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在先生眼里,我竟不如一段八卦

      在冷宫,李锦一直陪萧贵妃到入夜。
    那大魏深宫,初秋微寒。李锦直到萧贵妃睡熟了,才迈过门槛,同喜嬷嬷作别。
    他走在那条晦暗的道路上,四周寂静清冷,在两侧高耸宫墙的映衬下,格外压抑。
    太极殿内歌舞升平,觥筹交错。人人口唇带蜜念着贺词,笑意之下却各怀心思。
    一场中秋大宴,将原本游离于夺嫡之争,权利之战的边缘,隐忍着、按耐着的靖王李锦,推向了太极殿的正中央。
    也让一向寻不到机会,无法名正言顺对李锦下手的太子,坚定了要把他斩草除根的心。
    时隔六年,两个皇子之间的生死之局,一触即发。
    只是这一次,李锦不会和李牧犯一样的错。
    他站在太极端前,看着内里一张张带着“面具”的嘴脸,背手而立,转身离去。
    仿佛是预感到他会离开,陈公公站在太子殿正中,瞧着他背对大殿,由远及近的身影,笑着拱手行礼:“殿下。”
    李锦一滞,眼眸微眯。
    莫不是李义还有什么事情?
    就见陈公公稍稍抬头,瞧了他一眼:“殿下不必紧张,老奴只是来送送殿下。”
    夜风起,从方圆八百米的太极殿广场上吹过。
    李锦背手,眸光晦暗不明。
    头顶,是中秋正圆的皓月,与星辰辉映,荡下层层银色的辉光。
    白玉石的地面仿佛落了纱,李锦与陈公公,就那样在夜色下,沉默的对望。
    半晌,李锦不语,点头迈步,与他佝偻的身子擦过。
    “陈公公有什么话,不妨明说。”他话音很淡,却字字清晰的落尽陈公公的耳朵里。
    这个在皇城生活了半辈子,侍奉一代帝王的内侍总管,抿嘴一笑,转身赶忙跟在他身旁。
    “今日上午,陛下与太子打赌,说靖王殿下今日不会来。”陈公公顿了顿,“因为殿下从冯朝手里,接了个案子。”
    李锦脚步一滞,放慢了三分。
    “案子里,有个叫杨德发的人。”陈公公笑起,“大约六七年前,老奴去丞相府宣圣旨的时候,瞧见过他。”
    他身旁,李锦走的越来越慢。
    陈公公会意的补了两句:“他是丞相嫡子的伴读,好像……是户部侍郎杨青云的亲弟弟。”
    李锦侧颜,星空之下注视着陈公公的面颊。他面无表情,始终一言不发。
    陈公公依旧哈着腰笑着,又补了一句:“杨家从来不提他,老奴记得是因为……他天生不能人道。”
    李锦停住了脚步。
    月色之下,太极殿广场的门,与他们二人仅剩百米的距离。
    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郑重其事的问:“陈公公告诉本王这些,想必不是随口一言,聊一聊这么简单吧。”
    就见陈公公垂眼,瞧着白玉石的地面,拱手行礼。他腰弯的很深,一言不发,就那么站在李锦的面前。
    那一瞬,李锦懂了。
    他深吸一口气,抬手扶了陈公公一把,话里有话的说:“我靖王府,一个内侍都没有。”而后拍了一下陈公公的臂膀,“公公不必担忧。”
    说完,退后两步,转身向着太极殿广场的大门走去。
    他身后,陈公公看着已经隐隐显出王者风范的背影,停住了前行的脚步。
    他双手置于身前,一把拂尘捏在手上。
    许久,抬眼望着星辰万里的苍穹,喃喃自语道:“这天,就要变了啊。”
    一场宫宴,一次大魏皇帝的局。
    他用权利的手,强行将一直站在角落里的李锦,推到了太子的对立面上。
    这夺嫡之战的权力舞台,如他所愿,大幕将启。
    马车摇摇晃晃,李锦坐在车里,他撩开帘子,瞧着京城外欢度中秋的人们。
    赏月的,听曲的,团聚的……
    他身后,皇城燃放的烟花,将天空泼洒出五颜六色的光。
    咚咚的燃爆声,将所有人的面颊染上斑斓的色调。
    此刻唯有他一人,逆光而行。
    经了这一场闹腾,李锦回到王府的时候,已是亥时三刻。
    他站在广亮大门之下思量许久,还是打消了去瞧一瞧金舒的念头。
    穿过靖王府的回廊,推开他自己的屋门,就见紫檀木的桌上,躺着一只小小的荷包。
    周正睨着他诧异的面颊,挠了挠头:“金先生说不知道您何时会回来,便让属下给带过来了。”
    李锦怔愣些许,上前几步,瞧着那只金色的荷包微微蹙眉。
    这不是他昨夜在金舒床头瞧见的那只,它正反两面,都没有刺绣的痕迹。
    他拿在手里,稍稍掂量几分,勾唇浅笑。
    也罢,早晚都是他的。
    夜色深沉,亥时已过。
    金荣早已入睡,金舒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在明月之下,依旧在与手里各色的绣线战斗。
    风拂过,她瞧着手里好不容易绣好的第二个,揉了揉扎的全是小血点的手指肚,呲牙咧嘴的叹了口气。
    太丑,太致命,太拿不出手。
    就不明白了,自己这双手缝线走针算得上一把好手,怎么到绣花就这般令人窒息。
    金舒摇了摇头,放下手里的荷包,端起一旁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小口。
    望着天上的圆月,她微微笑起。
    仿佛只要同在一片月光之下,就算不在身旁,也是圆满的中秋之夜。
    她身后,李锦手握长剑,一身飒爽的夜行衣,就那样安静的坐在屋檐上,睨着她带笑的侧颜,于清幽的月光下,擦掉了剑上刺客的血迹。
    次日一早,金舒送走了回国子监的金荣,迈进六扇门的一瞬,就被人一把拽到了旁边。
    她愣愣的瞧着将她按在柱子上的李锦,这男人双手抱胸,只距她一尺而已。
    闻着他身上熟悉的檀香,金舒屏住呼吸,脑袋里噶蹦一声断了弦。
    可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就听耳畔响起熟悉的声音。
    “你好大的胆子!”李茜话音哽咽,抬手指着站在她面前的云飞,“本公主的帖你也敢不接,谁给你的勇气?!”
    一身缁衣的云飞,蹙眉垂眸,目光别向一旁,半晌,才抿嘴道:“下官只是一届小吏,没有那个……”
    “谁说的!”李茜声音更大,“有没有资格站在我身旁,是本公主说了算!”
    她红了眼眶,看着云飞不言不语的样子,泛起一阵心酸,咬着牙扔下一句:“你给我等着!”
    说完,转身飞快的跑出了六扇门。
    她离开的一瞬,金舒清楚的瞧见,她抬手抹掉面颊上的泪痕。
    “哎!”金舒伸手想去追她,却见李锦缓缓歪头,凑在她面颊前,一声轻笑:“金先生自身难保,竟还有空担心别人?”
    边说,他边挑眉,往前凑了一小步:“在先生眼里,八卦竟如此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