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页

      “聪明点,才能在京都立足。”安芷抿了口脂,对着铜镜检查妆容有没有问题,“蒋家本不是京都的世家,他们刚到京都没多久,若是太高调,只会惹人眼红。太多人盯着的话,难免会被抓住把柄。倒不如先在京都站稳脚跟,皇上正值春秋鼎盛,也不急着在这一时半会夺嫡。”
    安芷虽然没在朝堂上,可耳濡目染了那么多,分析起来也能头头是道。
    裴阙点头说是,“蒋家能低调一点也好,正好能太平几年。”
    他们都不信蒋贵妃会就此收心,毕竟她离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若是就这么放弃,不可能会甘心。
    安芷也点头说好,起身往外走,“听闻蒋贵妃对太子极好,时常会去探望太子,倒是摆出一副慈母的作势。若她能真的让皇上觉得她是一心一意为太子,还真有可能上位为皇后,毕竟皇上总是要立后。”
    裴阙扶着安芷一块出门,等他们到宫门口时,立马有人来打招呼。
    所有的人看到裴阙夫妇,都会停下问好。
    如今裴阙就是一人之下的首辅,除了皇帝,再没有人能越过他去。
    等两人进宫后,有不少人在后边羡慕安芷。
    “裴夫人真是飞上枝头变凤凰啊,谁能想到一个被退婚的女人,还能再嫁高门。”有三两个妇人走在一块,议论道。
    也有人酸道,“她长了一张祸国殃民的脸,哪个男人见了不喜欢,指不定早年就和裴阙有什么。如今能把裴阙吃得死死的,想来手段很是了得。”
    “嘘,你快别说这个,你是想害死我们么,竟然敢这样说!”马上有人打断道,“不管他们之前如何,眼下裴夫人都是咱们说道不得的人。裴大人最是护妻,谁要是敢多说裴夫人不好,家里必定倒霉。但话说回来,裴夫人确实命好,即使嫁给裴大人后被流放,却还能重回京都。光是这一点,就说明她够旺夫。”
    “是啊,不论之前如何,如今的裴夫人就是我们谁都高攀不起的人物。她这一辈子,写成话本儿,都是传奇。”
    几个人说了好一会儿,等进了宫门后,纷纷闭上嘴,不敢再多言。
    而安芷进了大殿后,马上有人围过来和她说话,不少人都是在奉承她。
    漂亮话听多后,也就麻木了。
    等太监传话说皇上和蒋贵妃到了后,大殿才安静下来,安芷才得以落座。
    行礼参拜后,惠平凑过来和安芷道,“方才你边上围了一群人,我想与你说话都没机会。我今儿听得最多的,就是他们在夸你命好,能嫁给裴阙。”
    “他们说错了,是我命好能娶到夫人。”裴阙笑着看了眼惠平,随后牵住安芷放在膝盖上的手。
    惠平听得肉麻,撇嘴道,“裴阙你确实命好,我们家芷儿可不是一般姑娘能比得上。你可要一直这样对芷儿哦,我们可都看着在呢。”
    裴阙哈哈笑了下,刚要开口保证一定会,惠平就被安旭拉了回去。
    安旭拉着惠平一块儿坐下,“我才转头一会儿,你怎么就跑过去了?”
    惠平笑眯眯地看着安旭道,“我这不是和芷儿说两句话,你急什么呀,我又不会丢了。”
    安旭拉住惠平的手不松开,笔直坐着,“你是不会丢了。”但安旭希望惠平能在他身边。
    第894章 史册
    今儿的宫宴结束得很快,安芷一行到了宫门口后,惠平说等开春了,打算去书院看看。
    “你去书院做什么?”安旭不解问,“你又不爱读书。”
    惠平淡淡地瞥了一眼安旭,“我是不爱读书,但日子无聊,我好奇嘛。你是不知道,如今芷儿可有名气了,好些人都求着芷儿,想把女儿送进书院。”
    安旭向来对读书没兴趣,但惠平说想去看看,便说也想去看看。
    安芷自然没有意见,“如今学生们都放假,不如等元宵后一块儿去,不然现在的书院空荡荡的,这会子去了也没意思。”
    “好啊。”惠平没有意见。
    约好同行的时间后,安芷才上了马车。
    马车里放了暖炉,即使在外边行驶,马车里也不会冷。
    裴阙把自个儿的手炉也给了安芷,“书院放了冬假,倒是有不少人来和我说,开年后想送女儿去书院。不过我都给回绝了,我说书院的事我不懂,得你说了算。”
    “如今书院里不乏高门嫡女,就连长公主都在书院,这些人找到你,多半是想女儿能在书院里和人结交,冲着门第去的。”安芷道。
    裴阙点头说是,“所以我都回绝了,书院是你在办,不管什么事,都由你说了算。”
    等开春后,安芷便会开始招新生,不过她并不看门第,只看品行,是否真心愿意读书。
    就算有人想走关系,多半也奈何不了安芷,除非是皇上来塞人。
    回到裴府后,安芷和裴阙很快就歇下了。
    与此同时的西陵,薛梦瑶站在寝宫外,望着半空中的月亮,静静站着。
    当附近寺庙的钟声停下,西陵便是这天底下最安静的地方。
    李挚拿了手炉出来,看薛梦瑶在看月亮,把手炉递给薛梦瑶,问,“贵太妃娘娘,您可是在想念京都?”
    “你为何会这么问?”薛梦瑶抱住手炉,手指暖和后,脸上的表情也随即温和。
    李挚理所应当道,“京都繁华热闹,每到今儿的日子,都会设下宫宴,宴请百官进宫庆贺。若是您在京都,今儿也能把酒言欢,和故人叙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