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常在答应

      小海冰上凿开几个冰洞,下网冰捕,侍卫们捞上来不少鱼。
    直接便在船上石锅炖鱼,倒也是别有风味,甚至还能直接把桌上养的绿葱蒜苗香菜芹菜菠菜小白菜当酸菜放入锅中,极是鲜嫩。
    正事谈妥,学士们脸上表情也由来时的凝重变为轻松,甚至当朱以海请出王桑榆一起吃鱼时,不少学士虽然不免惊讶,可最后看着那位气质美人,居然不约而同选择了沉默接受。
    能做到学士尚书侍郎这位置的,谁也不简单,哪怕如刘宗周被人称为书呆子,却也清楚就算是圣君降世,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圣贤如唐太宗李世民,史书上也记载着太宗的不少任性行为的。
    如今乱世之时,别说十分完美,哪怕能有七八分好,就上天之福了。况且看王氏那笑容,望皇帝的眼神,谁还不明后人家郎情妾意的,他们还多罗嗦什么呢。
    皇帝军事上的胜利,尤其是如今已经对虏取得决定性的压倒优势后,皇帝的一些看似有些激进的决定,臣子们也接受起来很痛快了。
    皇帝的挂职计划,若是放一年前,只怕都会被激烈反对,但今天却有几分无声无息的感觉。
    吃着炖鱼,不仅如蒋德璟请求也要下放挂职历练,其它诸如郑三俊、高宏图、姜曰广、张慎言等都积极请外出。
    朱以海面带微笑,跟大家举杯相敬。
    心里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这些学士们的态度,已经说明挂职这事基本上搞定了,倒也不是他一番话语震慑群儒,其实并不简单。一来是皇帝起兵以来,赫赫功绩摆在那里,新政多有成功。
    其次自然还是那老典故,要开扇窗子就最好是先提出推倒房子,然后就开门,最后同意只开窗,这就是心理预期上的不断调整。
    朱以海故意先在国子监讲话,还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清洗东林,吓的多少人寝食难安。然后皇帝一棒过去后,又来安抚,说是挂职不是贬降,是重用赏识,挂职锻炼。
    一开始直接抛出这种贬降式的挂职未必会让人满意,可现在一棒子打的晕乎乎的,再说是保留品阶下去挂职锻炼,无疑就完全不一样了。
    大学士们也怕皇帝真的搞清洗啊,倒不全是东林人,只是怕这清洗东林的事一起,到时就停不下来了,万历末、天启朝,对东林党的清洗,最终清洗的可不仅是东林啊。
    所有人都害怕皇帝向那个方向走。
    所以现在能够是这个结果,他们已经千恩万谢,哪敢再多反对。
    “中枢内阁、六部两院诸寺等官员,适时的调整职位,倒也有必要,”
    大明以前制度,官员考满为九年,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分为三等,根据考核等级结果,对官员进行升黜转迁。
    凡升迁,考必满。
    低级和中高级官员的考满方法有所不同,在京四品以上官、一切近侍官与御史等,在外布政司四品以上,按察司、盐运司五品以上,皆由皇帝亲自考满。
    在京六部五品以下及各衙门属官,则由本衙门正官进行考满,再由都察院进行考核。
    故而在官员补缺之时,特别是中下级官员升补之时,会从已经考满的官员中选拔。
    不过王朝越久,官缺其实越少,官缺产生也并非能跟考满时间刚好吻合,所以官职出缺,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从未考满过的官员中选择合适人选。
    员缺当补,不待满者,曰推升。
    说到底,最关键的还是缺,也就是位置,有位置空缺才能升。
    否则就算考满,可如果没有空位,那也没用,顶多晋阶,而不能升职。
    有缺补的未经考满的官,如果改授品级和原品相同,也还可以累加之前的任职年数,继续考满。
    已不在任上的官员侯缺,就相对更复杂些。
    主动离职官员如回乡丁忧,或迁葬、治丧、侍亲、祭祖、省亲、送亲、送子、生病等离职,也有因公事离职的。
    因事离职的,都要赴吏部作缺,获得离职期限,期满后再到吏部报备,听侯补缺任和。
    一般新获得做官资格的人员,也还需要听侯选任,他们又分正途候选人员、杂流候选人员及其他途径入仕候选人员。
    所有官员任期,官方正式说法叫考满,考满又有中高级、低级官员区分,也有京官和地方区分,甚至有内地和边地的区分,不同区分有不同标准。
    考满,例应升迁。
    但是,还得看缺。
    考满只是获得升迁资格,归吏部各班进入铨选程序。
    正常升迁一次不超过两个品阶,降级一次也不超过三个品阶。
    但四品以上官,由皇帝说了算。
    到了绍天朝以前,明朝官员职务任期三年,一般会连任两届,共九年时间,在任职期间受上司考核评定,有较为成熟的绩效考核规则,以差评为例,主要集中在几项渎职中,如贪婪、残暴、浮躁、老迈、健康不佳、工作漫不经心,上述每项不达标都会扣生,而相应的如果官员在任期间有良好表现,则会加分。
