际处。
    或许是有了泪水的浸润,钥匙忽然顺利的插进了锁孔。
    而后黄立柱下意识的轻轻一扭......
    咔嚓——
    门开了。
    一间毛坯房出现在了几人眼前。
    黄小圆最先克制不住,蹦蹦跳跳的就冲进了屋子里,挥舞着手中的泰迪熊:
    “噢,我们有家啦,有家啦!!!”
    林桂梅的眼眶也湿润了,嘴角不停的在颤抖。
    黄小圆是在兽潮来临前一年出生的,因此她对于‘家’这个词只有极其模糊甚至可以说是零的记忆。
    看着在房中蹦蹦跳跳的小女儿。
    林桂梅忽然一手拉起自己的丈夫,另一手拉起自己的儿子。
    一家人齐齐踏入了房中。
    门内门外,仿佛是两个世界的跃迁。
    这套职工房目前只有毛坯雏形,除了马桶和花洒龙头等有限几个设备外,其他的设施都还没有装修。
    不过这可难不倒林桂梅。
    漫长的逃亡过程中。
    这个妇女的耳朵虽然聋了一边,但操持能力却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她只是匆匆扫了几眼屋子,心中便有了个大致想法:
    “这里可以摆张桌子.....
    这个房间大点,就给玉胜和小圆住,中间用布来隔一段就行....
    这里可以打个鬼子放着.......”
    比起规划着设施格局的母亲,黄玉胜则要更在意屋子的装饰。
    毕竟在工厂里他也见过不少次陶瓷之类的装修,眼界自然要高点:
    “娘,你说到时候咱们是去另外找人装修,还是直接找单位联系华夏人的装修队?”
    “当然是咱们自己找了。”
    林桂梅还没表示,黄立柱倒是先说话了:
    “七八年前在东陶城的时候我做过小工,多少知道点底儿。
    这种事儿肯定找私活儿便宜,咱们隔壁帐篷里不就有个瓦匠吗?
    还有再远点的独眼龙,补漏也可是一把好手。”
    熟料林桂梅却摇了摇头,她叉着腰道:
    “瓦匠是瓦匠,咱们这房子又不要贴瓦,补漏也是一样,你找个漏来补先?
    而且私活儿的质量哪比的上机器啊?那些机器你又不是没见过。
    咱们这房子可是得住一辈子的,省啥也不能省这点钱。”
    “那倒不一定,咱们茅草屋都住过了,住那么好干啥?还不如留着点钱给小圆和玉胜今后做打算呢.......”
    看着意见向佐的父母,黄玉胜嘴角却扬起了一丝弧度。
    这可真是个幸福的烦恼啊.......
    “咚咚咚——”
    就在此时,屋子外忽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有人吗?”
    林桂梅不由和丈夫对视了一眼,几人一同走到了门前:
    “谁啊?”
    只见此时此刻,门外站着几位同样衣服朴素的人。
    领头的是一位和林桂梅年纪差不多大的妇女,闻言立刻笑道:
    “大姐你好,我们是隔壁405的,听到这边有声响就过来看看,认个脸啥的。”
    林桂梅这才恍然,连忙摆出了一副笑容:
    “哦哦,原来是邻居呐。
    来,介绍一下,我叫林桂梅,这是我丈夫....我女儿.....
    这是我儿子,还没结婚,现在在自行车厂干操作员。”
    听闻林桂梅的介绍,对面妇人的眼中忽然冒出了一丝莫名的光芒。
    只见她从身边拉来了一位和黄玉胜年纪相仿的女孩,说道:
    “哦?干操作员的?
    那可太巧了,这是我女儿梁夏兰,现在也是一位操作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