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一个人一座城的分歧

      固川寨,虽然已经入夜,但中军大帐仍旧灯火通亮,坐着的将领们一言不发,没人敢出声。
    身为延庆四州的都钤辖,杨镇兴受到了枢密院的临时委任,前来固川寨督军,而朔方和定难两军统共一万精锐士卒,已经全都集结到了固川寨来。
    大陈的军制与宋朝差不多,朝廷为了避免地方割据,禁绝将领手握重兵,采取了军权分管,掌兵练兵调兵都分开,将领和士兵每个一个周期就会调防,无法形成地方势力。
    除此之外,战争时期,皇帝还会认命都部署之类的督军官,类似于后世的军区司令,而都钤辖作为都部署的二官,则类似军区参谋长,也就是军师的角色。
    此时的杨镇兴,就是此次军事行动的最后决策者,听取了曹镔等人的战报之后,也陷入了沉思当中。
    “刘宴走了这么多天,还没有消息传回来么?”杨镇兴再度确认,得到的却只是众人摇头。
    “钤辖,刘宴身边只有沈侗溪还有些脑子,他再如何审慎周密,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与其指望他带回线报,不如发兵渭州吧,乘胜追击,兵贵神速,若让张胜野缓过劲来,就更难办了。”
    赵元勋把族叔定难军马步军指挥赵续圣给带到了固川寨来,好歹喝上了一口汤,此时也是野心勃勃,如何都想在后续的战事之中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以洗刷临阵脱逃的罪名和耻辱。
    朔方马步军指挥张照江瞥了一眼:“不知道的还以为打败张胜野的是你叔侄二人呢,刘宴与李克也虞侯打造了这许多军器,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如今刘宴深入敌人腹地刺探军情,不知生死,我等该是精锐尽出去营救他才是。”
    张照江的意思也很明确,胜仗都是刘宴打的,没了刘宴,你们这两个临阵脱逃的屁都不是,如今赢了一半,就想摘桃子?
    张照江身为朔方军的指挥,与刘宴其实也有交集,因为当初拔师密部的流民将他的地盘搅扰得一塌糊涂,是曹镔想利用拔师密部的人搞垮青虎堡,将流民安置到了灵武来。
    当初他对此内情并不知情,后来打探了一番,才知道刘宴招惹了曹镔,横竖都是军中同袍,也就做了这个顺水推舟的人情。
    如今想想,刘宴若要报复起来,他也是有责任的,而朝廷一得到捷报,就把杨镇兴派了过来,足见已经认可了刘宴的功绩。
    这个时候不跟刘宴修复关系,往后还怎么混?
    再者说了,他与赵续圣当初为了争抢灵武这块地盘,差点打得头破血流,最后还是赵续圣靠着京都的大族关系,把整个灵州都抢了过去,两人本来就不对付,他当然要站刘宴这一边。
    眼下最主要的分歧就在刘宴身上,诸如赵续圣这样的乐观派认为,即便刘宴不在,有他留下的床弩和砲车等军械,也足够拿下渭州。
    而悲观派则认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张胜野又是战神一般的无双智将,吃过亏的张胜野一定会找出应对之法,到时候出现了新情况,少不得还要刘宴来收拾摊子。
    杨镇兴被夹在中间,也是有些为难,因为裴东楚是力保刘宴的,这使得他更加束手束脚。
    沉吟了片刻,他还是向曹镔问道:“曹镔,你追击张胜野,到过渭州的外围,可曾探查清楚那里的情况?以你的判断,能不能打?”
    曹镔虽然在大陈军方是个出了名的硬骨头,也是个猛将,但与张胜野是无法比的,然而此战他将张胜野当成狗孙子一样撵,漫提多么得意了。
    虽然刘宴一战成名,但只是负责后备,冲锋陷阵的可是他曹镔,刘宴吃肉他喝汤,喝得饱饱的。
    “末将认为可以打,但刘宴也不能不救……”
    杨镇兴眉头一皱:“这可不像你说的话……”
    “朔方和定难两军统共也就一万人马,打仗和救人是不太可能两全的。”
    曹镔谨慎地回应:“张指挥想救人,那就带着朔方军去救人,赵指挥想打仗,那就带着定难军去打仗,五千精兵加上固川寨所有的军械,足够拿下张胜野了。”
    众人恍然,虽然计划听起来确实可行,但屁股决定脑袋,曹镔到底是定难军的人,这个计划如何看都是将张照江排除在外,而赵续圣和他曹镔的定难军则拿着刘宴开发研制的军械,去争抢属于他们定难军的功劳。
    “当然了,刘宴福大命大,而且本事通天,身边又有隋平安这样的向导,应该是没有危险的,张指挥如果顾全大局,能与定难军并肩作战,固然是最美的。”
    杨镇兴微微点头,朝张照江问道:“张指挥以为如何?”
    张照江也迟疑起来,谁都不想看到唾手可得的功劳就这么让人给抢了,如果真能打下渭州,他张照江连口汤都喝不到,必然会成为笑柄。
    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靠刘宴,只凭他们也能打败张胜野。
    “裴使君,您怎么说?”张照江朝裴东楚征询意见,后者也有些心灰意冷:“军械本来就是为了打仗准备的,你们带走也理所当然,我就是个转运使,军机大事由都钤辖做主便是。”
    “至于我个人的打算,我想带着辅兵绕过渭州去接应刘宴。”
    众人听得此言,也是惊诧不已,心中也有惋惜。
    因为在他们看来,裴东楚能成为官家身边的心腹红人,审时度势应该是必备的能力,然而此时的裴东楚,做出这样的决定,未免有些太过感情用事了。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张照江也点头附和道:“好,朔方军可以护卫使君北上。”
    杨镇兴看了裴东楚一眼,也叹了口气:“使君这又是何苦,区区一个刘宴,如何抵得过一座渭州城?”
    裴东楚苦笑一声,却颇为骄傲地昂起头来:“如果没有刘宴,哪有今日的战果?”
    杨镇兴知道劝不住,只好摆手道:“也罢,那便分兵行动吧。”
    裴东楚也无二话,一场军议最终成了分道扬镳,虽然也算是各取所需,各家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未免有些令人心寒。
    裴东楚久居官场,早已见惯了人情冷暖以及残酷的政治争斗,但第一次觉得刘宴对官场的看法是正确的,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没有一颗铁石心肠,还讲什么道义,真不适合混官场。
    如此一想,也就更加说服自己,不等天明就调集了人手,在朔方军的护卫下,往北接应刘宴去了。