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颗种子

      “原来的商户和居民?”
    听到林立的问话,施泽鸿继续将手指移到了道路两侧,解释道:
    “商户直接就地安置,产权也归属于他们自己,毕竟这本来就是他们的产业。
    大多数商户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升级后的道路比原先道路的流量大了很多,生意也自然好做了不少。
    当然了。
    流量一多,平日里对应的噪声也会大一些。
    因此肯定有部分店家会感觉不适。
    对于这部分店家和居民,我们原先的想法是直接到其他安静一些的地段。
    但是后来我们忽然发现......”
    “发现了什么?”
    “......有人先一步出手了,买下了他们铺面的所有权。”
    林立微微一愣,随后眨了眨眼,对此倒没太大意外:
    “什么人?是魏府吗?
    或者是其他一些家族的人?”
    赤县城除了魏家以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几家修行者家族,再低一点的富商也有一些。
    这些豪族对于政策的了解程度相对平民要高,如果有眼光有魄力,提前布一些局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这些豪族,只要做的不太越线,兔子们一般不会太去管他们。
    然而令林立意外的是。
    施泽鸿摇了摇头,说道:
    “不是魏家也不是其他家族,甚至连富商都不是。
    出手的人.....
    是城中平民。”
    林立这下是真有些愣住了:
    “平民?”
    “没错,平民。”
    施泽鸿脸上浮现出一丝意外与感慨,说道:
    “或者准确来说,是几位平民集资的举动。
    这几位平民在我们最初抵达赤县城的时候,曾经报名参加过工地的劳作,并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攒下了不少的钱财。
    如今随着华夏币在赤县城开始占据流通地位,那批攒钱没去超市买东西的平民就逐渐有了一些经济基础。
    根据我们的观察。
    目前平民和流民中有几个小团体,他们利用凑起来的钱去买了一些商铺。
    似乎是准备自己来开店之类的。”
    正如施泽鸿所说。
    就在最近赤县城调控小组在准备安置商户的时候,忽然发现居然有七八位平民集资在一起,先他们一步买下了商铺的所有权!
    后来一查才知道,这些人其实还和工地那边有一定关系。
    当初兔子们刚来到赤县城的时候,为了能够招募足够多的劳动力以及建立信任感,一开始给出的工资是很高的。
    做一天抵十天倒是不至于,但勉强也能抵个三四天。
    而当初那批工人中除了赵钱举之类的流民外,也不乏一些赤县城的原住民。
    那些原住民有些拿到钱后立刻就花了,在幸福超市里换成了其他资源。
    有些则将钱给存了起来。
    如今有部分后者似乎发现了一些商机,开始抱团收起了地皮。
    “林队,你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
    施泽鸿的语气有些激动,也有些凝重:
    “这是平民商会的雏形,甚至可以说是.....民营股份企业的雏形!”
    民间集资。
    这种行为在本土其实很常见,古代的各种商会便是这种情况。
    不过到了现代,这种行为有了一个相对正式的称呼:
    募股。
    当然了。
    这里指的是合法的行为,私募啥的有风险,咱们是不支持的。
    本土新历后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是1983年7月成立的窗口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
    而在那之后的1984年,则被称之为“本土企业元年”。
    那一年诞生了后来的很多大牌:
    海尔集团、万科、德力西、tcl、健力宝等等......
    哦对了。
    还有一个白眼狼,漂亮国的良心想。
    因此在普通人看来,赤县城内或许只是多了几个胆大的商人而已。
    但在施泽鸿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却是民营经济的苗子!
    其实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兔子们就做出了要盘活赤县城的经济方针。
    并且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例如引入工厂、引导餐饮行业等等......
    这些行为虽然有效,但都离不开兔子们的宏观调控。
    从概念角度上来说属于输血环节。
    想要一个城池真正的焕发生机,单纯的输血是不够的,必须要能够造血。
    而眼下那些平民的行为......
    正是在造血!
