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流亡海上

      崇明。
    位于长江口的崇明此时还远不是后世一整个岛的形态,而是仍在不断堆积、崩塌的聚散过程中,有崇明、长沙、三沙、南沙等几大沙洲岛组成。
    从唐初武德年间,长江口涨出东西二沙开始,历经千年,方有明末时达到舟山大小,崇明岛上的治城,也是五迁六建。
    到此时,整个崇明各沙上的人口达二十余万众,在风雨飘扬的明末,崇明人口不减反增,大量淮扬难民逃入各沙,甚至许多海贼也都停泊诸港。
    义阳王在此被拥立监国后,更让这个长江口热闹非凡起来。
    此时的崇明县城,是在永乐年间原东沙城被浪潮冲涮坍塌后,在原址北十里秦家符重建的新城,经历了二百余年,已经十分热闹。
    这座城周围九里,开有四座陆门,还有水门一座。
    因为地理紧要,城墙后来还要城砖加固,并增设门楼、角楼各四座,城上环设警铺三十间,可谓固若金汤。
    城内街坊规划齐整,工商繁荣。
    城中城隍庙、学宫等齐全,甚至观音庙就有九座。
    义阳王来崇明,便以县衙为行宫。不过义阳王并不管朝政,事务并委于拥立众臣。此时黄蜚、吴志葵、黄斌卿、田仰、沈廷扬、张鹏翼、陈梧等一众拥立大臣,先后离开崇明,也陆续败亡。
    岛上则是浙直水师总督荆本彻镇守,他是崇祯四年进士,早年因得罪权相温体仁被罢免,十七年起原官,出为下江监军道,福王时,授职方郎中,仍监军海上。
    南都亡,与田仰等共拥义阳王崇明监国,荆本彻招兵买马,号四会营,有兵三千人马。
    “张士仪真投鞑子了?”
    城外港口码头,顾容正跟黄五常秘会。
    顾容是江南有名的海贼,人称顾三麻子,向来纵横海上,经常出没长江,以崇明为据点,曾经接受招安,授职把总,两京沦陷天下大乱,顾容自称忠义王。
    后义阳王派人招安,授其水师总兵衔。
    黄五常则是崇明本地豪强大户,义阳王来崇明,也得到他的支持,他手底下有一支团练武装,故也被授总兵。
    不过一个海贼一个土豪,在义阳王这个小朝廷里并不怎么受待见。
    两人都没少被荆本彻等打压,特别是黄五常是本地豪强,也做些不黑不白的买卖,虽说实力远不如另一个本地豪强的大海商沈廷扬,但毕竟也是地头蛇。
    之前义阳王声势壮的时候,倒也恭敬,眼下诸将在外,岛上就一个荆本彻,他们便有些不安份了。
    “陈梧在宁波被鲁监国斩杀,王朝先被舟山的黄斌卿袭击火并,张国柱败走投虏,如今黄蜚兵败太湖自杀,吴志葵铩羽苏州城下投降,张士仪又降清,张鹏翼兄弟据说大败而走,这义阳王完了。”
    顾容之前被荆本彻这个水师总督抢走了不少船,一直记恨在心。
    “不如你我二人联手,灭了荆本彻夺了崇明城?”
    黄五常捻着胡须,“事成之后呢?”
    “事成之后,崇明县城归你,四会营的船和港口归我,如何?”顾容提议。
    两人都没提降清的事,一个土豪一个海贼,都不急着降清,崇明地理特殊,他们更迫切的想先夺下崇明的控制权。
    “城北的高进忠如何解决?”
    高进忠是岛上流民的代表,这些流民好多是从黄淮甚至是直隶山东南下的,甚至有辽东的流民,他们跟岛上的本地百姓是两股势力。
    他们没田没地,来到岛上后也只能晒盐打渔等,但不免又抢夺了一些本地豪强的利益,所以双方一直都是水火不容。
    这高进忠也是出身两淮难民,在岛上凭借着魁梧高大以及凶狠敢打,所以成了流民的头,在这里,他把岛上五千流民组织起来,自称团练总兵官,干起晒盐打渔甚至走私等买卖维持生活。
    义阳王来后,也加以笼络仍授他总兵之职,仍统旧部。
    他拥有大小六七十条船,一千多兵丁,六七百船员,家眷两千来人,总共确实有近五千,不过其实所谓兵丁也只是难民中的青壮而已。
    可因为这些两淮难民们都很团结凶恶,连地头蛇的黄五常都压不住,只能划出一块地盘给他们,双方互不相犯。
    但其实他还是很想把这些外来者赶走的,顾容虽也是外来者,但黄五常与顾容更多的是合作关系,顾容做海贼劫掠来的商货等,基本上也是找黄五常赃,同时他也经常从黄五常这里补给。
    双方合作时间久,关系还不错,比起纯粹外来的高进忠这伙人,两人都不喜欢,因为高进忠他们什么都干,既抢黄五常他们的利益,有时也抢顾容他们的买卖,完全不讲江湖规矩。
    “高进忠可以先不管他,我们先解决荆本彻,到时高进忠还敢炸刺不成?”
