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页

      眼下裴钰需要丁忧三年,三年后再从文官做起,裴钰不会有什么出路,连带着裴家也要继续被人指指点点。正好裴钰在西北快两年,去走武举人的路子也可以。
    只不过三年时间,真的不短。
    裴铮服毒自杀那会,肯定漏了丁忧这件事,一心想着让裴钰能回来,却忘了他一死,裴钰回来是回来了,却还要蛰伏三年。
    所以之前裴钰才会措手不及,到底是裴铮太心急,没能沉住气。
    不过裴铮已死,再去议论死人的好坏,就显得小气了。
    说完后,裴阙静静地看着他父亲,等候老爷子的想法。
    裴怀瑾也知道丁忧是个大问题,毕竟这是孝道祖传下来的规矩,不管他有多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让裴钰跳过丁忧。
    只不过,弃文从武这件事,裴怀瑾之前没想到。
    但裴阙给他提了个醒,如果裴钰从武,那和裴阙会少了许多冲突,这也是裴阙在暗示他,别再让裴钰的野心也起来了。
    裴怀瑾在心里叹了口气,问裴钰怎么想。
    虽说眼下的朝代,并没有特别的重文轻武,但文人骨子里的高傲,还有大家根深蒂固的想法,都会觉得文人比武夫更高贵一点。
    裴钰知道他的看法不能改变什么,但心里还是有一丝丝不情愿。
    三年,他还要花三年时间去隐忍。
    这漫漫长路,还有数不清的磕磕绊绊。
    “多谢四叔和祖父关心,我觉得挺好的。”裴钰笑得很真诚,“正好我在西北历练过,觉得走武举人的路,更适合我。”
    “钰儿!”李氏惊呼道,她还想说点什么,却对上儿子意有所指的眼睛
    “母亲,孩儿能有新出路,已经是祖父和四叔尽力帮助了,咱们应该感恩。”裴钰道。
    纵使李氏心有不甘,但也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且还有三年的时间,等三年过去,又会是怎么样的情景,都是未知呢。
    第439章 李肃
    皇宫,仁政殿。
    李肃刚从太傅那回来,十岁的人,身量还没到跟前云盛兴的肩膀。
    云盛兴坐在御赐的红木雕花椅上,问,“陛下近来学业可好?”
    李肃嗯了一声,端坐着看云盛兴,“一切都好,有劳外祖父记挂。”
    “那就好。”云盛兴捋着胡子道,“陛下还是以学业为主,朝堂上的事,有我帮您看着,您大可放心。不过有些人,您得注意点,虽说都是先帝托孤,可不是所有人都向着陛下。”
    李肃当了几个月的皇上,很艰难地在适应天刚亮就要起床的日子,每日除了和太傅读书,还要跟着教头练习骑射武术,到了夜里,还要听言官回顾朝堂上的事。
    主要是过去的九年,他完全是按一个享乐王爷的方向长大,现在突然被揠苗助长,实际上身心俱疲。
    这会听到外祖父又说要小心提防,疲惫得很,“若是有什么人心思不正,那外祖父也不用顾忌,按照律法来办就行。”
    云盛兴摇头说不行的,“陛下是一国之君,咱们的江山未来都要靠您来撑着,朝堂大事,还是要陛下首肯的。”
    李肃这会有些困了,耐着性子催道,“最近又有什么事吗?”
    云盛兴等的就是这句话,“年初的时候,裴阙南下巡查河道,不说他活干得如何,但从他回京都后,却没进宫面圣,这是居功自傲了吧。”
    之前傅金旋的案子,虽然李肃知道,可他却不知道傅金旋是他外祖父的人,所以认为是外祖父单纯对裴阙不满,“裴阙回京都那日,就送了折子进宫,说重伤有损形象,怕殿前失仪,所以等他下属剿匪后,再进宫面圣。外祖父为朕忧虑,朕甚宽慰,但外祖父也要注意身体啊。”
    他每日中午就半个时辰的休息,结果午膳还没吃,就听了外祖父絮絮叨叨说了好些东西,然而那些事,他大部分都做不了主,所以听了也是白听。
    李肃偏头看了内侍一眼,让他出声提醒下外祖父。
    而李肃的小动作,被云盛兴看在眼中,顿时窜火,语气僵硬地道,“虽说陛下还没亲政,可您迟早要主持大局,现在把人认清楚,才不至于以后走弯路。”
    这话的语气不太好,听得李肃心里不舒服,但母后出宫前,曾和他说过,现如今朝堂上,他只有外祖父一人可依靠,其他人都是为世家谋利,而不是为了他。
    可他也想问问母后,那外祖父就不是为了世家吗?
    这皇位,又不是他要坐的!
    “有外祖父在,朕自然是不会走弯路的。”李肃蹭地站了起来,他还不敢和外祖父翻脸,只想着逃避,“今儿就到这吧,朕有些困了,英德,你去送外祖父出去。”
    话毕,李肃走下高台,往内殿走去。
    等看不到外祖父时,李肃才捂着胸口大口喘气。
    没过多久,英德就回来了。
    “皇上,您方才怎么了吗?”英德捧来一盏茶,“说到底,云大人也是为您好呀。”
    “朕知道他是为朕好。”李肃润了口嗓子后,把查找递给英德,“可朕是皇帝,又不是他府里的门客,对着朕大呼小叫,一点都不尊敬!”
    走到椅子上,用力拍了下,犹不解恨,“再说了,他说的那些事,根本就不是询问朕的意见,就是一个通知。既然是通知,为何要与朕说,又不需要朕拿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