    实话实说。
    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施泽鸿立刻那些举报者带来的郁闷给抛到了脑后。
    他的心情就像是本土那些养蚂蚁的爱好者,见到自家蚁后生出了卵一般。
    激动的时候又生恐稍一用力,将那些初生的希望给搅没了。
    林立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问道:
    “施主任,那几位平民的品行如何?
    他们是单纯的准备将房产挤压在手里,等到高价的时候抛售一波。
    还是有心想做一些生意?”
    施泽鸿又从公文包里取出了几份档案袋,开启牛皮封,从中抽出了几张复印的档案:
    “林队,这批人一共有十二个人,领头的叫做喻炳富。
    我看过他的档案,此人确实有几分本事。
    他并不是赤县城土生土长的人,而是在十多年前从另一座城池逃难来的,原先的职业是个账房。
    后来他经过打拼,硬生生从一位流民成为了拥有户籍的本地人。
    并且过程非常干净,没有什么污点。
    根据我们的调查,喻炳富他们似乎准备做个牙行。”
    林立闻言一愣:
    “牙行?”
    牙行,是本土古代和近代从事贸易中介的商业组织。
    先秦及汉代,贸易中介人被称驵、驵侩。
    等到了唐五代就开始称为牙、牙郎、牙侩,宋元明清又有引领百姓、经纪、行老之称,一般称之为牙人。
    到了明代嘉靖时,牙人正式开始称行,1523制定的市场法中是首次提及了“牙行”一说。
    也就是说。
    那位名叫喻炳富的平民,准备做的是中介事宜。
    这时,施泽鸿又出声了:
    “我曾经和几位专家交谈过,他们也认为牙行其实是个非常不错的商业方向。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刚入城那会儿了。
    整座赤县城虽然依旧在我们的管控之中,但强度早就不复一开始那般严格。
    例如我们城外的几座村子。
    说句实话,真要有人半夜逃跑,我们最少也要次日才会发现。
    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不可能一直压着他们。
    而随着我们各项指令的放松,牙行也就具备了出现的可能。”
    正如施泽鸿所说。
    目前兔子们虽然依旧在吸纳流民,但整个城池的管控力度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大了。
    一开始的时候,赤县城实行的是军管和宵禁。
    食物都是直接去救济点按人头领取的。
    而到了现在,兔子们只负责宏观调控,最多就是新民进城时引导一下。
    至于你想怎么花钱、花到哪儿之类的问题,兔子们压根都不管。
    民间贸易也一样。
    例如一些服饰。
    幸福超市里头有卖工业纺织品,城里的裁缝铺也有卖手工艺品,你愿意去哪儿买也没人管着你。
    又譬如再过一段时间,城外的稻谷也都要熟了。
    其中有大半肯定是要被兔子们吃进肚子,但其中肯定也有不少会通过民间贸易的方式流通。
    甚至你胆子大点,搞个商队跑到百里外的其他城池去卖一波。
    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一来二去,牙行或许其他一些衍生行业,便具备了生成的基础。
    这时,林立想到了什么。
    只见他忽然将目光移动到了施泽鸿先前用来介绍道路进度的地图上,锁定了某间工厂。
    随后他指着地图问道:
    “施主任,我没记错的话......
    服装厂那边是有个服装批发规划的吧?”
    施泽鸿下意识的点点头:
    “有倒是有,但批发规划理论上是三个月后才会陆续开口子的。
    怎么,您的意思是......?”
    林立斟酌了一番,抬起眼皮,很有魄力的一挥手:
    “我觉得可以先放一批名额出来,利用这个机会,促成牙行和服装批发行业的雏形!”
