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八章 访谈

      “笔墨:在吗?”
    “拙而不凡:在写了,在写了。”
    “拙而不凡:就要码字了,回聊。”
    “笔墨:不是新书的事儿……
    拙而不凡:哦,大佬你说。”
    今天刚写完《七种罪》中文版,将稿子给卡罗尔发过去后,
    纪拙就瘫在了客厅沙发上,整个人身子陷在沙发里,不想动弹。
    这会儿看到笔墨发来的消息,也就动动手指。
    “笔墨:……”
    “笔墨:有个媒体邀请你做个访谈,看你有时间吗?”
    此前其实就有不少媒体想采访纪拙,不过大多都是网络媒体,也没啥分量。
    联系网站让帮忙转告纪拙的,纪拙都让笔墨帮忙给拒了。
    “拙而不凡:……”
    老实讲,纪拙不想去。
    他可以是那种一个城市待久了就换一个城市待,
    但平时他也不咋想出门。
    最关键的是……小号开多了,养成习惯了,
    纪拙有些不想抛头露面……当然,实际上也没啥。
    “笔墨:是官媒。百姓日报。
    拙而不凡:官媒?百姓日报?采访我?”
    看到笔墨再发来的消息,
    纪拙就是一個激灵,好险没从沙发上坐起来,
    他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小号暴露了,
    他小号“abc”拿大不列颠布克奖这个重磅奖项,确是挺有采访价值的。
    不过笔墨紧跟着再回过来消息,
    “笔墨:是啊。大佬,你现在小说成绩都算得上是网络小说领军人物了,而且你的作品不落俗套,和大多数网络作品区别都比较大……采访你有啥问题吗?”
    哦,原来他想岔了,没暴露啊。
    纯粹就是因为他明面上的成绩呗。
    纪拙松了口气,原本挺起来的一点身子又重新躺了回去,依旧瘫在沙发上。
    而另一边的笔墨,
    则是感觉这位‘大佬’对自己书籍一本本的成绩没一点清晰的认知。
    就是撇开网络连载上的成绩不谈。
    就单论出版后,这位‘大佬’一本本书的销量,
    国内又有多少作者能赶得上呢?
    《笼中鸟》国内外加起来的销量都一百多万了,但还在迅速增长。
    《七日地狱》光国内的销量,这么久逐渐累积下来,也都快一百万了。
    还有其他些书,销量就没有低于三十万的,还是因为不少书出版的时间不长,拉到更长远的时间看,这些个数据会更夸张。
    但好像这位‘大佬’就对自己的成绩和影响力没啥认知。
    “拙而不凡:哦,这样啊。”
    纪拙倒不是对自己的影响力没啥认知……他读者挺多的。
    特别是当某些读者从犄角旮旯都要将他的新书翻出来的时候,他这种认知就很强烈而清晰。
    他先前那么问,纯粹就是担心他“abc”的马甲泄露了。
    不过不知不觉,他好像是挺厉害了。
    “拙而不凡:那大佬,我能关心下,到时候采访些什么吗?”
    “笔墨:采访内容到时候他们会提前告知,有什么不能问的,不能说的,到时候你跟他们讲就行……毕竟是官媒。
    笔墨:另外,考虑到你可能不愿意前往接受访谈,他们可以到你家里来。”
    都考虑得这么周到了,纪拙还能怎么说,官媒还是要给点面子的。
    环顾了客厅一圈,幸好之前那些个《七种罪》都已经签完寄出去了,
    不然这么多书到时候都不知道该咋藏。
    嗯……到时候得将书架上的《七种罪》和《七种罪》获奖的奖杯之类东xz起来,藏严实点。
    “拙而不凡:那行吧……采访是什么时候啊?”
    “笔墨:明天或者后天,那边说看你时间。”
    “拙而不凡:那明天下午吧。
    笔墨:行,我会转告。”
    ……
    “纪先生你好,终于见到您了,我也是您的忠实读者,您的《七日地狱》《笼中鸟》《牧童寻仙》,还有其他书,我都一本没落看过。”
    “没想到您本人还这么英俊倜傥,一表人才。”
    到纪拙住处来采访的,是一名中年女性记者,穿着很知性,言谈却格外热情还有点激动,
    跟着的还有位随行的摄影师。
    “客气了。”
    纪拙客气着和这女记者握了握手,让开身让这些人进了屋,倒了杯水。
    “纪先生您不用这么拘谨和客气,我姓许,您称呼我许记者就行。”
    “对了,纪先生,能在开始采访前,提一个小小的请求吗……我带了一本书,能给我签个名吗?”
    说着,这名中年女记者,许记者就抬起了手上一直拿着的书,是《牧童寻仙》精装版。
    纪拙看着这个女记者,有点沉默。
    倒不是他拘谨,纯粹就是这位许记者过于热情,
    就像是看到了忠实粉丝看到了作者……好吧,也不用好像。
    “不好意思,纪先生我有些激动了。”
    不过幸好,这名许记者很快也反应过来,收敛了些过度的热情。
    “没事儿。就签‘玉成器’行吗,这本就是写《牧童寻仙》时候的笔名。”
    “行,谢谢纪先生。之前就一直想要本纪先生您的签名书,只是一直没能买上。现在算是如愿了。”
    记者笑着将书暂时放下,说了声,
    “纪先生,那我们就进入今天的采访正题?”
    “这就是我们等会儿需要询问的一些问题,主要就是关心纪先生您的一些创作历程,您的不少读者也对这件事儿很关心呢。这次的采访主要文字采访,随行的摄影师主要是给纪先生您之后拍一张照片,之后采访完了,我也會將采访稿再给纪先生您看,您确定没問题之后我们才会发出去,所以请你放心,也不用太拘谨,就像是平时聊天那样就行。”
    女记者先递过来一张纸,上面写着些采访提问。
    纪拙看了眼,没啥过分的问题,点了带头表示没问题。
    官媒还是比较有底线的。
    “嗯……纪先生平常创作的时候是在书房吗?介意我们进到书房进行采访吗?”
    “这样我们也可以拍一张您书房的照片,不少读者都对您创作的地方很感兴趣。”
    “可以。”
    书房不能给人看到的《七种罪》和相关的奖项,纪拙之前就收捡起来了。
    纪拙点头同意。
    一行人就再进入到了书房,
    按開了录音笔,
    女记者开始了采访,也显露出专业素养来,循循询问着纪拙一些采访的问题。
    “纪先生平时就是在这座书房创作吗?”
    “是的。”
    “那这里真是个奇迹的地方,因为在这里诞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当然,更厉害的是纪先生您,这些故事都从您笔下诞生。”
    “对于创作,纪先生您有没有一些好的方法呢,比如再创作新作品前,纪先生一般怎样来构思新作品的创作。”
    “……我一般会考虑,哪种题材更不容易被市场接受。”
    “从不被市场接受,不被人喜欢的题材和内容考虑,从而反方向来思考新书避免这些内容,的确是个很有趣的角度。”
    不知道为啥……
    这个女记者挺专业,但说起来话来,纪拙还是感觉有些心累,
    “那纪先生您对一些新作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不要学我。”
    “的确,纪先生您选择的题材大多都比较偏,主要是依靠您的个人能力让整个题材火爆,而大多数新作者刚开始创作就接触这种难度的作品创作,的确是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