    两人击掌为盟。
    他们的行动非常迅速,虽然荆本彻控制着县城,且有兵马三千,但崇明岛在明末时称为贼穴都不为过,这里最厉害的时候曾是海贼们的大本营。
    无数江淮难民登岛后,也大多从事走私、海盗等活动,鼎盛时城北有几百条船,上万人,后来虽被围剿,连顾容都受了招安,但崇明的特殊性,使的这里很独特。
    顾容二人很轻易的就利用城中的内应,半夜打开了城门。
    喊杀四起。
    荆本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想要召集人马,都已经来不及,眼看顾黄二人部下不断冲入城中,荆本彻只好弃城不顾,接上义阳王朱朝墠便仓惶出逃。
    幸好水门还控制在手,最后只驾了十八条船千余人逃出崇明。
    顾容和黄五常成功的拿下了崇明县城,事后二人按约定,黄五常进占县城,而顾容把荆本彻来不及带走的船都占为已有,二人还把荆本彻四会营的余部,一起瓜分。
    城北的高进忠知晓消息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想参与都没机会,只能痛拍大腿。
    荆本彻带着朱朝墠在海上飘泊,不知道该去何处,想去太仓州,结果听说张士仪杀了张鹏翼降了张国柱,惊慌下赶紧调转船头前往通州(南通),此时东阁大学士、江北督师田仰正在江北,控制着占据的通州、海门、如皋几地。
    田仰见到狼狈来投的义阳王和荆本彻,也是大吃一惊,问明清楚,不由的痛拍大腿。
    年近花甲的田仰是崇明小朝廷的首辅,不过凭的不是本事高,而是他是之前拥义阳王的首议之人,而且当时还是漕运总督淮扬巡抚,不过他这个官其实也是阿附弘光朝当权的刘孔昭得来的。
    在此前,他是万历朝的进士,从山东汶上知县,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四川佥事、浙江温处道佥事、广东粮储参议、尚宝卿、太仆少卿等,崇祯元年,任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因依法被弹劾贬谪戍边。
    弘光朝建立,他走刘孔昭的路子,通过贿赂他成了刘孔昭亲信,复起为兵部右侍郎,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防,后又升兵部尚书,负责驻防淮河。
    可是史可法被围,田仰拥兵八千却见死不救,扬州陷落,立马弃淮安入海。
    拥立义阳王,拜东阁大学士成了首辅后,也毫无作为,连通州这江北三城,都是之前张鹏翼和沈廷扬联手打下来的,他跑来兼江北督师,抢点功劳,可再无半点进展。
    现在一听说崇明丢失,张士仪投降,张鹏翼被杀等消息后,立马就弃江北三城不顾,点了人马便跑。
    田仰收拾人马,弃江北不顾,带着义阳王去投奔打靖江的兵部右侍郎兼户部左侍郎的沈廷扬。
    沈廷扬家是崇明世代海商,尤其是海运这块更是家族产业,家族培养他读书,他也不负众望,很年少就中秀才,后以国子生为武英殿中书舍人。
    为解决辽东粮饷运输问题,他上书小试海运疏,建议恢复元代开创的海上漕运,并家家族珍藏的海运书、海运图进呈崇祯。
    崇祯让他造海船试行,他乘二舟,载米数百石,十三年六月朔,由淮安出海,望日抵天津。守风者五日,行仅一旬。
    崇祯大喜,加封为户部郎中,前往登州与巡抚徐人龙负责海运辽饷事务。过去都是辽饷用天津船赴登州,侯东南风转粮至天津,又侯西南风转至宁远。而沈廷扬直接从登州运往宁远,省时省力。
    崇祯十六年,升太仆寺卿兼户部事,后又被任命兼国子监司业,把漕船改为长江兵船。沈廷扬这个技术官僚改造了许多漕船为战舰,弘光立,还曾计划让他运粮去山海关供应吴三桂,南京失守后,沈廷扬带几百条船回崇明老家,一起拥立了义阳王。
    荆本彻和义阳王兵败来投,沈廷扬也只能下令停止攻打靖江。
    “为今之计,只得请殿下退位归藩,往依鲁监国了。”沈廷扬也非常无奈,连崇明这个大本营都丢了,大将黄蜚、陈梧、张鹏翼先后亡,吴志葵、张士仪、张国柱等先后降清,而顾容、黄五常等反叛,黄斌卿、王朝先又投鲁监国,他们这小朝廷已经名存实亡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干脆去投鲁监国。
    义阳王犹豫着问,“鲁王能容否?”
    “臣听闻鲁监国的一些行事,大气而又睿智,殿下可放心前往,皆是大明宗室,之前也都是为恢复江山社稷而已。”沈廷扬安慰。
    义阳王虽然清楚他跟鲁王之间其实没那么简单,他之前派陈梧王朝先黄斌卿南下浙东抢地盘,之后又拒绝鲁王使者传达的退位归藩之诏,可现在也确实无路可走。
    商议已定,几人也不敢再多逗留,于是船队先沿江出海,再南下绍兴。
    甲板上,义阳王怔怔发呆,江北督师、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田仰则在提笔为义阳王写退位归藩书,浙直水师总督兼戎政尚书荆本彻则代义阳王写拥戴鲁王监国的贺表,兵部左侍郎兼户部右侍郎沈廷扬却在统计着他们最后的船只钱粮兵马数目,计算够不够航行到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