    赤县城现如今一共有四家工厂,分别是纺织厂、农机厂、自行车厂以及化肥厂,
    其中工人数量最多的便是纺织厂,一共有两万三千多位员工。
    毕竟兔子们在引进工厂的时候就做过规划,生产线主要是以手工为主,为的就是能够容纳足够多的员工。
    而纺织厂目前的产品流向主要有两个:
    一是在幸福超市自销,同时为新抵达赤县城、没有任何收入的流民提供基础的穿衣供给。
    二则是出口到临渊城和紫琼城,属于与杨伯礼达成的贸易一环。
    而在长远规划中,兔子们还有另一个打算。
    那就是发展一些渠道批发商,在紫琼城内形成一个发达的服装行业。
    甚至更近一步,发展出一些大型的下家。
    从而直接定制甚至承包部分服装厂的产能。
    这种先例在本土实在多的要死,出名的生产地有粤省、闽省、苏省......
    销售或者中转端则有四季青十三行等等....
    按照指挥部的打算,这个计划可能在三个月后正式实施。
    届时赤县城内的总人口大约会在12到12.5万之间,差不多是本土一个普通县城城区的人口数。
    这种人口数量已经具备了形成服装产业的基础,在有本土先例的情况下,这对于批发商来说简直就是躺赢。
    无外乎那个幸运儿是谁而已。
    不过眼下听林立的这番话......
    似乎是有意将这个计划提前?
    施泽鸿犹豫了一番,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林队,计划提前的话....
    会不会咱们导致后续的一些布置出问题?
    要是因小失大,那可就不好了。”
    林立很果断的摇了摇头,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
    “大概率不会。
    现在的赤县城和三个月后除了人口差距外,剩下的就是工人阶层资金的储蓄量不同。
    但衣服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只要生活趋势比较稳定,手中有一个月还是三个月的积蓄,其实不会影响服装方面的购物行为的。。
    我用本土举个例子。
    如果你每个月稳定收入一万二,并且食宿不愁。
    那么哪怕你的手上只有两千块钱,逛街时买件一百块钱的衣服还是没问题的,没必要等手上有了两万甚至二十万才买。”
    听林立这么一说,施泽鸿也差不多有些想通了。
    确实。
    衣服和房子车子不一样。
    除非是那些五六位数的名贵品牌,否则一般人没必要也不需要太有钱才会去买。
    现在赤县城内工龄在三个月以上的工人,手中的平均积蓄折算成华夏币应该在四五万左右。
    而纺织厂的一件衣服才二三十,顶多四五十。
    如果批发渠道能够稍微优惠那么一些,想必也是有不少人会愿意掏钱包买一两件的。
    因此林立的想法理论上来说有可行性,不过具备一定的风险。
    但另一方面。
    一旦林立的这个想法成功,那收获可就不一般了。
    一来赤县城会立刻拥有服装行业的雏形,提前打好足够夯实的基础。
    今后如果有机会,赤县城甚至有可能成为大莫界的手工业服装中心!
    一旦这种情况切实发生,那么赤县城将可以稳定的收容百万级别的流民——甚至最前面的那个数字还不会太小。
    二来则是民营企业的幼苗,将会得到一次大力的灌溉。
    收获对比风险,这无疑是个值得一试的机会。
    反正说难听点。
    就算最后尝试失败,以兔子们的能力也不难把节奏调回正轨。
    在确定了这个意向后,林立迅速组织营地负责人们开了次会。
    最后会议表决通过:
    在不接触喻炳富等人的前提下,提前将服装批发计划开启,并且以调控手段适当的进行辅佐。
    此时此刻。
    远在赤县城里、正在为同伴们灌鸡汤的喻炳富还不知道,自己等人已经被兔子们‘盯上’了。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
    兔子们的物资也恰好运到了紫琼城......
    ........
    注:
    最近这八章是我和瞳叔交流后尝试的一种新写法,也就是把视角更多的投放到了流民身上,到这章也就算结束啦。
    期间追定和新增都没多少波动,所以我也不太确定读者们到底喜不喜欢看,所以直接对这一段情节来个评分吧,评在最下面那行哈。
    大家的评分会决定我后续的一些思路,当然了,大纲肯定是影响不了的,我早设定好了。
    满分10分,及格6分,最低0分,请在这里打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