    最后按加减分多少评定等级,分为优秀、普通、差,然后以此决定升迁还降免。
    除了常规考满,官员还要受都察院御史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察,定期考察京官叫京察,六年一次。考察地方官,被称为大计,三年一次。
    不定期考核随时发生,巡按御史代天出巡,就握有考核大权。
    不过越高级的官职,升迁越难,越难有真正的严格任期,而到了大学士这级,就更不用说。
    明朝内阁大学士们,普通也就是当两三年,甚至许多一年不到一年的,能满五年的,都算是独得圣眷了。
    基本上,高级官员很少有真正的任期一说。
    不过今天朱以海却还是提出任期这事。
    他仍是主张要有任期的,三年一任,最多再连任两任,顶多九年。
    一年一考,三年一任,还是比较合理的。
    官员任期过短,难以做好事情,可如果任期过长,尤其是一些重要职位,明显又会有很大隐患。
    朱以海的首辅宋之普做了三年了,其实一直饱受争议,不少人认为他没资格,或是能力不足。
    说他是点头宰相。
    不过朱以海之前一直用的比较顺手,尤其是起兵之初,他最需要的就是宋之普这样既有忠心,也有一定能力,还能非常配合皇帝的宰相,内阁只是他的助手,而不是掣肘皇帝的。
    总体来说,宋之普表现还是很让朱以海满意的,如今也任首辅满三年,朱以海便考虑,是否从他开始,规范下任期。
    唐宋以来,宰相就没有任期这么一说,就看能不能让皇帝满意。不过普遍性的,宰相任期都不长。
    宋普是个不错的宰相,但制度得高于人治。
    重要官职,尤其是宰相如果任期过长,无疑会利用职务之便,培植势力,甚至是敛财、党争等。
    宰相在位如果超过五年,一般都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北宋宋普独相十年,明朝张居正在位十年,都不可避免的成为权相。
    所以唐宋时搞群相制,相互掣肘,甚至很少有长久在位的。
    宋朝时,当时州县的知州知县任期三年,宋人称为一年立威信,两年守规矩,三年则务收人情,以为去计。
    朱以海倾向于朝廷大学士、尚书侍郎,地方上总督巡抚、布按,以及知府知县这些主官,起码也应当一任满三年,除非是极不合格称职的可以提前拿下,如果称职,就算优异,也应当起码任满三年再升迁。
    若是不是特别优异的,则可任两任六年,六年政绩还不够出色不能升迁的,则应当调离原职,同职调动,或平级他职调动,免的一地一职久了出现问题。
    官员任期没个三年,那么不可能做的出什么实事成绩来。
    如今绍天朝的六位内阁大学士,都任满了三年。
    如蒋德璟是无定额的内阁协办大学士,他在任还仅一年。
    皇帝顺着蒋德璟等自请外出历练这茬,说起官员任期这事来,一通话后,人精般的学士们立即领悟明白圣意了。
    第二天。
    六位殿阁大学士带头上书自请调职,其它许多中枢大臣也纷纷上书请求调职。
    朱以海倒好像突然不急了。
    正月里,每天巡视一个京师衙门,仍然在不停接见还在京的朝集使们,甚至还抽空接见了清使,最后还举办了次宫宴,迎接招待南下的长平公主夫妇,给予家人温暖关怀。
    鞑子送来的多尔衮三兄弟的妻妾婢侍女儿们,朱以海出人意料的都纳进了后宫,据说半个月翻了好几个绿头牌。
    但授予等级却非常低,临幸侍寝过的也仅给了常在之名,位在妃嫔之下,十分卑微没有品级,而那些没被临幸的更只授答应。
    常在答应都是大明原没有的后宫等级,北京鞑子宫里有设。
    地位最低。
    朱以海称帝后,开始采用的仍是明朝后宫等级制度,
    到如今定下新制,后宫有皇后,皇贵妃,贵、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九妃,然后又有德贤等九嫔。
    九嫔之下,又设有九姬,为昭仪、昭容、昭媛、婕妤、美人、贵人、才人、选侍、淑女。
    现在又新增常在、答应,无品级定员。
    在以前明朝宫中也有答应,指地位低下的宫女,而鞑子却用做皇帝后宫等级一级,是第八级,虽地位低下,但也是需要太监宫女们跪拜的主子。
    北京鞑子宫里的常在,待遇上还更好些,每年还有六十两银子,每天不能分到两斤猪肉,十五盘牛肉,每月还能分到五种家禽。
    新入宫的这些被鞑子送来的多尔衮三兄弟的妻妾女儿,朱以海收纳后虽临幸也仅予常在之名,没临幸的更只给答应之名,勉强比宫女地位高点而已。
    东京蓬莱宫小,常在还勉强有个自己的房间,答应甚至连专属房间都没有,得好几人住一间。
    当年鞑子攻破兖州,屠戮无数,也掳走了许多王府眷属,如今也算天道轮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